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箭说到这里就兴奋:“那可不是一般的酒,世子酿酒的技艺师承当年的天水阁传人,天下第一酿酒师东方博澜,世子是他唯一的传人,所以这世上能喝上世子酒的人,都相当于喝到了东方博澜的酒。”
东方博澜?
前世自己压根就没听过这个人的名字。
姜嫱皱眉:“天下第一酿酒师?我怎么没听说过。”
“东方博澜这个名字你没听过,那武曲十二居士你总听过吧,东方博澜在武曲堂用的名字,叫做方星辰,酿酒也是靠这个名字出名的,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
姜嫱错愕:“方星辰?世子的师傅。”
卫箭点头:“那是个可厉害的人了,可惜天妒英才吧,偏偏生于陛下羽翼未丰之时,十二居士在十年前,死的死,隐世的隐世……。”
武曲十二居士,是武曲年间民间中涌出来的有志报国之士。
这些人有出生农家的方星辰,有出生法家的韩莫邪,道家的齐将行,阴阳家的高晨子……
集百家之所长,在全国各地收集情报,为军营造机关图纸,传播医术,教百姓耕种之术,在民间声望极广。
十二人门徒众多,建立了武曲堂。
姜嫱皱眉:“我在书里的文献大致见过有关武曲堂的事迹,可是武曲堂,只存在了三载。”
卫箭点头:“这件事没被大量记录,不过是世家的遮羞布而已,那三年来,武曲堂盛名越传越广,陛下当时羽翼未丰,却一直想招安,若是十二居士入朝为官势必让世家不安,所以世家暗中作祟,四处传播武曲堂污名,导致武曲堂解散。”
姜嫱听着,却从中窥到了疑点:“单单被构陷污名,就解散了这么庞大一个组织?”
卫箭:“我知道的就是这样,武曲堂解散以后,方星辰就化名东方博澜,留在逸王府教授世子,可能是武曲堂解散让他始终解不开心结,短短几年后他就离世了。”
姜嫱咬唇深思:绝不会这么简单的。
因为流言就解散一个庞大的民间组织,因为组织没了,一个大男人便郁郁寡欢去世了。
她不信能得到逸王信任,让百里沉渊磕头认师傅的人,会这般懦弱。
看来前世,她也没那么了解百里沉渊。
他身为皇族之人,对寒门崛起这般执着,本身就是执念所致。
可是一个皇族之人,哪里生出这般强的执念。
好比他跪三天三夜拜了魏公为师,那是在方星辰死后,从那时起,他就决心要扶持寒门了。
锁阳本就在边境,入城在午时三刻。
越悬廊骑马走在前方,看到了前来恭迎的刺史,韩覆。
韩覆此人,二十有三,生的好看。
立体的五官刀刻般俊美,眼梢眉间带着邪性,脸上噙着一抹放荡不拘的微笑。
穿的的也不是官服,而是一身红衣,若不是身后洋洋洒洒一群官府之人,想必第一眼看到他的人,会认为此人是哪里的放荡公子。
姜嫱和卫箭下马车时,越悬廊便说:“韩刺史来接郡主了。”
卫箭听到这个名字就黑了脸:“这个狐狸精。”
姜嫱不明所以,但是一下马车,陡然间就看到对面浩浩荡荡走过来一群人,人群中一个身着鲜艳衣物的年轻男子。
她愣了愣,因为这男子长得,好看。
不是百里沉渊的如阳清朗,不是越悬廊的冷若冰霜,也不是颜符兰那种细瘦俊俏。
这人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骚。
眉梢眼角全是魅惑众生的风流态度。
韩覆微微笑着行礼:“微臣韩覆,率锁阳城上下,来迎接昭阳郡主了。”
姜嫱唇角不自觉的就弯起了:“你就是韩覆啊。”
前世姜嫱只听过他的名字,因为那是襄王的心头大患。
襄王几次用战事拖住百里沉渊,要看粮草紧缺就要吃败仗时,都是这韩覆神通广大的弄来了粮草。
堪称——后勤之师。
韩覆听着姜嫱问自己,陡然间喜笑颜开:“正是下官,郡主听过我?”
姜嫱点头:“自然是听过,韩刺史长得这么好看。”
卫箭冷不丁抱臂吐槽:“这就叫好看?”
韩覆看到卫箭,很是熟络:“卫大人,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卫箭抱拳,虽然讨厌他,还是行了官礼:“韩大人,只怕是没有官员希望每日见到诏狱的人。”
韩覆却笑说:“本来我们这些为官的都怕见到右平大人,可是今日郡主同行,让我这心里的害怕冲淡了不少。”
姜嫱挑眉:真会说话啊这人。
越悬廊在一旁咳了两声,眉宇间更冷了:“郡主,进城吧。”
韩覆抬了一下手,身后官员纷纷行礼:“郡主千岁。”
姜嫱也得体的免了礼,坐上了一个花撵,随着韩覆进入锁阳时,姜嫱看到了街边两侧站了许多的百姓。
这些百姓们都是因为沈家平反后,听闻姜嫱要进锁阳,纷纷自发来的。
二十年前的沈周年治理着锁阳一切事务,让锁城百姓安居乐业,老一辈对这一份情很是感恩。
如今沈大人膝下只剩下这么一个外甥女,他们自然是尊崇爱戴的。
“郡主,锁阳也是你的家,欢迎回家。”
“是啊郡主,欢迎回家。”
“欢迎昭义郡主归家。”
百姓此起彼伏的喊声,让姜嫱坐在花撵上真得又阔别多年,终于归故里的感觉。
那些她没见过的亲人们,此刻才让她真切体会到血缘在身体里流转,血脉在岁月里传承。
她眼眶泛酸,却始终未哭,一直到了刺史府,她才悄然擦掉了两滴泪水。
卫箭在她身边抿了抿唇:“我刚才差点哭了。”
姜嫱:“你是要做将军的人,可不能随意在外人面前哭。”
卫箭听着又笑了:“这话说的有理。”
刺史府里早就备好了佳肴,韩覆将姜嫱等人请进了饭厅:“郡主和各位大人舟车劳顿,这顿当是接风洗尘的,等会晚间锁阳城中再带各位去逛一逛。”
边城的热闹是姜嫱在书中看过画的,这里天南地北走商的人将锁阳城的街道变得繁华。
这里永远都是熙熙攘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