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视频通古代,从各朝著名政变谈起
  4. 第39章 误区
设置

第39章 误区(1 / 1)


“巫蛊之祸?”刘彻大惊,这司马迁居然是他身边之人。能写下先秦及大汉的历史,必然是在他宫内能接触到史籍档案之人。

他终于想起,之前听到任安这个名字他为什么觉得耳熟。

是因为光幕中的胖子似乎在前面提到过司马迁写了封信《报任安书》,说他被丢进监狱,无人相救。

怎么的,这么说还是他刘彻把司马迁丢进监狱的!

再一思考,先祖是秦名将司马错,能接触到宫廷史籍档案。一个名字呼之欲出,太史令司马谈,这司马迁一定与他有关系。

他们司马家竟敢写当朝史书,简直大逆不道,于是呼宦者召司马谈来见。

【说到太史公司马迁,许多人有几个误区。读《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李广的经历,就如传奇故事一般。而《卫将军骠骑列传》,读起来就如流水账一样平铺直叙,没有一丝感情。

尤其是《佞幸列传》中,还有这么一句:

“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于是有人说司马迁因为两家世代交好,硬吹李广一族,硬黑卫青霍去病。】

【首先最后一句:

卫青、霍去病虽是以外戚身份而受宠幸,但他们却能用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这句话只是叙述事实,不能说是黑吧。

其二,现在大家能吹卫青、霍去病,你的史实依据是来自哪里。

第三,我们再来看《汉书》中班固描绘的李广与卫青、霍去病,其实与《史记》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差不多。

其中关于李陵的部分,《史记》几乎简略带过,《汉书》则是详细讲述,甚至讲的荡气回肠。再读班固在《汉书· 李广苏建传》最后的“赞曰”,以我来看,班固才是真的李广吹。】

【班固的史料除了《史记》,肯定还有当时汉朝宫廷内的档案。他是为东汉皇家修书,跟李广家也不会是世交。这说明什么,说明无论是后世大汉皇家,还是士大夫阶层,他们的看法,实际与司马迁是差不多的。】

【为何呢?有人会说司马迁属于士大夫阶层,自然瞧不上骑奴出身的卫青。

其实不尽然,我们以李广与卫青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记载:

“生尚,成纪令,因居成纪。弟向,范阳房始祖也。尚生广,前将军。”

李广的父亲李尚是成纪县令,因此在文帝时,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抗击匈奴,因为表现优秀,得以进入宫廷内为郎官。

景帝时以骑郎将身份参与平七国之乱。然后外放各地任太守,武帝继位后为未央宫卫尉,以骁骑将军参与马邑之战。之后,李广的职位伏伏起起,终生未封侯。】

【再来看卫青,卫皇后第一次怀有身孕时,卫青在建章宫做个打杂的。因为被馆陶大长公主绑架,差点被杀害。获救后,武帝先任命卫青为建章监,然后为太中大夫。】

【元光六年(前129年),啪的一声,卫青就能作为车骑将军,单独领一军出征匈奴啦。】

【现在大家明白了,士大夫推崇的,就是像李广这样以良家子起步,从底层干起,然后以自己的本事一步步爬上朝廷重臣。

而如卫青这样,直接一步登天的外戚,自然在他们眼中属于佞幸之人。但是,卫青、霍去病武功逆天,他们又不能睁的眼睛说瞎话说二人无才无德。只能假装看不见,冷处理二人。】

【另一个原因呢,《卫将军骠骑列传》中结尾,司马迁写了一段卫青的部将苏建说的一段往事。

苏建曾经建议大将军卫青,说大将军位高权重,尊贵至极,但贤士大夫都不赞誉他。是因为大将军没有召一些有名望的贤人作门客,如果大将军能多做一点这方面的工作,名望自然会起来。

但卫青却说,以前的魏其、武安侯,就因为这样才被天子忌惮。招贤纳士,那是天子的权柄。作为人臣,只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安分守法就行了。】

【卫青说得很对,想一想当时他们卫氏一族的权势,如果名声再被吹上天的话,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接下来,是另一个误区。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因为迷道,担下所有责任自杀身亡。

李广的儿子李敢怨恨大将军卫青让他父亲含冤而死,打伤了卫青,卫青将此事瞒了下来。但骠骑将军霍去病不会容忍,为了给舅父报仇。在陪武帝在甘泉宫打猎的时候,他一箭射死了李敢。

想一想当时的霍去病多受宠,于是武帝帮他隐瞒下来,对外宣称李敢被一只鹿顶死了。

于是有人认为李家与卫氏有仇。

后面我们都知道,李敢的儿子李禹,是太子刘据的宠臣,李禹的一个姐妹,也在太子宫中备受宠爱。

这意味着李氏一家的兴衰与太子一族的兴衰绑定了。在古代,死一两个人的仇恨,与这种关系到家族是兴起还是灭亡的大事,简直不值一提。】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霍去病的弟弟,未来的大将军霍光,与李广的孙子李陵,“素与陵善”。

前面,武帝在诏书中也提到,李禹与公孙敬声谋划逃入匈奴。李禹我们知道,他想逃入匈奴是因为李陵的关系,你一个卫氏的公孙敬声,为啥要和李禹一起逃入匈奴呢。】

【这样大家明白了,李氏一族其实与卫氏一族的政治需求,利害关系是一致的,怎么可能是仇家。】

【如今再发散一下,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如是说,“明主不晓, 以为仆沮贰师, 而为李陵游说, 遂下于理。 ”

我们思考两个问题:

其一,司马迁被判死罪,到底是因为为李陵说情,还是因为武帝认为他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

其二,李陵在卫青、霍去病死后,是太子一系唯一有机会成为名将之人,连年轻之时,担任侍中与建章监都与卫青相同。

《汉书》记载,李陵以战车加步射的战术。以5000人面对匈奴8万骑兵,且战且退,在战败投降匈奴前,杀伤匈奴接近1万5千人。这次战败以及之后连锁发生的李陵族灭事件,除了他自身傲慢之外,武帝的责任也不少。

司马迁为李陵说情,除了他们家与李家世代交好之外,有没有司马迁自身政治倾向的原因?】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