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凯的父母参观了新房子,都觉得很好。这种被认可的感觉很好,特别是得到父母的认可更难得。
接下来的日子里,胡凯也没其他事情可做,大部分时间还是待在家里,陪陪母亲,做做饭,看看期货,偶尔也会开车出去兜风。
胡凯每次开车出去转转都会带着母亲一起。有时候是去接李思琪回家,有时候是去镇上买菜,有时候是特意去看外婆等等。
有一天,胡凯的母亲突然想去山区老家看看,胡凯欣然答应了。
于是,胡凯先到镇上接到了外婆,问外婆想不想去原来的老家看看。外婆也有好多年没去过了,也是想去看看的。
胡凯开车载着他们两人,一路爬坡上了大山区。这里的路现在非常好走,除了比较窄小不好让路外其他都还行。
母亲和外婆看着一路上熟悉的环境,不停地聊起来了。
“这么多年没上来了,还是没怎么变化哦!”胡凯母亲开口道。
“那是的,我还记得刚嫁过来的时候,走的是条山路,别说水泥路了就是石子路都没得,所以我们那代人很少出远门的。”外婆感慨的说。
“外婆,那这条路是什么时候修的呀!”胡凯好奇的说。
“这条路是部队要用,才和老百姓一起修建的,当时可废了不少劳力。如果不是靠部队帮忙,就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几十年都不一定修好这条路。”外婆唏嘘不已。
“那是的,我们记得小时候去读书,每天都是走小路,一到天黑就吓人。”胡凯的母亲也回忆起那个不太美丽的年代。
“你小时候,真的太苦了,还有你哥,你们两个从小帮我做了太多的事情。不然的话我都不知道怎么撑下去。”外婆非常感激的对胡凯母亲说。
“那时候的小孩都差不多,我读书也读不进。吃饭就吃些杂粮拌饭又没肉,肚子饿的很。谁有精神读书,还不如多做点事想办法吃饱饭。”胡凯母亲很无所谓的说。
“做再多事不也没吃的多饱,主要是你不愿意读书。”外婆直接揭穿她。
……
一路上她们就这么回忆着过去的很多事,很多人。这些事在现在胡凯看来,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在那个年代可不小。
比如上山打柴,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像现在,家家户户有燃气灶和煤气灶,一打火就可以炒菜了。那时候,大部分地方都是靠烧柴取火,煮饭炒菜等。
不说烧柴火这个过程有多麻烦了,如果有柴储备还好,没有的话连顿热饭都吃不上。所以,胡凯母亲他们这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必须经常干的活就是上山打柴。
听她说,每天放学后多多少少要往家带些柴。周末更是一天都在山上砍柴,然后带回家。这个过程劳动强度很高,人小就少带点,人大就多带点,总之不能懒。
最要命的是,因为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打柴,附近山头的杂树好柴都收刮完了,只能去远地方砍。听她当时的描述,最远的地方估计得六里地了。
胡凯听到这个数都表示绝望,背个百来斤的柴,走几公里路,还不够烧三天的。如果是他自己来背柴,估计500米范围都得放弃了。
可是这些真实的生活写照,在那个年代里最为平常不过。所以后来等他们长大后,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回农村。那种心理阴影是刻在骨子里的。
好在现在社会进步很快,可选择的职业和工作也多了很多。这就让过去的那种小农经济渐渐破产淘汰了。
如今胡凯母亲小时候的那种农业生活,估计也就是在她们那辈人的记忆中还存在了。当然有些更加偏远山区可能还存在,估计也不多了。
大概一个小时后,胡凯他们的车就到了目的地。
看着略显凄凉的村落,半天也见不到一个人。现在是上午10点多钟,估计村里的壮年去干农活了。
胡凯的母亲和外婆从车里出来,走在熟悉的石板路上。胡凯外婆略显蹒跚的脚一步一步的走着,身边是他母亲也不怎么协调的步伐。
沿着那条古路,他们三人进了村子,村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过现在关门闭户的明显比较多。有的人家门上的锁明显有点年头了,都锈迹斑斑的。
这会,一个老人,从远处缓缓走来,带着迷惑的眼神看着他们,直到认出了胡凯的外婆和母亲才热情的打招呼。
他们被热情的邀请进了这位老人家的家里,还临时烧了开水给他们喝。而且居然是用柴火烧的,把胡凯兴奋的不行。
他们三人叙旧非常开心,说了很多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直到快中午了,老人叫他们留下吃饭,而且必须留下来。
没办法,眼见推脱不掉,他们三人也就只能从命了。胡凯想着等下走的时候给老人留下一个红包。
老人今年70多岁了,身体看着佝偻,但做起事来却非常迅速,胡凯佩服不已。
老人家里没有别的菜,但是腊肉干菜不少,还有家里养了几只鸡,也生了鸡蛋。另外房子旁边还有块菜土,种了不少蔬菜。
老人一边和他们聊天一边做饭菜,很快一个干萝卜炒腊肉,一盘新鲜白菜,一碗鸡蛋汤,还有一份青椒油豆腐就出来了。
这个过程中,胡凯一直帮忙拾柴添火,老人也很乐意他的参与。
几人围着桌子快乐的吃起了午饭,吃饭时外婆问他的孩子都在干嘛。他说都出去工作了,老伴几年前也走了,本来小孩要接他养老,他不愿意。说在这个地方生活了那么多年了,现在还能动弹就不想走,住在城市里也不方便。
说真的,这柴火饭煮着还挺香的,也不知道是饭锅的原因还是米的原因,总之很香。菜也是,都是原生态,非常可口。
老人见他们都喜欢吃,也非常高兴,好久没人陪他一起吃饭了,今天他也开心的多吃了点饭。
吃完饭后,胡凯拿出一个红包递给老人,说这是作为晚辈一点点心意,让对方务必接受。老人是不愿意接受的,他这么大把年龄了,根本没法出门买东西。
但是,胡凯说了句,“等你的孙子外孙回来了,总要给压岁钱吧!拿着吧有用就行。”
老人这才愿意接受,因为这句话是实话,他可以不花什么钱,但是小孩的压岁钱总得给吧!
他们三人来到曾经的老房子看了看,虽然这房子已经卖给了别人,但是记忆还在。这家人没在家,门也关了,不能进去看看。
于是他们在附近转了转就回去了。路上还遇到了几个熟悉的老人,一堆人聊了好一段时间。最后胡凯的母亲感觉差不多了才告辞要回去。走的时候大家都挺恋恋不舍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有些离别就真的是永别了。
回去的时候,大家似乎挺开心的,胡凯的母亲和外婆都很安静,也没有再聊天了,估计都累了。毕竟一个年龄大了,一个做了手术还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