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江边近的几个地方,像是什么平江府,建康府,朝廷那边已经开始安排调军了,我从早上到现在也一直在忙着这个事情。”蔡荣疲惫地摇了摇头说道。
“嘉兴府也要调军过去吗?”范正有些惊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作用,像平江府,建康府这些地方,他们的作用本就是守护好长江天堑,所以他们调军过去也正常。可是嘉兴府离临安这么近,他的作用主要是拱卫临安,就像保镖一样。上次蔚蒙之战好多地方都调了大军,可唯独嘉兴府仅仅象征性地调了五百人过去。
蔡荣面色很沉重,看看屋内的几人,叹了口气道:“我也不瞒着你们,这次的情况可能要比上次严重得多。因为这次,光从嘉兴府就调了四千人!”
要换做前几日,即便蔡荣在想巴结范正他们,调军这种大事都是不会和他们提及的。但是他今日接果了一封来自皇宫的信,信上的内容很简短,总结一下就是让他务必照顾好范正四人,这倒也正常,毕竟人家的身份摆在那里。可信后面的信息就耐人寻味了,信上说:如有要事,可与范正商议。
蔡荣老谋深算当然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同时也更加高看范正几人了。而这就是蔡荣将此事告诉范正几人的原因。
这次嘉兴的调兵真是动了家底了。因为嘉兴本身也就八千的兵,这一调就直接调走了一般,而且还是相对来说最优秀的那一半。
“蔡大人,现在的路好走吗?”范正问道。
“比前两天好一点,单独骑马可以,但坐车是不行。”
范正点点头,转身看看郑成三人:“我们后天回去吧。”
……
临安府。
何文君在御书房拧着眉头看着一份又一份的战报,这些都是前线刚刚传回来的。据战报上讲,蒙国在江边至少集结了七八万的军队,各类战舰比之去年的大战数量上翻了一番。虽然蒙国那边不时会有一些人坐船到江中,但始终都在观察没有发起进攻,好像在等什么一样。
何文君也已经给乾国那边通过信了,两国虽然属于盟友,但让人家派兵支援还是不太现实。就像上次的蔚蒙之战,乾国的作用就是牵制住北面的西夏国,让蔚蒙形成一对一的局面,当然如果最后真的有一方不行那另一方也会看情况给予支持,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
咚咚咚!
一阵敲门声传来。
“陛下,刑部侍郎郭大人到了。”宫女传唤了一声。
“进来吧。”
门分左右,郭正清走而进来,低头行礼:“臣郭正清叩见陛下。”
“不必多礼,郭侍郎有什么事情吗?”
郭正清拱手道:“陛下,安乐山臣已经查过了。初步判定,山上确实藏了人,不过综述不过一百,也都是些山贼。”
“不过百?山贼?”何文君皱着眉头反问了两声。
“你确定吗?”对于这种说法,何文君第一反应就是不信。因为范正寄回来的信里面就说过,山上几千人,还都不是普通人。也许是何文君和范正待在一起时间久了,范正给她的感觉也是越来越可靠,所以范正说得话何文君更愿意相信。
听到何文君的反问,郭正清抬起头,当然目光是躲着何文君的,这是规矩,臣子不能随意视君。他的目光变得锐利,开口道:“臣觉得不对劲,觉得这种说法有问题。可是,臣派人在安乐山上寻了好几圈都没有任何可疑的发现。臣无能,只能先向陛下汇报。”
何文君听了冲郭正清摆了摆手,然后低下头手指轻叩桌面,不说话了。书房内,除了嗒嗒的敲桌声再无其他声音。郭正清站在一旁等待着何文君的吩咐,他知道何文君现在是在沉思。
良久,何文君开口了:“既然是山贼,那这几十名山贼的动向你们都调查到了吗?”
郭正清回答:“陛下,臣问了抓住的十几个人,按他们说法这些山贼本来就是各地的流氓无赖,没有什么固定的住处。如今官兵上山,他们便又四面八方地走了。”
何文君点点头:“安乐镇现在有多少官兵?”
“总共有六十多人。”
“给你再加派四十人凑个整。这些天你就带着人先住在安乐镇,以防真有山贼下了山到镇子上去为非作歹。”
“遵命。”
“对了,袁浩这个人办起事来能力如何?”何文君问了一句。
郭正清想了一下回答道:“思想很成熟,做事也很利落,是值得培养的人才。”
“行,就先这样吧,你去忙吧。”
“臣告退。”
说罢,郭正清行礼转身离开了。何文君轻轻叹了一口气,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商税的施行让国库又有钱了,科举结束朝廷的人才又多了,秦楫死后朝廷也算是清净了。可偏偏这个时候蒙古竟然行动了。而且何文君怎么也想不明白,距离上次蔚蒙之战才过去了一年多,这么短的时间蒙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人数和上次差不多,但战舰数量竟然翻了一番,虽然这仍然跟蔚国的战舰数量有一定地差距,但可怕的就是双方在这一年的实际那里差距竟然在慢慢变小。
每次何文君苦恼的时候她都会想起范正,印象中范正在刺客事件之后就没有难住的时候,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他都能看得很透彻,并且用最短的时间,最实用的做法去解决问题。所以何文君就想到,如果这时候范正在自己的身边多好,自己的压力应该会小很多。
何文君深吸了一口气,收回了心神,又开始看前线的战报。何文君已经下了令让条件合适的州府都派兵支援了,一天下来,应蔚国这边也集结了四万人的军队守在长江边上了。这已经是临安城北面的州府在不影响自身运转的情况下所能集结的最多的兵力了。当然接下来还要继续往前线掉。
两方就这样隔江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