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逃荒被弃,翻身后爷奶跪求原谅
  4. 第83章 养地龙
设置

第83章 养地龙(1 / 1)


“娘亲!阿姐!”

姜氏母女俩刚走到家门口,两个灰扑扑的小身影便狂跑着冲出来,要是屁股后面有条小尾巴,现在只怕要摇个不停。

姜氏放下背篓,瞧着小泥猴般的两人,有些忍俊不禁,“这是怎地了,怎弄得这般脏兮兮?”

“我们方才在给院子松土。”孟清宝嘿嘿一笑,低头一看,整个人却是惊得原地跳起,“这篓子里咋有这么多的鸡!这都是我们家的吗?”

两个小家伙蹲在篓子旁,只觉得一双眼睛根本不够看,一会儿伸出小手戳戳这只,一会儿又戳戳那只,毛茸茸的鸡崽子完全不怕生,直接在捣乱的小手上一啄,惹得两个小家伙笑声不断。

孟清宝下意识就想扒拉树枝数一数,被孟昭昭一把捉住手臂。

“不用数了,这篓子里总共是五十只。”

她这个弟弟哪都好,就是这文盲实在令人头疼,不过,原主也是个文盲,甚至这一整个家里全是文盲,唯一的漏网之鱼,当属孟老二,孟家村还算富庶,村子里设有学堂,孟老二儿时始便会扒着学堂的窗户外偷听几耳朵,日积月累下来,倒也认得几个字。

孟清宝望着一只只毛茸茸的崽子,就像是望着一只只烤鸡、一罐罐鸡汤,当下拍着小胸膛把喂鸡的活儿揽下来,“以后我天天去给这些鸡打嫩草,捉虫子,定然将它们都喂得壮壮的……”

他说着,便跑到院子里已经翻过的地上,掏出一包得严严实实的树叶包。

打开树叶包,赫然是百来条活蹦乱跳的地龙。

“这个不急着喂它们,我留着有大用。”孟昭昭笑着接过树叶包,要是真让孟清宝天天捉虫,只怕累个半死,依旧没法让五十张鸡嘴吃饱。

孟清宝听得云里雾里,正纳闷这地龙除了给鸡吃,还能有什么大用。

这时,一条地龙“吧嗒”一声掉到地上。

毛发漂亮的大母鸡从孟昭昭身后灵活跳出,伸出厚厚的嘴喙,整条地龙瞬时被它吞进肚里。

孟清宝盯着母鸡狠狠咽口口水,有些不确定地问:“阿姐,咱们今儿个还吃鸡枞菌炖鸡么?”

孟昭昭一愣,睨一眼足有七斤重的大母鸡,这个提议倒是可以考虑。

“你个馋虫!”姜氏直接在孟清宝头上一拍,“天天就知道吃鸡汤,这鸡可是你阿姐特意买来带这些鸡崽子的!还有,那剩的两斤鸡枞也别惦记着,三十文一斤勒,明儿个全送吉祥酒楼去!”

不过,这大母鸡确实长得好,待以后鸡崽子长大后,老母鸡炖鸡汤,给几个娃娃补身体倒是可以。

三人浓浓的恶意集聚成团,大母鸡漂亮的毛发瞬时全耷拉下来。

两只小小的鸡眼一转,随即立马蹲下,站起,又蹲下……

再起身时,直接将在场的人全惊呆了。

“蛋蛋!两个蛋蛋……”孟娇娇盯着还冒着热气的蛋,小胖手一手抓起一个,吧唧一口,蛋上瞬时变得湿漉漉一片。

孟清宝瞬时觉得自己脑子完全不够用了,那长在土里的劳什子菌子竟能卖到三十文一斤,岂不是比当初的狼肉还贵?一天要是能采到十斤,那得是多少银子,要是能采一百斤,他完全不敢想……

还有,母鸡不是一天只生一个蛋的么?

姜氏亦是满脸讶异,她在老孟家养了十三年的鸡,就从没见过有哪一只鸡能够一天生两个蛋的,莫非因着闺女运气好,买的鸡都是成精的鸡?

霎时间,三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不约而同看着孟昭昭。

后者望着一脸骄傲的大母鸡扶额,这红花的女儿,自救意识未免太强了一点。

“咳,那啥,趁着这些地龙都还活着,咱们还是先将养地龙的池子给挖好,省得这些鸡崽子挨饿。”孟昭昭心虚着转移话题。

在娘俩去镇上的时候,家里两宝完全没闲着,去隔壁吴家借来一张锄头,半个院子都已经翻好土,如今挖地龙池也正好有锄头可以用。

说起养地龙,一个个也没再纠结这大母鸡的事情。

地龙喜欢阴暗潮湿的地儿,孟昭昭选在后院靠近山坡处挖地龙池,力气大就是省事,一锄头下去,便是一个深坑,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便已经挖出一个长宽高各五尺的地龙池雏形。

再从山上捡来一块大石板,垫在池子的底部,将腐叶和杂草以及挖出来的黑土混合,悉数倒进地龙池。

趁着几人没注意的时候,孟昭昭往腐叶土中混上不少鸡粪,全是红花和第一代大鸡的鸡粪,早已经被自然沤熟,地龙想要长得大生得多,就必须有充足的肥料,而这鸡粪,正是饲养地龙最好的养料。

最后,还得在地龙池上头铺上一层干草,可以为地龙遮阳降热。

以后,鸡粪养地龙,地龙喂鸡崽,鸡崽每天产生新的鸡粪,再用鸡粪饲养地龙,便是一条完整的微型生态链。

“阿姐,你真的牛逼!”孟清宝想着以后一群鸡围在自己身边,每天鸡蛋都捡不完的场景,默默朝孟昭昭再次竖起大拇指。

姜氏与有荣焉,“你阿姐当然牛逼,也不看看谁生的!”

孟清宝瞧着同方才大母鸡一样骄傲的人,默默转开头。

屋子后院有一个现成的木头钉起来的鸡棚,虽然不算大,但现在的鸡崽子还小,完全够用,只需要将一些断裂的木条换掉就可以,简单打扫一遍后,五十个鸡崽子便开始在鸡棚里叽叽喳喳跑开来,孟昭昭担心它们不太适应,给它们水盆里滴了两滴白色水滴。

一家人简单用过午饭,孟清宝去后山坡捡菌子,姜氏则是开始炸猪油,三斤的猪板油差不多占到小半个铁锅,灶台里柴火烧得正旺。

不一会儿,整个院子里都是一股浓浓的猪油香。

孟昭昭坐在东屋,腿上枕着一本古方医书,离她不远处的木桶里,放着二三十个拳头大的梨子,她嗅一口窗口飘进来的猪油香,低下头,继续认真看秋梨膏的古方。

秋梨膏是润肺止咳、滋阴补气的千古良方,姜氏高热后虽早已退烧,但还是有些干咳,她想做一些秋梨膏出来给姜氏治咳嗽,另外,她还想看看这秋梨膏能否赚到银子。

无论在什么朝代,最初级的农产品往往最不值钱,所以农民往往是干得最多,日子却是过得最苦。

他们捡菌子能一个月赚二两,还是因着菌子在白云镇的稀缺性,要是大家都去卖菌子,这菌子就不值钱了,但秋梨膏完全不一样,技术含量高,一般人仿制不出,且秋冬感冒咳嗽的人多,若是能将山里那一片野梨林利用起来,那家里以后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