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小锦鲤带千亿空间系统穿书七零
  4. 第235章 光天化日之下搞投机倒把?
设置

第235章 光天化日之下搞投机倒把?(1 / 1)


自行车上的人下来,宋晚秋才看清楚,是马师傅。

“小宋同志,我碰到个好东西,拿来给你看看。”

马师傅从车后座上拿下来个包裹,看起来挺厚重的。

宋晚秋见状,赶紧请他进了宅子。

来到堂屋,马师傅才把那个包裹打开。

除去最外头的一层包裹皮,里面是个棉帽子,棉帽子里还有个布包。

打开了那层布包,里面是个青花的瓷碗。

“小宋同志,你看看这件东西怎么样。”

宋晚秋拿起来,仔细的看了一会儿:“这是明代官窑的?”

她经常去万寿街,再加上跟着棠礼笙和苏呈墨学了不少鉴赏的知识,宋晚秋现在也能一眼看出东西的年份来。

马师傅跟宋晚秋合作鼻烟壶的生意之外,也负责帮着收集有关古董的信息。

有谁家铺子里有好东西,马师傅会来通知宋晚秋。

遇到那种错过了可能就买不到的好东西,宋晚秋叮嘱过马师傅,可以先帮她买下来。

马师傅为人也比较讲究,不是说什么良莠不齐的东西全都买下来送过来。

他挺负责的,只有百分百是真的东西,才会买下来。

宋晚秋也信任他,她虽然不是火眼金睛,但这只青花瓷碗,看起来应该是真的。

“马师傅,这只碗你收的是多少钱?”她说着,就要掏钱。

在成本价之外,她一般会给他同等价格的佣金。

只要东西好,宋晚秋也不吝啬。

毕竟,这个年代,古董的价格是谷底。

未来价值百万千万的东西,现在最贵也就是几十块钱。

如果有真东西错过了,那就等于她损失了百万千万。

马师傅摇头:“小宋同志,钱不着急,我今儿个来是有个要紧的事儿,这样的青花碗,可不止一件,还有几十件,都是一个坑里挖出来的。”

原来,这个东西是马师傅不久之前在路边一个老乡那儿收的。

马师傅看出这个碗是真的,就给了他5块钱。

那老乡大概觉得这个价格好,就拉住马师傅,说家里还有挺多的,还要不要了。

马师傅上心了,就打听了几句,得知老乡是在屯子里的后山挖药材时候,挖出来的这些东西。

他推测,那老乡应该是挖到了明代的窑坑。

京城周边有几个地方,在明代的时候,是有官窑的厂子的。

不过,到底老乡说的是真是假,家里的东西是不是真品,还需要亲自去验证才行。

他就立刻问了老乡的地址,然后立刻来苏家,把这事儿告诉宋晚秋。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了。

如果一下子能买到几十件的明代青花,那就是赚大发了。

这当然是值得亲自跑一趟的。

宋晚秋就问:“马师傅,具体在什么地方?”

马师傅道:“在西郊的黄塘村,有几十里路,我认识那个地方。”

苏家人对宋晚秋做的事儿都挺支持,苏温省听说外甥女要去郊区收古董,就要开车带着她去。

“舅舅,那还得去接一下棠老。”

鉴别瓷器,是棠礼笙的专长,宋晚秋毕竟是个菜鸟,也怕自己看走眼被骗。

“行,我们去接他一起。”

正要出发,沈川过来了。

他是来给苏家的厨房送一些补品,好给苏温修补身体。

沈川从车上下来,看着苏温省和宋晚秋一行人要出门:“三叔,晚秋妹妹,你们要去哪儿?”

宋晚秋把要去乡下收古董的事儿简单说了。

沈川笑道:“听着挺好玩的,我也跟你们一起去!”

最近一段时间,沈家的安保措施太严,他的行动不便,可想着出去透透气了。

虽然只是去周边的乡下,能出去总比待在京城强。

他今天也正好,因为来苏家送东西,只带着一个保镖,出行也方便。

宋晚秋笑着说:“好。”

沈川急匆匆的把东西放下,一行人就出发了。

先去接了棠礼笙,两辆车子就朝黄塘村开去。

苏温省拉着马师傅走在前面带路。说

宋晚秋和霍衍坐在沈川的车上。

开了大约四十分钟,车子就到了黄塘村。

沈川笑道:“原来是这里啊。”

宋晚秋问:“川哥,你来过?”

沈川摇头:“这个村我没来过,不过那边是你江哥的部队,我经常去。”

黄塘村的村道特别窄,车子开不进去,只能停放在村口。

马师傅跟村民打听:“同志,王福根家在哪?”

王福根就是挖出青花瓷的那个老乡的名字。

很快,在村民的指引下,一行人就来到了王福根家。

黄塘村虽然是在京城脚下,但这里也是地地道道的乡下,村里人的生活水平,比起辽东省那边也强不到哪里去。

王福根的家,是几间破破烂烂的土坯房。

宋晚秋和霍衍,棠礼笙几个人,毕竟在乡下待过,对这样的房子见怪不怪了。

沈川却皱了皱眉头:“确定是这里?这房子能住人?”

