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子义侄儿,好久不见啊!”
姜行笑着对范正说道。身为当朝户部尚书,姜行最近的日子不是很好过。眼看着国库银子一天天减少,可是各方的花费却一点都少。今天工部找他要银子修大殿,明天吏部找他要银子发工资,后天礼部又要银子筹办考试。
尤其是礼部,因为科举的事情要了不少银子,科举这块牌子一拿出来姜行想不批都不行。他这两天直犯愁可又无可奈何,都上火好几天了。
今日下朝之后,姜行被何文君召见了。他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去见何文君的,心里想着估计皇上是叫自己想办法解决财政问题。唉,可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见到何文君之后他都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可何文君却说财政问题有了解决办法,等到何文君将办法和他说了之后,他震惊了!
这个办法,太大胆了!如果成功实施,蔚国的财力绝对会跨越式地增长!
就在他想要详细问询这个方案具体如何实施的时候,何文君却说要带他去一个地方,然后再详谈。于是姜行满怀疑惑地跟着何文君到了国公院。
一到国公院姜行恍然大悟,陛下应该是想掩人耳目所以特意找了这个人少的地方。
三人进入书房,何文君坐在书桌后面的主座上,范正和姜行则一左一右坐在何文君对面。姜行余光瞥了范正一眼,内心有些不满,心想这小子真是不懂事,都不知道回避一下。
“姜行,朕上午与你说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何文君首先开口问道。
姜行听到何文君叫他,连忙坐直了身子却没有说话,而是用余光瞟了一眼范正,欲言又止。范正的名声姜行早有耳闻,范家的废物三少爷嘛,尤其是据说这小子前两天把张景明儿子给打了。所以姜行对范正的印象并不好。
姜行这神态被范正看在眼里,他还纳闷儿,好好地你白我一眼干什么。
“说话。”何文君看见姜行欲言又止地模样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姜行被何文君一催,无奈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此事重大……”
“直说!”何文君眉头皱起来,对姜行这态度很不满意。
姜行一看何文君有些不满,终于说道:“臣觉得听上去是可行的,但只怕实际行动起影响太大,不好控制。”
何文君点点头,接着问道:“说具体一点。”
嗯?这是能说得具体一点的场合吗?这一下姜行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皇上好像一点儿都不避着范正啊!莫非皇上已经告诉范正了?可是告诉这样一个纨绔公子做什么?
虽然满心疑虑,但是姜行沉吟半晌还是开口说道:“比如,这项政令颁布后,那些商人会不会相信朝廷,毕竟此次科举过后下一次县试还是三年后,要让这些商人先交三年税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啊。”
范正听罢点点头,心想不愧是户部的老尚书,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所在。
何文君手指轻点桌面,开口道:“继续。”
“臣还担心,未来这些人会不会得寸进尺,进而威胁到朝廷。”姜行说道,“这两个问题是臣认为最主要的,剩下一些细节的问题靠人力应该就可以解决。”
何文君点点头,接着转头看向范正,“你也说说。”
姜行一愣,心想皇上这是怎么了,问错人了吧?问范正能问出个啥?
“呵呵,我同意姜大人的看法。”范正笑着说道。
姜行听罢内心更加不屑,果然,一个混日子的纨绔公子能说出什么来。不过看来这个范正确实知道这件事情,陛下也是,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告诉这小子了。
范正看着姜行有些不屑的面庞,心里大概猜到是因为什么了,不过他心里也没多想,只是站起身来向姜行拱拱手,接着说道。
“姜大人所说的问题,确实是当下就必须解决的。而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倒是也有一些想法。”
“子义啊。”姜行突然面色严肃地开口道:“此事非同小可,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你可得慎言啊。”
何文君右手朝姜行这边压了压,接着朝向范正开口道:“你说。”
范正微微一笑说道:“首先如何让商人信任朝廷的问题。陛下可曾听过商鞅变法之事?”
何文君点点头。姜行却眉头一皱,“商鞅变法可没有商税这一条,与今日之事有什么关系。”
“呵呵,昔日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壮大,更为之后始皇帝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是商鞅变法也不是说变就变的,当时的秦国同样也面临着民众对朝廷不够信任的问题。姜大人,您知道商鞅是如何解决的吗?”范正笑着问姜行。
姜行沉吟一下便说道:“立木建信。”
昔日商鞅为了让民众相信朝廷,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告诉民众有人可以将木头移至北门,便赏重金。最后一壮汉成功移木,得到了五十金。商鞅变法也因此在民众间取得了威信
“同样的事情,古人早就给出了我们解决方法。”范正说道。
“在商人中树立起朝廷的威信。具体怎么做?”何文君问。
“陛下,要树立威信,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知道,朝廷是真的会给他们功名。所以,朝廷可以先做调查,选出几家可靠的,且读过书的商户,让他们先交一年商税,然后朝廷直接赐下功名。”
范正刚说完,姜行就想说点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却又被咽了回去。他在思考范正的话。同样的,何文君也闭上眼睛思索起来。
交一年的税款就给童生的身份,其实说白了就是买官啊!而且最重要的,这是一手交钱一手接功名,没有滞后性,这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只怕这名声不大好听吧。”姜行低声说了一句。何文君也看着范正。
“呵呵,所以我说要选可靠的,且读书的商户,尤其是要读过书,最好是那种在文人圈子里小有名气却求官无路的商户。”范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