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
晚宴之上,满朝文武喝得尽兴。
始皇帝亲自对韩信、樊哙和夏侯婴进行封赏。
其中樊哙被封为舞阳侯,夏侯婴被封为汝阴侯。
至于韩信,这一次并没有得到封侯或者是封王,而是被始皇帝赐婚,将宫中一个年芳十八的公主许配给了尚未娶妻的韩信。
韩信面对赐婚的封赏,自然是万分的欢喜,毕竟有了这一桩婚事,以后他就是始皇帝的女婿了,要真论起来,这身份比起侯爵而言还要更加高贵一些。
毕竟,这天底下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始皇帝的女婿的!
嬴政看着韩信,说道:“等到任嚣和冯劫回来,朕会再对你们进行封赏。”
韩信闻言立刻行礼道:“多谢陛下!”
晚宴之上,大家吃的都很尽兴,尤其是蒙恬和王贲两人,更是兴高采烈。
因为在这之前始皇帝就已经和他们探讨过年后再次用兵的事情,等到时候,就该他们两个休养了一年多的老家伙率军出征了,他们自然是万分欢喜的。
另外一边,嬴子锋在校场之上,已经和将士们打成一片,毫无架子的坐在桌前和将士们一同吃肉饮酒,闲聊在西域发生的一切。
一夜欢乐时光过去,翌日一早,嬴子锋等到晌午时才睡醒,起床洗漱之后就直奔章台宫而去。
此时此刻,嬴政正在处理奏章,看到嬴子锋到来,呵呵一笑,问道:“昨天喝了不少吧?”
嬴子锋无奈,回答道:“将士们太热情了,喝的是有点多了。”
说话间嬴子锋已经走上高台,在龙案一侧坐下,他看了一眼摆在面前的奏章,开始帮助嬴政处理奏章。
片刻之后,嬴政将处理过的奏章放在一旁,对嬴子锋道:“三川郡、砀郡、陈郡、泗水郡和琅琊郡的郡立大学已经都建好了,明年开春就可以招收学子,你觉得这一次招收学子应当如何规定标准?”
嬴子锋略作思索,然后回答道:“以帝国大学当初招生为例,可以将标准适当放低到六成。”
当初在招收第一批学子的时候,嬴子锋亲自把关,考试内容可以说是比较难,判卷也比较严格,因此才刷掉了大部分的考生。
因为培养方向以及要求的不同,所以郡立大学的招生标准可以适当的放低,如果帝国大学的要求是九,那么郡立大学的要求便是六,及格就好。
他相信,等到明年开春之后,这些郡县的郡立大学一定会迎来不少的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三川郡共设有三座郡立大学,分别是政事大学、军事大学以及商事大学。
而在砀郡、陈郡以及泗水郡则是设立农事大学和商事大学。
至于琅琊郡则是只设有一座大学,而且是极为特别的海军大学!
自从琅琊郡的船队将发现东岛的消息传回来之后,嬴子锋和嬴政便就航海一事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他们一致认为,在大海之上一定还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需要他们建立一支完善的船队去进行不断的探索。
因此,他们决定在琅琊郡设立海军学院,成立大秦帝国的又一个新的兵种,海军!
这一次招收海军的条件比较特殊,文化学识方面的要求适当宽松,首要第一点就是精通水性,可以长时间在大海之上生活。
毕竟文化学识可以后面学,但是水性这个东西有些人天生就是好,也有一些人天生就怕水,这海军怕水那是万万不行的。
对于这座海军大学,嬴子锋可是寄予厚望,日后不论是探索东南亚还是更遥远一些的澳洲以及美洲,那都是需要海军来出力的,所以别的学院暂且不提,这海军大学那是必须要办好的。
想到这些,嬴子锋又对嬴政说道:“父皇,儿臣这几日思索着,觉得朝廷可以尝试在琅琊郡制造新式战船。”
嬴政闻言颇为好奇,问道:“何为新式战船?”
嬴子锋回答道:“我们也许可以在船身两侧安置火炮,如果在海面上遇到敌人的海船,可以用火炮进行远距离射击。”
嬴政听到嬴子锋的回答,略作思索便点头道:“你这个想法不错。”
至少在如今年,火枪和火炮还是他们大秦帝国独有的武器,不过如今使用火枪和火炮最频繁的还是陆战,若是将火炮架设在战船之上,那转船的杀伤力可就得到了大幅提升,日后大秦帝国的战船必定可以在大海之上横行无忌,无人可敌。
想到这些,嬴政对嬴子锋说道:“这方面的事情你比较专业,朕就将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安排。”
嬴子锋点头答应道:“诺。”
接着两人又就海军大学的事情商议一番,决定将琅琊郡的海军大学的级别再拔高一些,设立成为帝国海军大学,以此来表示帝国对海军的重视。
就在他们探讨完这些事情之后没有多久便有消息传来,北方的冯劫回来了。
冯劫这一次回来,带回来的不仅仅是草原上的牛羊,更有东胡臣服之后的一众部落的首领,这也是嬴政的意思,毕竟这些人如今都已经成为大秦帝国的子民,也该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皇帝究竟是谁,又是什么模样。
提起这些草原部落的首领,嬴政不由得便想到了如今生活在帝国大学之中的玉漱。
当初玉漱来到咸阳之后,因为年龄不满十八根本没有入宫,直接就被送到了帝国大学,时至今日,他都还没有见过玉漱究竟长什么模样,只是听说模样极美。
不过对于嬴政而言,再美的女人那也只是一个女人而已,相较于女人来说,他更在意的还是在他有生之年,大秦帝国的疆域究竟可以开拓到怎样一个辽阔的程度!
想到这些,嬴政便对嬴子锋说道:“那个草原公主玉漱,朕就赏赐给你了,等到她成年之后,任你处置。”
嬴子锋听到嬴政的话,心中虽然诧异,但是手上还是行礼答应道:“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