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是个隐居在地球人类世界的外星灵魂,但是我现在既然是番茄网的签约作家,那么我就要做到很自觉的每天坚持写作。
既然是签约作家,那么自然要关注作品的写作艺术。
我目前在一家图书馆工作,有机会翻阅各种文学作品,古今中外都会,例如,美国作家福克纳、海明威、惠特曼、艾默生等等,法国作家雨果、梅里美、雪莱、波特莱尔、萨特、加缪等等,爱尔兰作家乔伊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萧伯纳、罗曼罗兰等等,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以及作品名气很大、作者名字我却没有记住的那些知名作品,如《飘》《简爱》《白鲸》《源氏物语》等等。
不过,让我最佩服的还是中国作家曹雪芹和他的著作《红楼梦》。这里引用我在手机微信圈看到的某人发的一段话:
“我要对《红楼梦》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说一声抱歉。在过去我无知的忽视了这本超级经典的世界经典著作。现在我知道,它所表达的内容,它创造性运用的超多各种写作技巧,造就了这部伟大作品中的伟大作品。不论是谁,如果能够极其认真的从《红楼梦》的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你都会收获难以言表的超棒的体验。本书适合具有识字能力的所有人。”
还有关于《红楼梦》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一般读者认为《红楼梦》写的是几个年轻男女的爱情和情感故事,而从法律经济的角度看;也就是曹雪芹真正要表达的,很可能是对当时真实社会的全面展示。作家借着强调描述几个小儿女的情爱故事,而真正全面的展示那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另外一个带给我的重大启发,是对120回全本的肯定。在此之前,我已对120回通行本有了否定的看法,但是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之后,我对于120回通行本持肯定的态度。或许可以说,120回通行本才是《红楼梦》原著的展示。”
把这两段话作为引子,我要表达的是,文学创作可以有无穷的各类创新风格。但是伟大的作品是兼具现实性、思想性、艺术性、永恒性、生命活性的综合艺术品。缺一不可。
人类的心灵,是一个活的海洋,而不是一潭死水。
我以外星人的视角,可以肯定地说,《红楼梦》是我见到的唯一符合这个综合性标准的伟大作品。如果要列出类似高度的作品的话,可以列出博尔赫斯的作品。
《红楼梦》给文学创作树立了极限。
由《红楼梦》的创作,我联想到人类的存在意义: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其中一项意义就在于人类要不断突破人类所知道的极限。
每一个所谓的极限,它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等待着人类去突破它。每一次对极限的突破,都会给人类带来完美的感受。
而这个完美的感受又转瞬成为新的极限,等待着人类继续去突破。
这个不断突破极限的背后的思想是什么?是人类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认识到我(个体生命的自由意志)是完全自由的,“我”可以决定我的所思所行。
这是所有自我突破的核心:
“我自由,故我在。”
所以这一章,我要聊聊《红楼梦》的那些谜题。
首先破解的谜题是《红楼梦》中的这样一句话: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什么是有?什么是无?
人类其实是很难分辨的。
这就是人类的“悲剧”,或是“喜剧”的产生根源。
我在图书馆的同事,他的儿子赴美国读大学本科,临行之前,他叮嘱儿子:“你要保持好奇心啊,人类以为自己知道什么,实际上人类可能并不知道人类以为自己知道的。”
他还给儿子举了个例子。他说:
“我在业余时间,给一些家庭做亲子教育辅导时,我注意到一个经常发生的事实:父母以为孩子是怎么想的,而实际上孩子根本不是那样想的,完全是误解……”
我这位人类同事说的话很有意思。
实际上,所有的物质世界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人类根据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经历和自己掌握的信息,来推断出所谓的“事实”,而这不过是一种猜测而已。
偏听偏信,这是人类最常见的错误,也是人类之间最常见的误解,聪明人和愚蠢的人都会犯这样的毛病。
我下面的话,读者朋友可自行判断是否接受。
我先解答第一个谜题:
《红楼梦》到底是80回,还是120回?如果是120回,那么后面的40回不是原作者写的吗?
我的回答是:
《红楼梦》原著确实是120回,前四十回是曹雪芹反复修改过了,定稿了。后40回也是曹雪芹写的,但是还来不及反复细改,曹雪芹就去世了,这之后就有编辑这部全本的编者,把这40回尽量修饰整理之后,再与前80回的定稿编在一起,形成120回的全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读者会对后40回很不满意,这也没错,确实是曹雪芹没来得及细改(仔细推敲),这样的话,文学性就比前80回差一些。这是坏消息,好消息是后40回的原著故事脉络保留下来了。
再补一句,《红楼梦》这个“不完美”现象,这也可以看成是人类伟大文学作品的常见命运。
例如,我在图书馆看到现代文学大家卡夫卡,也非常类似,他的杰出的长篇《城堡》《审判》《美国》都是未完成品。也许卡夫卡是想要把这些书写完的,但是他跟曹雪芹一样,都是不到50岁就去世了。
我再解答第二个谜题:
现在大家都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那么,真的是曹雪芹吗?如果不是曹雪芹,又会是谁呢?
