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此时的扬州豫章郡郡治南昌城外西边十七、八里处的一个小镇上,在一处高门大院里的后院之中。一张古色古香的硬木雕花床上,静静的躺着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
而在床架的旁边,还躺倒着几个酒壶。
这些酒壶是昨晚少年在房间里,饮酒欣赏歌舞时留下的。
只不过看少年那瘦弱的身体,必是长期饮食不当、饮酒过多且不喜劳动。
这不,这个少年在昨晚后半夜就已经仙逝西去了。但又好像没有完全仙逝西去,因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占据了这具身体。
此时这个少年虽然躺着不动,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这具身体里的灵魂,正在融合原主的一些记忆片段。
直到辰时末,硬木雕花大床上的少年才悠悠醒转过来。
他一个卧床惊坐起,然后还算俊秀的脸庞立马一副苦瓜相。
“我去,我这是穿越了啊!而且还是魂穿,魂穿也就算了。人家好歹穿越先秦时代、大唐时代,或者是那明朝时代。”
“而我呢,什么运气啊这是。这老天爷让我穿越的时候,是不是喝酒喝醉了。居然让我穿越到了东汉末年,那个即将迎来黄巾起义、诸侯之乱、三国纷争的年代。”
“再有就是人家穿越了,好歹是贵族王孙什么的。而我呢,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我这一脉已经没落了,基本就是快被皇室遗忘的那种了。”
“而且,原主还是一个败家子。九岁以前,有自个的爹娘管着,还能读读书、写写字。可自从九岁那年,双亲先后去世。”
“这家伙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开始各种败家。吃喝玩乐不说,还喜欢学江湖侠客仗义疏财。”
“短短几年时间,就把这家里折腾的只剩下一座祖宅和二十亩水田。”
“就这还是家里的老仆人,拼命跪地劝告才好不容易保下来的。要不然,连这最后一点家产也要被原主给败光了。”
作为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三好青年,刘文浩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把这原主狠狠的喷了一顿。可喷完之后,他又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
原因无他,原主的名字也叫刘文浩。成为汉景帝之子、西汉鲁恭王刘余的第十二代孙,也就是说。
原主刘文浩,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自己确实穿越到了一个皇族之人的身上,可惜原主是一个败家子。
想想自己以前,勤工俭学、自力更生。也就大学毕业的时候,被几个铁哥们拉着喝多了酒。要不然,也不至于穿越到这个败家子的身体里。
内心一阵腹诽之后,刘文浩决定。既来之则安之,先搞清楚当下情况再说吧。
首先搞清楚现在这是东汉末年哪位帝王当政,然后再慢慢的谋划之后的事情。
想到这里,刘文浩立马起身穿衣。
看着穿在身上的绫罗绸缎,刘文浩心里明白。这不过就是表面光鲜,其实内里已经被原主折腾的一身都是宅男病。
整理好衣冠后,一看房间地面上杂乱着的酒壶和其他杂物。
前世就喜欢把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刘文浩,这个时候直接看不下去了。
于是开始自己动手收拾,先把地上的酒壶收在一起放到桌上。
可就在这时,房门却被人打开了。
一个年约四十五、六岁的高瘦长须黄面男子走了进来,一眼看到刘文浩居然自己收拾房间。立刻上前躬身道:“哎呀,少爷您怎么自己收拾起房间来了。这可都是下人们的活,您就先放着我喊人过来收拾就好。”
看着眼前这个中年男子,刘文浩对照了一下原主的记忆。知道他是家里的管事,名叫张静斋。
以前自己那个便宜老爹在世的时候,就非常的信任他。由他统管府内大小事务,他还有一个十一岁的儿子。
他的这个儿子从四岁开始,就是自己身边的伴读。
想到这里,刘文浩笑着道:“张叔不必费事,一点小事而已。下人们也是有其他事要做的,还是我自己来吧。”
刘文浩这一开口,可把张静斋惊的目瞪口呆。
自家这少爷今天是怎么了?怎么就突然转性了。不当纨绔子弟了?准备开始学好了吗?
可这也不对啊!
收拾房间乃是下人们干的活,他怎么还自己接手干了起来。
想到这里,张静斋转身走出房门喊来了府里的三名侍女。
让她们帮着刘文浩收拾房间,自家少爷什么身份。怎么能干下人们得活计,传出去还不得丢了自家的脸面。
无奈看着三名侍女接过了自己的活计,刘文浩也不好再说什么。
于是看向张静斋道:“张叔,一会把府上的账册拿来。我要看看,咱们家的财政情况。还有让下人们都集合一下,在前厅等候我的吩咐。”
一旁的张静斋一听这话,立刻就有点懵逼了。
自家少爷这又是整的哪一出啊?难道是又想到了什么败家的法子吗?
刘文浩看到张静斋站着不动,知道他误会自己又要败家了。于是微微扶额道:“张叔,我已经决定发奋图强了。不再当一个败家子了,你按我说的去做就行。”
张静斋听到刘文浩这么说,立刻激动的泪流满面。自家少爷终于转性了,开始学好了。真可谓是刘家的列祖列宗显灵啊,都是老爷和夫人的在天保佑啊!
