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
  4. 第22章 内阁会议(三)
设置

第22章 内阁会议(三)(1 / 1)


一旁的蒋冕咽了口唾沫道:“这可是把人都得罪光了。”

“哈哈,新政当然要有新政的气魄,若怕得罪人,你我还不如回乡种地养猪,你们不敢干,老夫一人承担。”杨一清豪迈的说道。

这番话听得朱载煜也是热血沸腾,朱载煜摆了摆手道:“放心吧,朕不是宋仁宗那个软蛋,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皇上,不可鲁莽啊。”众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这是利国利民的良策,怎会鲁莽呢?”朱载煜不悦的说道。

杨廷和苦笑一声道:“皇上,老臣不是反对此事,只是觉着现在时机未到,先帝刚刚驾崩,正是人心浮动的时候,此时要是进行土地改革,恐生大乱,您只有十四岁,不用急躁,慢慢来。”

朱载煜叹了口气道:“朕是不急,朕担心的就是你们这些老臣,若你们都不敢做这件事,那后来人谁敢去做?即使有这个胆量,也不能服众啊。”

“那老臣就与皇上定一个四年之约,四年后,若一切顺利,大明国力持续上升,那么老臣就是拼着性命也助您完成新政。”杨廷和目光坚定的回道。

“哈哈,阁老啊,若四年后您觉着力不从心,就把位置让给老夫,老夫替之,若老夫不行了,守仁继续替上,老夫就不信了,拼尽我们这七把老骨头,会办不成此事。”杨一清豪迈的大笑道。

杨廷和笑骂道:“少在这里咒老夫,此等名垂千古之事,老夫怎可放过?”

朱载煜感动的握住杨廷和的双手道:“有先生在,乃朕之大幸矣。”

最后此事虽然没有通过,但也没影响大家的心情。

最起码朱载煜是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接着便是王守仁提出的募兵制与军屯制。

募兵制现在已经慢慢的被大家接受了,从土木堡之变后,募兵制便兴起了,现在只不过是准备全面实施,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只是“军屯制”大家还有些意见,与“卫所制”相匹配的就是“军屯制”啊。

王守仁笑着解释道:“老夫所言不是那种“战时作战,农时耕种”的军屯,老夫建议在边关之地,为将士们分封无主之地,将士们有了土地,他的家人就会来,这样一方面解了守关将士们的思乡之苦,另一方面也能解决一部分军粮,岂不是一举两得?”

朱载煜拍手赞道:“在朕看来是一举三得,大家可以想想,之前大家作战,更多是为了军饷,现在他们的家就在他们的身后,他们拼死作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保护自己的家园,秉持着这种信念的人,战斗力会更强。”

“皇上,臣反对。”刚刚回京的毛澄突然站出来说道。

“有什么不对么?”朱载煜不解的问道。

“皇上,臣是担心如此下去,边军会有尾大不掉之势,若成为唐朝那样的节度使,可就悔之晚矣了。”

“那就在内地给将士们分地。”朱载煜赌气的说道。

“没有土地啊。”毛澄苦笑一声答道。

朱载煜愣了愣,也是非常无奈的摇了摇头。

杨廷和笑着回道:“皇上,这些事其实都是相辅相成的,现在我们改除弊政,国库方能富裕,大军方能勇武,有了这些做基础,我们才能实施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完成后,大家就可以做更多事了,这前后顺序,循序渐进,决不能搞混。”

“先生所言有理,朕受教了。”

后面的工部尚书梁储只说了一点,那就是“整修水利”,朱载煜也补充了一点,那就是修路,要想富先修路,此乃千古佳言矣。

刑部蒋冕则是要求减轻酷刑,收归锦衣卫、东厂执法权,这个提案,朱载煜只同意了一半,后面那一条没完全同意,只是答应日后尽量不要让厂卫私兴大狱。

都察院毛纪提出了加强督察之权的要求,这一点朱载煜完全同意,但也提出必须要有证据方能上表弹劾,风闻奏事之权取消。

毛纪不解的问道:“皇上,自从秦汉设立御史以来,都有风闻奏事之权啊?”

朱载煜的回答也很简单,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党争”。

至此大家也就不争辩了,现在的大明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要是再遇见党争,那估计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最后是礼部毛澄提出的定年号之事,朱载煜在其中选择了“泰兴”这个年号,国泰民安,安邦兴国,这是朱载煜来到大明的使命。

至此会议圆满结束。

杨廷和不由感叹的说道:“皇上,今天的收获很大啊,这些提案,内阁会整理成册,若皇上并无异议,在先帝下葬之后,就可以实施了。”

朱载煜满意的点了点头道:“甚好,未来每月十五都要召开一次像今天这样的会议,主要是对新法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纠正和补充。”

“皇上英明,臣等遵旨。”

朱载煜陪着几位内阁大臣用过餐后,便哼着小曲回乾清宫了。

此时此刻,朱载煜方才觉着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政治家这种生物,历代皇帝一生能碰上一个就不错了,自己却碰上了三个,而且未来还有三个在等着自己呢。

朱载煜离开后,其余几人也陆续告辞了,屋内只留下了杨廷和、杨一清、王守仁三人。

“应宁兄,你太急了。”杨廷和叹了口气道。

杨一清笑道:“阁老,老夫还年长您五岁呢,人生韶华易逝,怎能不急?再说今日老夫也只是想试探一下皇上,万万没想到皇上会比老夫还着急。”

当今皇上心怀宽广,又善于纳谏,大明中兴指日可待啊。”

“哈哈,说来可笑,老夫今日在皇上身上看到的,竟是一片赤子之心。”杨廷和摸着胡须大笑道。

杨一清点了点头道:“老夫也有这种感觉,伯安,你呢?”

王守仁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两位阁老,晚辈没想那么远,晚辈现在只担心一件事,那就是京军之事,下个月王琼大人就要远赴西北了,皇上命王大人率领八万大军前往,加强九边防务,此事还需两位鼎力相助。”

杨一清首先表态道:“户部刚宰了江彬这一只大肥羊,伯安有需求但说无妨。”

王守仁点了点头,又把目光转向了杨廷和,杨廷和苦笑一声道:“老夫虽素与王琼不和,但涉及国事,老夫是不会阻拦的。”

“多谢两位阁老。”王守仁拱手拜道。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