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4. 第1104章 木兰围场
设置

第1104章 木兰围场(1 / 1)


对准噶尔战事失利,可以说是雍正在位期间,最大的政治失误。他也可以说,是在错误的时间,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西北大军损失惨重,短时间内无力再战,只能接受准噶尔的求和暂时停战。

朝觐的蒙古各部王公,基本都已经到了木兰围场。毕竟雍正皇帝登基以来,第一次亲临围场,没人会在这时候找不自在。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木兰围场。

木兰围场是清代皇家猎苑,位于今天的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内蒙古草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动物繁衍的草原。

“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

辽代时,此处为辽国皇帝避暑狩猎之所,有“千里松林”之称。清代,这里为蒙古喀喇沁杜楞君王扎锡和翁牛特镇国公吴塔特的领地。

康熙十六年,康熙第二次北巡,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敬献牧场” 的名义划定了14000 多平方公里的围猎场,这座清代的皇家猎苑就此而建立,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皇家猎苑。

自康熙二十年至乾隆四十六年,前后一百多年的新建和扩建,木兰围场逐步界定为72个围。

当时的木兰围场,根据地形和禽兽的分布,划分为72围。每次狩猎开始,先由管围大臣率领骑兵,按预先选定的范围,合围靠拢形成一个包围圈,并逐渐缩小。头戴鹿角面具的清兵,隐藏在圈内密林深处,吹起木制的长哨,模仿雄鹿求偶的声音,雌鹿闻声寻偶而来,雄鹿为夺偶而至,其他野兽则为食鹿而聚拢。

等包围圈缩得不能再小了,野兽密集起来时,大臣就奏请皇上首射,皇子、皇孙随射,然后其他王公贵族骑射,最后是大规模的围射。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内有一幅《乾隆木兰秋狝图》,生动地描绘了清代围猎的壮观情景。每次围猎,一般要进行二十几天。围猎结束以后,以张三营行宫举行盛大的庆功告别宴会,饮酒歌舞,摔跤比武。并宴请蒙古等王公,按军功大小,予以奖赏。

康熙帝选择木兰围场作为皇家作为皇家猎苑,有其政治目的和战略意义。

木兰围场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 清王朝自设立木兰围场之后,每年都要在这里以行围狩猎的方式演练军旅,推行“肄武绥藩”的国策,从而达到控制蒙古、震慑沙俄、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北部边防的目的。

这时的木兰围场实际上已成为清政府的主要政治、军事活动场所,是北京——避暑山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熙皇帝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平定噶尔丹叛乱的乌兰布通之战。

就连几乎没来过的雍正,都留下遗嘱

胤禛(雍正帝)说:" 后世子孙,当遵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忘家法。"

木兰围场建立后,自康熙至嘉庆的历代皇帝,包括雍正帝都曾严令“民人不得滥入”,“禁樵牧”,“禁伐殖”,并派八旗兵严加看守;还进行了有计划地围猎,

每次秋狝只择其中的十余围进行狩猎,其余众多围则是休养生息,令野生动植物得以繁衍恢复;不过猎,不滥猎,在每次木兰秋狝时都严令随行军骑“遇母鹿幼兽一律放生”,设围时留有一缺口,令年轻力壮之兽得以逃生。每次围末,“执事为未获兽物请命,允其留生繁衍,收兵罢围”。

可以说是很懂,什么叫做“可持续发展”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