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在短短七天之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几乎一半的城市陆续出现地面塌陷的情况,并且绝大多数都伴随着黄褐色生物的入侵。x城作为最早一批受灾的城市如今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两周以来,黄色怪物将城市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地面清理的异常平整,所有的碎石与杂物都被他们日夜不停的丢入黄色池沼后不见踪影。随后,黄褐色的液体从池沼中翻涌而出,液体不断漫溢为大地铺上了黄褐色的地毯,被液体所覆盖的区域变得诡异而又恐怖。x城的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他们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在救援工作上,随着黄色液体的蔓延,可供人们生存的地方将越来越小,事件正在朝着不利的方向迅速发展。
四月十六日早晨,政府又给研究所提供了新的资料,连续工作一整天的天冬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各种有关于灾难的线索在他的脑中碰撞、缠绕,他的思路逐渐变得模糊,最终,他按耐不住心中的烦躁,来到研究所的物品寄送站拿到了那段音频。
录像带上标注的时间是四月十五日,也就是昨天传来的最新消息。天冬迫不及待的打开录像,手中拿着纸笔准备记录相关信息。
这个录像的画面有些摇晃,通过周围的环境可以判断出是俯瞰视角,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像地面移动,天冬表情逐渐变得呆滞,手中的纸笔不觉掉落在地。
录像的拍摄地点位于多恩大裂谷的上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它的宽度在三十至一百千米不等,深度在九百米到一千五百米左右,这里原本风景独特,地理结构令人着迷,可现在已被黄褐色的胶毯覆盖。
一天前,政府负责监控灾情信息的观察员无意间在地图上发现了一片巨大的黄色区域,这片黄色区域以多恩大裂谷为中心向周围蔓延,从外向里排列已经形成了浅黄、深黄和黄褐色三种不同的地表色彩,他立马记录这项异常信息并向上级报告,不久后,政府便派遣直升机去往多恩大峡谷上空进行实地考察。直升飞机进入浅黄色区域的边缘,这里的自然特征还依稀可见,戈壁滩上覆盖着一层浅浅的黄色粘液,许多小型动物的尸体分布在地表,粘连在粘液上面,他们似乎受到了某种侵蚀,已经难以辨认出所属物种。直升飞机继续深入,不久便来到深黄色区域,这里原本的地表结构变得无法辨别,肉眼只能观察到深黄色的粘液像地毯一样铺满了整个地块,这片地块儿不久前还分布着众多的风蚀岩柱,如今的这些岩柱的数量已经变的屈指可数。最后,直升飞机来到多恩大峡谷的正上方,他们进入了卫星地图所标注的黄褐色区域。这是什么啊?录像人员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叹,裂谷边缘的区域如镜面一般平整,这片区域没有任何的凹凸,就算是人为修整也难以到达如此一致的平整程度。但这还不是最引人注目的事物,直升飞机在峡谷的上方移动,一颗躲藏在裂谷深处的蛋状巨物映入观测人员的眼帘。
通过肉眼估算,这个黄褐色的蛋状巨物似乎扎根于峡谷底部,它的体表不时向裂谷的两壁分泌黄褐色粘液,这些粘液不断向地表蔓延,最终成为覆盖地面的粘液胶毯。
“这到底是什么。”
天冬的脑袋变得越来越混乱,喷射粘液的巨大蛋状物,不断蔓延的黄褐色“地毯”,大规模发生的地面塌陷,黄色池沼,未知生物,清理行为,袭击人类,活体肌肉……天冬立刻联系白楠和同事们到模拟室集合,准备着手开始制作“生态箱”。
天冬少见的离开了自己狭小的实验室,他抱着杂乱的文件来到了森尔斯研究所的“生态箱”模拟室,“生态箱”模拟室占地面积巨大,几乎占据了森尔斯研究所七分之一的空间。同时,模拟器中内置的仪器,也世界上仅有的一套的专门服务于“生态箱”观察法的巨型实验装置。这个仪器三年前由天冬主持建造,经过三年的亲自调试与更新,天冬对这个老伙计充满了信心。
生态模拟系统配备了一个二十七立方米容量的透明箱体,以及数台辅助仪器。透明箱体由特殊材料制成,防冷隔热,可以承受极端温度,高硬度且抗腐蚀。这个箱体能把承载在箱体内部的实验环境与外界条件隔绝开来,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误差。相比于小巧的箱体,连接箱体的数台辅助装置显得格外巨大,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数台辅助设备占据了模拟是百分之七十的空间并通过技术手段将部分仪器分装在相邻的两个实验室。这些辅助设备是整套仪器的命脉,它们分别负责地层模拟,湿度模拟,生物群系模拟,偶发灾难模拟等数十项核心任务,这些仪器通过模拟手段最大程度的还原现实中的自然条件为实验对象提供活动环境。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被按时保养。”
天冬痴迷的用手抚摸着透明的箱体,自从他进入这个房间以来,目光从未离开这台精密的仪器。
“我们把这个大家伙养活的可好了。”
白楠带着一大批科研人员进入模拟室,天东脑袋一昏,咳嗽了几声,尴尬的躲到实验室的角落。
最后,科研人员们陆续开始工作。一段时间缓和后,天冬拿出一份缜密的任务分配表递给白楠。
“白主任,我都计划好了。写了一晚上,核对了三次,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个程序设计环境,不能有一分差错。”
白楠接过天冬手中的分配表翻了翻,这份表格足足有三十多页,设计工序复杂程度非同小可。
“了解,我来辅助你进行人员安排。”
天冬和白楠依照资历将三十多页的表格分发给擅长此领域的成员,白楠召集大家在会议室进行了长达两天的研讨,最终确定在四月十九日正式开启实验。
前一天夜晚,天冬的精神亢奋,他开始第九次检查计划的严密性。
第一步,他们需要拟出自然界的深层结构,由于现在的科技水平无法直接取得地下深层物质的样本,深层结构的模拟也只能建立在已知理论的层面上。
第二步就是模拟自然界的浅层结构,这些结构多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取得样本,并且科研人员对这些结构的知识储备比较全面,更容易模拟出与自然界相近的地理结构。
第三步,他们要精确的还原地表结构,包括自然界中的草原、森林、江河湖海以及一些极端环境,在计算机强大的算力与众多优秀材料的模拟下也不算困难。
第四步,研究人员需要精确的还原大气环境,严格控制不同层次的空气密度。在精确仪器的辅助下,这个步骤已经变得相对简单。
第五步,研究人员需要利用一种特殊的微生物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群系。这些微生物全部由人工培养并广泛运用于实验当中,它们本身没有任何特性,并且学习能力极强,科研人员运用技术手段引导这些微生物的行为,使它们具有某一种生物属性,从而代表自然界的某些物种。例如,主动引导微生物提高攻击性,并培养它们食用具有另一种生物属性的微生物使前者养成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后,便可以用这种微生物模拟自然界的肉食动物。随着科研人员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经过缜密的训练与编写,这种微生物甚至可以完全还原某种生物的行为习性。这种微生物的发现,是“生态箱”观察法被提出的重要原因,天冬认为可以通过这种微生物还原出自然界所有的生物习性。
而最后一步,便是将黄褐色的细胞投入这个模拟的自然界使他自由生长。
“对,就是这个流程。”
第九次核对完计划流程,天冬终于疲倦的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