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重生之力挽狂澜,扶明拓土
  4. 第21章 窦名望的绝唱
设置

第21章 窦名望的绝唱(1 / 1)


随着不知是哪个反水清兵喊了一句:“明军主帅在这!!明军主帅抓住啦!!”伴随着这声喊叫,清军顿时从四面八方的蜂拥而来,将窦名望等人团团围住。

窦名望自知今日已无逃出生天的可能,遂对着手下亲兵说道:“诸位跟随我征战十数年,皆是劳苦功高,如今清军势大,我等已断无逃出的可能。你们跟着我戎马半生,未曾享受过一天安定生活,我对各位亏欠良多,我身为主将,断不可降,但尔等还有活的希望,诸位就在此别过吧。你们把我捆缚住,献给清军,说不定还能得个荣华富贵。”说罢,窦名望遂闭目席地而坐,不再言语。

听完这席话,窦名望手下亲兵无不潸然泪下。副将王定悲愤地说道:“事到如今,非战之罪,能和将军战死为一处,是我辈莫大之荣幸。将军放心,我等定会为大明流尽最后一滴血,不辱没我窦家军的荣望。”说罢,王定指挥队伍,怒吼前冲,迅速湮没在清兵大军之中。

窦名望见此情景,哀叹一声:“你们这又是何苦呀…”

此时的窦名望身边只剩下三人,且皆负重伤,为首一人对着窦名望说道:“大帅,我等已无力保护您了,还望您保重,我们先走一步了!”说罢挥刀自刎,其余二人也纷纷自尽。

此时刚刚到达的喀尔处浑见到如此壮烈的景象,颇为动容,他在马上对着窦名望说道:“我素闻窦将军之威名,一直未缘得见,今日在此地相遇,见将军身边护卫皆壮烈勇士,可见将军平素深得人心,今日我愿以我项上的顶戴花翎为将军做保,只要窦将军愿意弃暗投明,为我大清效力,所授官职绝不低于二品顶戴,将来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岂不快活?如今残明已油尽灯枯,覆灭只在旦夕,将军您要识时务呀。

窦名望说道:“谢谢你的好意了,我虽不知你姓名,但观你这一身打扮,锦帽貂裘、重铠良驹,定然不是普通人,看他们对你的神态,想必你应该就是清军主帅了。今日我有一言,还望诸位敬听,我被困于此,非战之罪,我纵横疆场几十年,大小阵仗数百场,皆全身而退,今日不得脱,想必也是天意,遂承蒙汝等好意,但我人生信条就是食君禄、为君死,这几十年的每一天里都早已做好为大明尽忠的准备,所以你就莫要再多费些口舌了,上来给我个痛快,让我能魂归故里,我尚且还能敬你等是一条汉子。”

喀尔处浑见招降不成,遂吩咐左右,只见清军队伍中簇拥着一个明军打扮的人,窦名望定睛一看,竟然是王国玺!

只见王国玺来到喀尔处浑面前,行了一个大礼后转头向窦名望说道:“窦将军,我王国玺已经投奔大清皇帝,现在已被授予总兵一职,统兵上万,比之在朱由榔、李定国之辈的手下强何止百倍,兄弟要认清形势,切莫被什么酸儒书生的陈词滥调给干扰了判断,断送了性命和前程呀。”

“我呸!你身为大明侯爷,国之重臣,竟然携兵投降敌人,简直是不知廉耻!投降之后尚不知耻,还反过来摇尾乞怜、为清狗招降,我现在只想生啖你肉,痛饮你血,看我杀了你!!!”

只见窦名望举起大刀,向前横冲几步,刀锋直逼王国玺面门而去。

喀尔处浑无奈的摇了摇头,挥了挥手,瞬间几十名清军的长枪戳向了窦名望…

“啊啊…”一代名将,窦名望就这么壮烈的战死在了磨盘山山谷间。

喀尔处浑看着窦名望临死之前仍怒目圆睁,屈膝向前,不禁叹道:“幸好大明这种忠义壮烈之士已是凤毛麟角,如果人人如此,我等满人恐怕都要被赶下松花江了吧。”

满人尚武,故而推崇英雄,见窦名望如此壮烈,喀尔处浑遂下令厚葬窦名望。

另一边吴三桂等人催动着大军不断追杀着残余明军,由于明军多是步兵,因此即便现在是逃跑,也跑不了多快,不多一会,他们就被吴三桂的骑兵赶上。

这吴三桂刚才被明军追杀的那叫一个狼狈,现在突然形势逆转,他哪里还顾什么礼仪纲常,直接下令让手下纵马狂屠,可怜数万明军现如今犹如豚犬,仅仅不足一个时辰,战场上的明军就被屠戮了大半。

只有少部分的明军躲过了这波残酷的杀戮,他们当中有些是因早早的躲避在密林之中躲过追杀。另一部分如满文烈等带领所属部队早早通过其他小路退回山谷中,且用方才炸开山谷产生的巨石封住道路这,挡住了吴三桂的追兵,从而得以逃脱。但总的来说,这数万明军基本上算是全军覆没了…

满文烈、王老七等人领着几百人早早的在原王国玺第三伏击队的位置等待着李三、张得胜等人。

却不曾想,还未及等到李三,张得胜等人,高文贵却独自一人逃了回来。对于这高文贵,满文烈对他并无芥蒂,加上战前他命令亲卫来给自己报信,使自己免遭毒手,就这一点来说,他还于自己有恩,既然恩人前来,那自然是要迎接的,直接他率几人早早迎了上去说道:“高将军辛苦啦,你的人呢,为何就你一人呀?”

“别提了,王国玺那软骨头早就和清军勾结,突然阵前带人叛变了,这小子还想拿我邀功,派人突然猛攻我的亲卫营,我的人一点防备也没有,可怜了我的三百护卫们,为了掩护我撤退,全折在里面了…”

听到这里,满文烈不免一阵唏嘘,心里想道:“大敌当前,朝廷覆灭之际,明廷里的官员却还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勾心斗角,不断的精神内耗,更有甚者甚至早已里通外敌,源源不断的将各种情报提供给清廷、导致前线战事不断受挫,而剩下来坚持抗战的将领也大多是些无能之辈,不是指挥拙劣、战术呆板之辈,就是互相倾轧、互相掣肘的选手,其结果就是导致整个明军战斗力锐减,且互不联系、各自为战,被清军抓住机会各个击破,这不正是南明被灭的根源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