激动完的张静斋,立刻走出刘文浩的房间。去账房那里整理账册,顺便让人通知府里所有的下人都去前厅集合。
约莫十五分钟后,刘文浩坐在前厅的主位上。喝着侍女们端上来的热水,等着张静斋把账册都拿过来。
本来侍女给刘文浩端上来的是煮茶,可那煮茶实在是太难喝了。于是又让侍女给自己换一碗热水,再拿来一盘糕点吃着垫垫肚子。
没一会功夫,张静斋就拿着一本财务账册走了过入了前厅。
恭敬的把账册递到刘文浩面前,等刘文浩接过账册后立马退到一边走着听候吩咐。
刘文浩拿过账册看了几页后,立刻一脸的懵逼:我去,这都记了什么乱七八糟的数据。我前世好歹也是正经九八五高校的毕业生,可这记得什么我一点也没看懂。
短暂的无语后,刘文浩这才想起来。现在可是东汉末年,后世那些先进的记账法还都没有问世呢。
于是,刘文浩把账册盖起来推到一边。然后看着张静斋道:“张叔,这账册的事一会再说。你先汇报一下府上的情况吧,说的详细点。”
一旁的张静斋看出了刘文浩刚才皱眉了,想是有些许不满意。于是直接开口汇报道:“回少爷的话,目前咱们府上还有水田二十亩。”
“米七十三石、种粮四石,府内有账房先生两人、家丁二十二人、侍女九人、厨子七人、厨娘四人。府内还有存银一百三十五两、五铢钱七缗余四百钱。”
“另外府内还有七家佃户,总计五十三口人。”
“府内在府衙那报备有五头耕牛、九副耕具,还有鸡鸭总计三十五只。”
张静斋汇报完之后,就立马闭嘴默不作声。
而听完张静斋的汇报后,刘文浩瞬间无语到想哭。
我的命好苦啊,怎么就穿越到这么个败家玩意身上了。人家穿越过来,怎么也能过个咸鱼般的富家少爷生活、当个文抄公名扬天下。
要么就是皇族贵胄,当个护国武将为国家开疆拓土。可轮到自己这,怎么就穿越到了一个败家子身上。
瞧瞧这府上所剩无几的家底,在这东汉末年够干嘛使得呀!虽说不上穷的仓库可以跑耗子,但这家底也太薄了点。
而且就在刚才,他问过府里的下人。得知现在当政的乃是汉灵帝刘宏,还是光和四年。
也就是说,现在这个时候。那个叫张角的家伙一定已经开始四处散播太平道了,就等着三年后的光和七年起兵反抗东汉皇朝了。
一旦黄巾起义爆发,就自己这点家底。做不到保境安民不说,自个的小命也会被黄巾贼人拿了去。
再者说,就当下而言。自己还有这么大一家子人需要养活呢,就这点家底哪够啊!
想到这里,刘文浩开口问道:“张叔,我们府上收佃户多少租子?”
张静斋直接回话道:“回少爷的话,我们府上和其他大户人家均是一样。收佃户们四成租子,但以前老爷在的时候。”
“也吩咐过,一旦收成不好。就只收佃户们,两成租子。”
听到张静斋这话,刘文浩点了点头。还好自己那个便宜老爹比较有良心,要不然后果不敢想象啊!
于是刘文浩看向张静斋道:“这样啊张叔,一会你派人通知佃户们。以后不管收成好不好,我们府上只收两成租子。”
“让他们放心种田,我不会亏待他们的。”
一旁的张静斋一听这话,激动的立刻跪地叩首道:“少爷您仁义啊,少爷您放心。我一会就带人去通知那些佃户,我亲自抓这件事。”
对于张静斋办事,刘文浩还是满意的。听了他的话点头道:“既是如此,那就劳烦张叔走一趟了。”
接着刘文浩看了看一旁的账本,然后看向张静斋道:“张叔,你去把两位账房先生叫来。”
一旁的张静斋应了一声,转身走出前厅。把在外边等候的两位账房先生,给叫了进来。
两位账房先生走进前厅后,立马对着刘文浩俯身行礼道:“我等见过少爷。”
刘文浩闻声看向他们二人,均是五六十岁的白发老人。他们都是府里的老人,在府里做了近二十年的账房先生。
自己以前那个便宜老爹,对他们也是十分信任。
于是刘文浩直接开口道:“两位老先生辛苦了,把府里的账册管理的是井井有条。”
“但是少爷我对目前府里的记账之法有点想法,我且说与你们听。到时候如果觉得可行,就按我说的方法记录府上的账册。”
两个账房先生一听刘文浩这话,登时互相对视了一眼。自家这位少爷,平日里花天酒地的。什么时候开始琢磨起记账之法来了,不会又是什么败家的坏主意吧。
他们本想开口让张静斋劝诫一下自家的少爷,可是看到张静斋一脸你们听着就是的表情。当即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躬身听训。
刘文浩想了想后,开口道:“我们现在用的记账法,好像是叫流水记账法吧。但这样记账,除非经验老道之人。”
“其余的人,看着容易头疼。所以,记账之法有必要革新一下。”
“我说的记账之法,名为:借贷记账法。这借贷记账法,讲究的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账本可以分成上下两册,上册用于记账收入情况、下册用于记账支出情况。”
“这样一来,账目之流水也就一目了然。核验起来方便不说,还不容易出现纰漏。”
两位账房先生,都是经年的老手了。他们一听完刘文浩的叙述,再仔细一推敲。发现还真如自家少爷说的那样,方便了不老少。
于是当即跪地叩首道:“少爷天纵奇才,革新了记账之法。我等佩服少爷,少爷的主意真是妙极了。”
刘文浩站起身扶起两位账房先生道:“你们都这么大岁数的人,怎么还给跪下了。都起来吧,以后在府上安心做事便是。”
说着又看向一旁的张静斋道:“张叔,一会你给家里定一条规矩。府内任何事,所有人无需跪拜。”
“我们家没那么多规矩,不需要什么跪礼。”
张静斋听了之后,点头应道:“是,少爷。”
接着刘文浩驱散府内众人,让他们忙各自的事情。自己则带了两个随侍丫鬟,去了府内后院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