我的回答是:
目前流传于世的《红楼梦》,原作者确实是曹雪芹,但是,原作者并不是他一个人,还有一个原作者,就是曹雪芹的叔叔。事实上,《红楼梦》最早的原稿,是曹雪芹的叔叔提供了很多的个人回忆录。在最早的回忆录中,曹雪芹的叔叔,回忆了他早年的富贵生涯和破落的过程。
曹雪芹十二三岁的时候,曹家开始衰败,也就是他对富贵生活的记忆仅限于十二三岁之前。他的叔叔提供了成年视角的故事。此外还有一个人参与了创作,那就是曹雪芹的妻子,此人也是经历过书中描绘的有关内容,并提供了女性视角的建议。
也可以说,《红楼梦》是集体创作,但是主创毫无疑问是曹雪芹,也正是曹雪芹潜心十年的不断修改,使得这部书成为一部从整体到细节都无比精细、深藏若虚、极致完美的杰作。
我再解答第三个谜题:
《红楼梦》中的各种故事,是作者虚拟瞎编的,还是实有其事?
我的回答是:
《红楼梦》中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真的,是实有其事,是曹雪芹叔叔、曹雪芹、曹雪芹的妻子的真实经历。这些故事主要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大清王朝的康熙和乾隆二朝。那个时候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的王朝之一,皇帝常常以“文字狱”的名义杀死成千上万的文化人。正因为很多文人都因为写文章不慎重,而被皇帝们砍了头,因此曹雪芹和他的叔叔在写作这部书时,就使用了假人名、假地址、假年代、假主题、假主张。
在中国漫长的皇权时代,尤其是清朝,因为皇帝一族本身就没什么深厚的文化修养,所以就很怕被文人们通过些文章批评自己,结果就是“严格管制文学创作”,要求所有文章都要符合皇家的要求。如果负责检查文章的官员发现某个作者对皇家不敬,就要给予处罚,甚至是奉圣旨对其“满门抄斩”。
我再解答第四个谜题:
《红楼梦》为什么自诞生之日起,200年来一直感动无数读者?为什么流行不衰?为什么成为一门“红学”?
我的回答是:
《红楼梦》是曹雪芹、曹雪芹的叔叔、曹雪芹的妻子,这三个人的集体创作,融合了三个人的丰富而立体的真实人生体验,然后,作为主创者的曹雪芹,在博览经史子集、儒释道经典的基础上,十余年只做一件事:不断创作、充实、修改、完善、润色《红楼梦》这部巨著,直至他殚精竭虑而英年早逝。
曹雪芹丰富的文学修养、哲学修养,历尽人世沧桑的社会经验,与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接触,悲悯人世的情怀,十年如一日的呕心沥血的坚持创作,这些都凝聚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之中。而且,他发挥了一颗自由的心灵的无限的创造性,发明了众多的创新文学笔法,例如,他在各章回的前前后后埋下了无数伏笔、呼应、隐喻、象征、讽刺、声东击西、以假乱真等等写作技巧,终于造就一部浩瀚的文学迷宫。
在人物塑造上,完全遵照真实人生的本来面目,既体现了人物的立体性、多面性、多角色性,也如实地反映了每个人物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和社会的变迁中,所发生的变化,就是说,每个书中人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人物本身的变化、社会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交织在一起。
而且在对人物和事件的描述上,曹雪芹采用了多元叙事的创新方式,由不同的人物视角、不同的时空视角、不同社会内容视角,全景式地展示了无比深刻复杂的社会画卷,让读者在多次的中,得到不同的曲径通幽般地新奇收获。
可以说,《红楼梦》的收获,既可以是美学的,也可以是人际关系交往的百科全书式的解密,又可以是法律的、经济的、哲学的、神秘体验的、人生终极意义追问的多重价值。
这是曹雪芹作为创作人的伟大之处,可敬之处。
所以,我建议地球读者都读一读《红楼梦》这部杰作。
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文学作品就应当这么写。
我想要表达的是,读者通过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杰作的方式,来“扩展”读者朋友的思维境界、情感境界、认知境界。这也是所有伟大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