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重生之力挽狂澜,扶明拓土
  4. 第3章 磨盘山大战(二)
设置

第3章 磨盘山大战(二)(1 / 1)


吴三桂的忧心不是没有道理,现如今,各地抗清势力基本都被扑灭,全天下的目光都聚焦在他平西大将军的身上。

本以为拿下昆明城这也算是大功一件,不说清帝那边给自己加官晋爵吧,起码也能够让一路跟着自己南下的兄弟们好好的安歇几天,谁曾想皇帝竟派来一个钦差来监军,不断的催促进军,四周还环伺着各路八旗兵、绿营兵,这架势颇有些要随时在他和他的关宁军懈怠不前的时候对其动手的意思,现在的大清可不是刚入关的那一阵了,那时候满洲人势力相对单薄,对自己的要求可谓是百依百顺,又是封爵又是升官,可谓是荣极一时。

但现在形势不同了,如今的满清不仅坐拥百万大军,而且几乎已占据全部华夏领土,现在的满清,可不是他这小小的军阀势力所能对抗的。

想到这,吴三桂无奈的说道:“也罢,既然已到了这份田地,也只能往前看了。”言罢,示意全军加快进军节奏,不得歇息,向腾越州急行军。

顺治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清廷的巨大压力下,清军入滇主力吴三桂部,历时近八天,强行军三百余里,突破三道明军防线,于二十一日清晨强渡怒江,到达腾越州的门户磨盘山一带。

磨盘山,千百年来一直以险峻陡峭著称,它地处明朝的西南边境,山高路险,野兽遍布,当地人称之为“径隘箐深,屈曲仅容单骑。”

吴三桂率军行军至此,看着这眼前巍峨的磨盘山,不禁感慨:“今日翻过此山,明朝一击而灭矣,我一汉人为夷族卖命,恐日后千夫所指呀,但又不得不做这丧尽天良之事,唉,昔日崖山前,降元大将军张弘范恐也有这样一番感慨吧。”

胡国柱赶忙道:“主公不必哀叹,我等也是被逼行事,我们的初衷可是借兵灭闯,恢复大明,明朝朝廷实亡于李自成、张献忠之辈,非我等之罪,我们也不过是便宜行事,后世怨不得我们,说不准看在我们灭闯的份上还会夸我等忠义呢。”

听罢此言,吴三桂心中稍安,转头对诸将言道:“虽说如此,但我一路前来观之,如今的明军已虚弱不堪,我等大可不必紧紧相逼,不如放慢些行军速度,好让他们有些时间四散奔逃吧,前几日的强行军,屡战屡胜,清廷那边也交代的过去了,现在也是该让我等关宁将士略微歇息一番的时候了。”

诸将自是纷纷附和,随后纷纷传命下去,允许队伍自由向前,就这样,原本紧密的队形变的十分松散,吴三桂的几万大军从军容严整几乎在一刻钟内就变成了三三两两、十人一群、五人一队的绵延二十多里的游行队伍,这种毫无阵型的一字长蛇队列,远远望去还以为是什么逃难队伍,让人忍俊不禁。

李定国这边,在磨盘山已经准备了足足十天之久,这时他站在后山山头一隐蔽处看到吴三桂的军队已逐次进入到包围圈,不免喜不自禁,环顾左右道:“看来清军这几日,因连日取胜,队伍已成骄兵之势,这关宁军现在下马解甲,冒险轻进,不做任何防备,看来是笃定了我明军已经崩溃,大多做鸟兽散了,天赐如此良机,今日必将擒获吴三桂这狗贼,然后将他千刀万剐,给那些降清狗东西们看看,这就是背叛的下场。”

言罢,目光炯炯,饱含着期待的环视着整个磨盘山山脉。李定国之所以这么自信,来源于他在磨盘山精妙的布置,他将整个磨盘山山间小路划分成三部分,沿各区域的道路两边、草木丛中、竹林里、山涧小溪旁等埋伏了三支精兵合计近七千人。别小瞧这七千人,这些可都是跟着他从大西政权到永历政权一路而来的亲军,无不是以一当十的好汉。

为了最大程度上的保险起见,李定国又安排了三名他最得意的手下分别担任三支伏击队伍的统帅,分别是泰安伯窦名望的第一伏击队,广昌侯高文贵统辖的第二伏击队,武靖侯王国玺率领的第三伏击队,真可谓兵精将强,万无一失,同时埋设各式地雷于一二伏击队之间的山谷中,用以杀伤清军的骑兵和火炮队。

做完这些还不够,李定国还下令要求道:“吴三桂的大军尽入山谷,完全越过第一伏击队后,第一伏击队方能发动攻势,而且要一涌而出,多带旗帜,以慑敌胆;之后引爆埋设于一二伏击队之间的地雷,以乱其阵,此时的清兵阵型一定早已大乱;二三伏击队就趁此机会尽出山谷密林之间,弓箭火铳齐射,首尾合击,如此纵使敌有十万之众,也插翅难逃矣。”

