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仲已经知道了这一仗的结果,此刻正在地图上寻找何冬他们刚才战斗的地点。
“夫君,该回家了。”
何娇出了月子后继续在小卖部上班。祠堂距离小卖部不远,何娇便过来叫他一起回家。
“我把东西收了就走,等我一下。”
张凡仲把桌子上的地图等文件都收好,放进了墙边一个铁皮柜子里。
这个铁皮柜子是在船厂做的,除了隔板都是铁家伙重得要命。张凡仲在上面装了一把密码锁,开初吸引了好多人来观看稀奇。
按照张凡仲的安排,医学院的门诊楼先建成,内部搞了简单的装修,墙壁贴了一米二高的白色瓷砖,地上用水泥抹平。
整得太高档,怕平民百姓不敢进门。
建学院选址时为了发电选择了江边,内部也有电力和自来水系统。
在门诊大楼搞了一个开业仪式。前十天,医学院附属医院免诊费跟药费为百姓看病、治病。骞知府跟毛县令也乘船过江出席了仪式。
坐镇的大夫是医学院首任院长陈实功和他的弟子们。张凡仲已经跟崇祯通话,催促太医院答应要来重庆的几位太医们准备出发。
太医们拖家带口的,运12的运力肯定不够。这些太医们将取道天津,然后乘坐给船厂运送物资的货驳来重庆。
医生们乘船来重庆的路途间,他们在医学院内的宿舍装修应该能完成。
崇祯散了朝,来到太极殿后,那里放着他心爱的电瓶车。
不用崇祯催促,王承恩主动去副驾驶位置坐好。
崇祯熟练地启动电瓶车回乾清宫。
王承恩最初不敢上电瓶车,哪里有陛下开车自己坐的?被外面的大臣知道了,不知道多少人立马上奏折要取自己的性命。
崇祯就是要过驾驶的瘾,实在被陛下逼得没法了,王承恩这才上了副驾驶。
“陛下,派去何家湾的御厨回来了,问陛下晚膳有没有想吃的川菜?”王承恩道。
“哈!哈!终于回来了。让他做个蕃茄牛尾汤,朕实在想了好久。麻辣鱼太辣遭不住,做个酸菜鱼、盐煎肉……记着,直接送到皇后那里。”
听陛下报菜名,王承恩也偷偷咽了口口水。
晚饭时,何家湾负责收发电报的何南派了名孤儿给张凡仲送了封电报过来。
电报是东厂发来的,上面的电文还是数字,密码本在张凡仲手中。张凡仲独自来到书房,然后拿出一本书来自己翻译。看过内容后久久沉默不语。
电文说山东省淄川县孙之獬在外出访友途中马匹受惊冲下山崖而亡。
这孙之獬便是张凡仲交给魏忠贤名单上的第一人。
清廷对汉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始作俑者正是孙之獬。
张凡仲呆坐半晌,才在抽屉里找出打火机将电文烧了。
孙之獬的死确实是一场阴谋。
如果此人还在朝堂上,东厂可以调查其罪行,走正常程序来除掉他。但是他已革职为民,魏忠贤便以这种方式干掉了他,履行了对张凡仲的承诺。
第一次以阴谋杀人,这给张凡仲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压力。
孙之獬真的死了,张凡仲并没有愉悦的心情反而有些压抑,这是张凡仲最初决定把名单交给魏忠贤时没能想到的。
在现代,张凡仲就是名刚30岁的青年,为人处事都还是个小白,根本没有杀伐果断取人性命的天生属性。
这个地球,大清不可能入京,孙之獬再出现这些行为的可能性基本排除,就这样被夺去生命,某种意义上来讲孙之獬是无辜的,自己的行为合适不?
张凡仲在心里反复计较着,就这样枯坐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张凡仲脸色难看地走出了书房。想了一夜,他依旧没有想明白这件事还该不该继续。
吃过早饭,张凡仲把何娇送到了小卖部自己去了祠堂。
进了院子就看见几个重庆府的衙役在院墙边长椅上规规矩矩地坐着。这些人看见张凡仲进来全都站起来给张凡仲行礼。
“凡仲,来了?”
张凡仲一看,门厅中站着的正是骞知府。
“啊,骞哥,今日这么有空?”
“嗯,有事来拜托老弟。”骞知府笑嘻嘻地对张凡仲道。
骞知府跟毛县令都经常来何家湾住,晚上几人一起吃饭喝酒的次数不少,全都被张凡仲带歪了,彼此之间称兄道弟。
张凡仲上前抱住骞知府的肩膀道:“骞哥,进去坐啊。小明、小明,泡杯茶来。”
小明是崇祯送来的孤儿之一,现在跟着何南学习电报收发。
张凡仲领着骞知府去了自己的办公室,小明泡了茶送进来,又去把院子里的衙役领去会议室休息。
这些衙役无论如何嚣张,到了何家湾都老实得很。一来骞知府跟张凡仲交情好。其次就是骞知府的职级在张凡仲面前都不够看,更不要说这些不入流的衙役。
骞知府这次来确实是有求于张凡仲。
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何家湾这边是新兴工厂的发祥地这个消息传了出去。骞家得知了,派人来重庆府找骞知府,让他为老家谋一、两个项目造福乡梓。
“骞哥,你我之间还需外道?你就说有没有相中的项目?”说话的时候张凡仲打开柜子拿了一个铁皮盒递给骞知府。
“这是你一直想喝的绿茶,我这里也不多了。明年开春之后才有新的绿茶。”
张凡仲坐下道。
骞知府老家出麦子和柞蚕,想建一个机制面条加工厂和绸厂。
张凡仲想了想道:“没有电的机器,效率依旧不是太高。”
“老弟,能不能在俺老家也建水电站?”骞知府问道。
“可以。其他人都没有时间,稍微得空的就只有常驻京城的何义。我给他说一声,然后你让老家的人去京城找他,请他去筹建水电站。”
张凡仲看了看骞知府道:“不过有件事先声明,绸厂那里我不会给你提供电动的设备。”
骞知府道:“为何?”
张凡仲道:“我知道当地百姓靠养柞蚕卖丝和织绸生活。骞家用电动的织机成本太低,周边农户都竞争不过,便失去了一项谋生的手段。”
张凡仲笑道:“我可以为骞家提供一种水力为动力的纺织机器,但是有个前提,骞家必须在当地无偿负责推广这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