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4. 第5章 吏治败坏至此
设置

第5章 吏治败坏至此(1 / 1)


雍正登基之后下旨大赦天下,同时开恩放了大批宫女太监出宫,另外从内务府和粘竿处另选了一批人补了上来。

玉檀也在出宫之列,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玉檀却不愿出宫,找到若曦,哀求她向胤禛求情,情愿留在宫中。

若曦虽然不解,但架不住她的哀求,只得答应找胤禛试一试。

胤禛登基之后,以尊重皇考为由,将办公地点从乾清宫搬到了养心殿,以后朝政就在那里处理。若曦暂时也安置在,养心殿的西暖阁居住。她身份特殊,在胤禛下旨杖毙了几个乱嚼舌头的宫女太监之后,再无人敢说什么。

这天估摸着胤禛下了早朝,若曦端着新做的点心,向东暖阁走来,还没靠近,就看见高无庸守在门口,对着她请了个安

高无庸说:" 若曦姑姑吉祥。皇上刚刚下朝,正在里面和怡亲王议事,看样子似乎生了很大的气,把奴才们都赶出来了。姑姑来了也好,帮着我们劝劝,皇上一向最听姑姑的劝了。"

若曦笑瞪他一眼

马尔泰若曦说:" 就你嘴甜!"

说完开门走了进去,只见胤禛手拿一本书,面带怒气,十三也是眉头紧锁。见她进来,微扯嘴角笑了笑,对着胤禛说道

胤祥(怡亲王)说:" 皇兄,若曦来了。"

胤禛听了,面色变缓,抬头对着若曦笑笑

胤禛(雍正帝)说:" 早跟你说过,这些事情让宫女们来就是了,你的身体不好,要多听太医的话,注意休息,你就是不听。"

若曦把糕点放在桌子上,瞪他一眼

马尔泰若曦说:" 你就知道说我,你自己呢?你自己算算,你都多久没休息过了?自你登基以来,每天批改奏折到三更,不到五更就起来上早朝,每天睡眠不足两个时辰,甚至动不动就熬个通宵,每次都要我一催再催,才肯稍微休息一会儿,真当自己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呢,就是铁人也经不住你这么熬啊!下次再这么不听劝,晚上休想我伺候你!"

话才出口,突然发觉自己这话里大有歧义,看胤禛和十三一脸憋笑的样子,不由得脸涨通红,急忙对着十三解释道

马尔泰若曦说:" 十三,你别误会,我我我,我的意思是"

十三一脸坏笑,打趣道

胤祥(怡亲王)说:" 我没误会,你和皇兄这样很好,真的,继续保持。"

若曦又羞又气,猛地一跺脚,转身要走。

胤禛笑着叫住她

胤禛(雍正帝)说:" 好了,别生气了。你来的正好,我有正事找你。"

若曦一脸疑惑

马尔泰若曦说:" 什么事?"

胤禛扬了扬手中的书

胤禛(雍正帝)说:" 李卫派人从江南送过来的账本,账目标记方式特别,你上次弄出来的表格很好,只是我和十三鼓捣了半天,老是弄不成功,正想叫你来一起整理一下。"

原来有一次若曦看到胤禛在查看户部的账目,好奇一看,原来都是单式记账法,查看起来很困难。正好张晓在现代是学会计的,便自告奋勇要过账本,一通忙活,整理成了复式记账法。所以胤禛此刻提了出来。

若曦好奇拿过来看了看,发现这账目竟然是记录在论语上的!

马尔泰若曦说:" 这是怎么回事,账目怎么会记录在论语上?"

胤禛冷哼一声

胤禛(雍正帝)说:" 自有科举以来,士绅阶层就有了不服徭役、不纳税赋的特权,千百年来一直如此。现在却有人想要打破这个特权,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然会引起整个清流的一致抵制。"

胤祥(怡亲王)说:" 于是一帮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以八哥为首,结连成党,意图扶八哥登上大位,来维护读书人的特权,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八爷党的最初成因。"

若曦听了皱眉,想起了历史上记载雍正在位期间曾经实施过的一项新政,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因为打破了读书人的特权,招来举国反对,胤禛也因此站在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他身上背负的那些骂名,大多来源于此。

胤禛(雍正帝)说:" 最初的八爷党包括几名中央大员,和十几名地方官员,其中既有真想做一辈子清白读书人的清流,也有投机之徒。"

胤祥(怡亲王)说:" 一废太子之后,八哥想从太子手里全盘接过江南地盘,于是挑起了党、争。党,争一起,冤狱丛生。而两江三省正是八爷党的根基所在。他们彼此勾结,每年贪污的脏银由三省布政使收取,八哥规矩定的严,管收入账的钱不过手,当月收的银子必须当月交到三省巡抚手上。凡有八爷党的成员犯案,便有三省巡抚出面打点,三本出账三本入账全部记录在论语上,两江和京城路途遥远,每个月往京城送一次银子,是办不到的,所以收多少支多少,两相抵扣以后剩下的钱,由其他六本论语的主人的其中一个暂时保管。等到老八派人去江南对账销账的时候,再交给老八派去的人,记录在第七本论语上,就是最后的总账了。"

胤禛冷笑一声

胤禛(雍正帝)说:" 而这些脏银来自哪里呢,自然全部摊在了百姓身上。据李卫调查,仅仅今年上半年,他们贪污的银两就达一百六十多万两,这还只是记录在七家论语上的一百六十多万两,如果再加上层层盘剥,层层克扣,仅安徽一省,从知县到知府,再到巡抚,每年从百姓身上搜刮的银子不下六百万两。"

若曦闻言大惊失色,她还记得康熙临终的时候,回忆起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洪灾,上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偌大朝廷竟然拿不出两百多万两的救灾银子,还是胤禛亲下江南,费尽周折才筹齐了所需钱粮,却也把人得罪光了,把自己逼成了孤臣。

马尔泰若曦说:" 那他们为什么记在论语上?"

十三冷哼一声

胤祥(怡亲王)说:" 这正是他们自欺欺人的方式,这帮读书人想用这种方式表示,他们虽然拿着贪墨的银子,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仕林,为了读书人所谓的体面。简直糊涂透顶!"

若曦心下悲凉

马尔泰若曦说:"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