只要这仗打得漂亮,清军入滇主力就会被全歼,整个云南甚至西南抗清形势会出现巨大扭转。

正因如此,为了这次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李定国等人做了极为严谨的保密措施,不仅派出一些敢死队不断假意被消灭,以达到让清军感到明军已不足惧也的假象,另一方面抓紧抢修磨盘山的各处险要关隘、埋设地雷、挖掘陷阱等,同时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埋伏的军队携带足够五日食用的预先制作的干粮,埋伏待敌的这几日,全军以干粮充饥,以免做饭冒出炊烟被清军察觉。

在如此细致的布置下,吴三桂所率清军主力果然以为明军已经望风逃窜,大踏步地进入伏击区,一切都向着李定国预想的方向发展而去。如今,吴三桂的大军三分之二已进入山谷中,三分之一的队伍已入雷区。

在大功即将告成之际,突然一伙人从山中密林中跑出,直奔中军吴三桂的帅旗而去,吴三桂的亲军被这突然窜出的十几个人吓了一跳,忙不迭抽刀拦住其去路。

清军拦住这群人后,发现这一群人中有男有女、扶老携幼,不似明军,但也不像是山民,于是问道:来者是何人,敢藏于山涧冲撞行军队伍,不要命了吗?

这伙人领头的突然大叫道:“吴大将军,别杀我,我是来投诚的呀,我有重要情报!快放我进去呀,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吴三桂手下亲卫士兵听后瞬间紧张了起来,赶忙上前问道:“你是明军何人?”

来人赶忙说道:“我乃大明光禄寺…不不,伪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特来投诚将军,这里有埋伏,快快带我去见吴大将军,再晚就来不及了。”

吴三桂手下亲兵听后大惊失色,但即便如此也不敢放他进去,正拿不定主意时,中军副将韩大任正巧路过,亲军把这个情况和韩大任说了一番,韩大任听后不敢怠慢,赶紧让左右检查了这卢桂生一行是否暗藏兵器,待检查完毕,确认安全后,韩大任拖着卢桂生就往吴三桂的车马方向跑去。

没错就是拖着,因这卢桂生是个文官,又身型肥大,不免走路慢了些,这韩大任是个急性子,索性,拖起他就跑。

约莫过了一刻钟,气喘吁吁的俩人终于跑到了吴三桂的行营处,此时的吴三桂正在大营里和几个将领唠着家常,韩大任突然闯入,喊道:“大将军,一个自称明廷官员的人说这里有埋伏,我听后不敢有误,就直接拖到您这来了,您要不要听听他说的些什么?如果大将军觉得此事有假,不听也罢,我出去剁了他便是。”

吴三桂听后说道:“让他进来吧,既然能在此遇见,想必也不会是个普通山林人家那么简单。”

卢桂生在帐外听到这,忙不迭冲进帐里把李定国在此地设下埋伏的事情给吴三桂说了一遍。吴三桂闻后,初是不信,但出帐环顾了一下四周,水草丰沛,人迹罕至,山高林密、道窄径狭,真乃埋伏的绝佳之地,瞬间一阵冷汗流淌了下来。紧张的问道卢桂生说:“我等现在已在你说的埋伏的什么位置了?”

卢桂生说道:“我来时,看到了高文贵将军,想来已到二伏位置,幸好未到三伏,现在退兵还为时不晚,大将军速速决策呀…”

吴三桂听到这,不等他说完,马上对手下的马宝吩咐道:“马上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速速退出山谷,马上!还有,弓箭手、火铳手向道路两旁不差别射击,看看到底是不是真有伏兵。”

马宝接令后,迅速先去安排去了,这时吴三桂才回头对卢桂生冷冷的说道:“如果这是实情,你就是本将军的救命恩人,那本将军自然不会亏待了你,如果你胆敢骗我的话,哼哼…”说罢就向腰间的佩刀摸去。

这卢桂生吓得裤子都尿了,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说道:“就是借我一百、一千个胆子我也不敢再大将军眼前撒谎呀,大将军明鉴、大将军明鉴呀…”

这时马宝的命令已传过中军,中军的清兵弓箭手、火铳手开始不断向道路两旁胡乱射击,伴随着阵阵枪声,密林深处开始有惨叫声传出,吴三桂等人听后大惊,方才确信的确有埋伏。

吴三桂慌忙喊道:“全军火速撤退,迅速撤退,撤退、撤出山谷!!!”顿时清军大乱,混乱中不断有人马跌倒摔倒,加之道路狭窄、大军互相践踏,死伤众多。

密林中的明军一伏、二伏队伍现在也不好受,李定国将军战前严令,清军不到指定位置绝不能动手,现在外面清军不知为何,不断向里面射击,明军不断有人中弹,窦名望、高文贵也一时间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一伏二伏间的一个阵位上,一名叫李三的士卒,正要探头观察下清军位置,突然林外一阵猛烈射击,瞬间一发子弹射中了他脑袋,他的脑海瞬间一片空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