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山上,观道观中。
在散去那道开天斧光后,饶是以雷泽大罗之尊的修为,也顿觉浑身法力一空,浑身气息跌落至谷底。
相较起雷泽,鸿钧老祖和阴阳老祖的状态倒看不出有多少起伏,但身上动荡不休的气息波动也表明他们绝不像看上去那么轻松便是。
虽说如此,但三人眼中的喜色却是遮盖不住。他们真的从岁月里唤出了一道开天斧光。
一直旁观的造化老祖,冥河和西王母三人也从刚刚那道仿若毁天灭地般的斧影的震慑中清醒过来。
造化老祖虽然修为高深,但眼中却是难掩一抹化不开的惊悸之色。这道斧光仿佛让他又重新回到了洪荒未辟前的那处战场。
那处盘古以一己之力,力破万法,将他们这些顶尖混沌魔神斩杀殆尽的战场。
而西王母和冥河的眼中残留的却是惊惧和死寂了。
一化形便是大罗金仙修为的他们,虽不说在洪荒能够横着走,但自保绝对绰绰有余。又哪里见过这等层次的力量。
那道斧光之下,大罗都为蝼蚁。就算你超脱了时空长河又如何,抹去你的过去,斩却你的现在,断绝你的未来,无处可逃。
“这就是盘古大神的伟力吗”,西王母的声音仍有些颤抖,这一道斧光给她留下的记忆太深刻了。
雷泽缓了一口气,认真的点了点头道,“确切的说,不及盘古伟力的万分之一”。
“是啊,现在想来,盘古当时的修为已经无限接近于大道了吧”。阴阳老祖也是惊叹道。
这道斧光同样也勾起了他的回忆。
作为当初执掌阴阳大道的顶尖混沌魔神,阴阳老祖自然也有着属于他的骄傲与自信。可这一切都在那一场与盘古的大战中,在那道摧枯拉朽的斧光前,破碎开来。
“盘古虽强,可却最终也没能逃脱陨落的命运,大道唯艰,焉知我等不能后来而居上”。却是鸿钧老祖开口说道。
纵然再次感受到了盘古的伟力,他的目光仍旧平平淡淡,有的只是对自身道途的坚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能说,不愧为后世的道祖么”,雷泽心中也是暗暗赞赏道。
既然真的借来了一道开天斧光,那便说明了雷泽想法的可行性。众人心中也是放下了一块大石。
如今万事具备,就等神逆再次掀起凶兽大劫了。
第二次大战迫在眉睫,阴阳老祖和造化老祖便也没有回归他们各自的道场,而是在玉京山住了下来。而扬眉老祖,以他在虚空大道的造诣,开战之时,赶来也不迟。
至于罗睺,鸿钧老祖也没有怎么担心。毕竟以他对罗睺的了解,现在估计已经在洪荒中部了。
如今玉京山上鸿钧老祖,阴阳老祖和造化老祖都在,雷泽三人自然是不会错过就近请教的机会。
洪荒世界中先天神圣的天道传承上限便是大罗金仙。
所以雷泽在跨入这层境界后便一直都不明前路。虽然在与冥河和西王母的论道中有所收获,但那也只是加深了他对杀戮大道和太素大道的领悟。
“所以三位前辈,洪荒生灵都说你们的修为已经达到了大罗巅峰,那么何为大罗这个境界的巅峰呢?”
雷泽向鸿钧老祖,造化老祖和阴阳老祖打了个道辑,虚心请教道。
造化老祖却摇头苦笑道:“这不过是外界的误传罢了,大道传承至大罗金仙而止,我们也不例外,前路不明,我们不过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还远远算不上大罗巅峰之境。”
见雷泽还有接着询问的意思,造化老祖摆了摆手,“我们三人之中,就鸿钧这老道修为最为高深莫测,我和阴阳二人也不过是拾他牙慧,你还是询问正主吧。”
雷泽便将目光移向了鸿钧老祖。
迎着雷泽的眼光,鸿钧老祖没有拒绝,而是先笑道:“如果你要问什么是大罗巅峰的话,老道也无法回答你,毕竟我们都没有到达这个境界。”
随及话音一转,又道:“但如果你问的是大罗之后的前路,老道这些年思考却也有着一些心得”。
见鸿钧老祖要传授他对大罗之后道路的看法,雷泽三人连忙正襟危坐了起来。
阴阳老祖和造化老祖却是没有什么兴趣,他们在一起探讨了这么多年,对鸿钧的那一套理论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我们都知道混沌魔神生而执道,虽然没有大罗境界这一说法,但其中蕴含的大道之理却是相通的。”鸿钧认真的说道,“我认为大罗之后的道路就是一步步重新走向执道的过程”。
“那我们最终不是走向了混沌魔神的老路”,雷泽困惑的问道。
“不一样的”,鸿钧老祖摇了摇头,“混沌魔神执掌大道法则的权柄是大道所赐予的,从一开始就是单一的,固定住上限的”。
“但我们却有些不同,大道化作天道后,孕育出了我们这些先天神圣,虽然没有直接赐予我们执掌天道法则的权柄,却也让我们的道路失去了束缚,有着无限的可能。”
鸿钧老祖看着众人,抚须笑道:“我相信诸位的大罗传承涉及的不仅仅是一道天道法则吧”。
雷泽点了点头,鸿钧老祖的话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大道三千,却不是说大道法则真的就只有三千种了,这里说的三却是不可计数的意思。
大道法则之间的联系不是孤立的。以一道御万道才是修行的正途。
“那前辈的意思是要将所有的天道法则都参悟完全么?”这便是雷泽的困惑之处,他在突破大罗金仙之前便已经明白了以一御万的道理。
但人力有穷尽之时,要想将所有的天道法则都修炼到大罗金仙的境界,何其难也。
鸿钧却没有反驳他,而是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天道法则无穷尽,又怎么可能将其修行完全?”
看见雷泽三人疑惑的眼神,鸿钧老祖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句的说道:“先修一再修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