苏温省道:“沈大少,你真是蜜罐里长大的,不知道民间疾苦,乡下人大部分人都住这种房子的。”

话刚落音,屋里就走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憨厚男人。

“你们是……”

马师傅上前来:“王兄弟,你还记得我吗?我上午在万寿街那边买你碗的那个人,我是老马。”

王福根马上想起来:“是你啊……”

马师傅笑道:“没错,是我,王兄弟,我带着几个朋友来,他们想看看你挖出来的那些东西。”

王福根看了一眼满院子里的人,脸上的表情有点惶恐:“你们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宋晚秋明白,他是担心招惹是非。

公开买卖目前还是违法的,王福根是怕村里人举报他搞投机倒把。

宋晚秋是来买古董的,当然也不想给人家造成麻烦。

她就上前一步,态度很好的说道:“王叔叔,您放心,我们没告诉别人是来买东西的,要是有人问起来,告诉他们是亲戚来串门就好。”

王福根心想,这些人穿着打扮一看就不一般,他上哪有这样的亲戚?

不过,见宋晚秋态度很好,他也不好意思让人都站在院子里,就请到了屋里。

屋里有一个低眉顺眼的女人,还有一大俩小三个男孩子,显然是王福根的妻儿。

窄小的房间里一下子进来这么多人,显然把这一家几口给吓的不轻。

宋晚秋看到有孩子,就把手放到包里,下单了一斤大白兔奶糖,直接分给三个孩子。

王福根的媳妇特别不好意思:“姑娘,让你破费了。”

“您太客气了。”宋晚秋给糖也不是太圣母,主要是想跟这家人搞好关系,能促成这个生意。

不过,通过一点点小事情,她也看出来,这一家人都挺厚道的。

寒暄完毕,就是正事儿了。

棠礼笙早就等不及了:“东西呢?东西在哪儿呢?”

王福根就进了里屋,拎出来两个大箩筐来。

棠礼笙一看东西是放在箩筐里装着的,就担心的不得了。

“哎呀,怎么能这么放?要是坏了可怎么办?”

他立刻蹲下身子,小心翼翼的,把东西一样样的从箩筐里往外捡。

苏温省和霍衍想上前帮忙,棠礼笙冲他们嚷嚷道:“别靠近!我自己弄!”

往外捡东西的时候,棠礼笙也一样样的把各种类型的盘盘碗碗放在阳光下仔细的辨认。

约摸过了二十分钟,两筐里的东西才都捡出来。

一共是五十七件。

棠礼笙冲宋晚秋点了点头,示意她,这些都是真品。

宋晚秋扭头看向王福根:“王叔叔,这些东西你全都卖吗?”

王福根问:“你也是给5块钱一件?”

他今天上午,拿着一个碗去万寿街,就是去试探价格的。

有人给两块他没卖,直到马师傅给了5块钱,他才出手的。

他现在挺怕这群人砍价,毕竟这是这么大的一批东西。

宋晚秋微笑道:“可以,不管大的小的,我全给你5块一件。”

王福根算了一下,那就是将近三百块呢!

这笔钱,对他家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一笔巨额的收入。

有了这笔钱,他可以送儿子上学了。

他媳妇的病,也能去治了。

王福根也是个比较淳朴的人,没有因为宋晚秋给价痛快,就临时抬价。

他很痛快的道:“好,那就都卖给你了!”

宋晚秋也很爽快的拿出300块钱来:“我给您个整数,您能多给我们两个箩筐,再给我们一些干草吗?”

来的时候,路挺颠簸的。

宋晚秋怕这么些东西,要是不好好的包装,回去的路上给颠碎了一两件,那她得心疼死。

王福根把钱给点好,揣进兜里去。

很麻利的给宋晚秋拿来两个结实的箩筐,又弄了很多的干草过来。

一行人把瓷器打包好,装进箩筐里,刚抬到院子里。

这个时候,院子门口进来两个人。

两个男人都是四十多岁的样子。

为首的男人叼着一个烟袋锅子,一看就是个乡下人打扮。

他身后跟着一个穿着比较体面的,像是城里人。

王福根看到来者,脸色变了。

“大,大队长……你怎么来了?”

叼烟袋锅子的男人,正是黄塘村的大队长。

他看了一眼王福根,又看了看宋晚秋一行人。

“福根,家里这是来客了?”

王福根有点慌张的点头:“嗯嗯,是亲戚来了……”

大队长身后的那个男人冷笑了一下:“什么亲戚,我看这些人是来买瓷器的吧?这不是光天化日之下搞投机倒把?”

宋晚秋看了这个人一眼,眸子冷了几分。

她认识这个男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