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登基?找太子啊皇兄又不是没儿子
  4. 第 28章 反对胡濙监国,襄王关心侄子
设置

第 28章 反对胡濙监国,襄王关心侄子(1 / 1)


内阁对朱祁钰的奏折很头疼,朱祁钰推荐襄王监国很好理解,毕竟朱祁钰身体不好。

朱祁钰推荐大宗伯礼部尚书胡濙暂时主持朝政就让人想不通了。

郕王对皇上和胡濙的斗争一点都不了解吗?

可以说土木堡之变就是由皇上与胡濙的斗争造成的。

皇上有现在身陷敌营,六十个人大臣几乎死了,朝廷一下子少了近三分之一的大臣。

京营为主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朝中勋贵全部战死。

这么悲惨的结果虽然大家都很默契的推给到王振头上,但其中的有缘朝中大臣都知道。

陈循很头疼,内阁首辅曹鼐和阁臣张益战死土木堡,他好不容易有了出头的机会。

如今又要被顾命大臣胡濙抢去了,胡濙要是再临时主持朝政,那就会一举超越自己成为内阁首辅。

“诸位对郕王所奏如何看?”

尽管很不情愿,但陈循还是要问其他的意义。

“郕王身体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苗衷叹息,一个半月前,朱祁钰是栽了一跟头,昏迷了三天三夜。

不过醒来后还是能走的,怎么就藩赶路一个月后就不行了。

郕王可是把长陵、献陵、景陵,皇陵、孝陵和祖陵都祭拜了一遍,得到了祖宗十八代的保佑了啊。

“应该是真的,淮安知府杨理也上书说过这事。

可惜了!

要是郕王也能进京的话,二王建国,朝廷很快就会恢复稳定。

胡尚书是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郕王推荐他临时主持朝政也没问题。”

高谷觉得可惜,皇上眼下表现太糟糕,已经不能再做再做皇帝了,最适合接班的人就是朱祁钰。

朱祁钰来不了,就只能让襄王朱瞻墡继位了。

胡濙乃是宣德帝留给皇上的五个顾命大臣之一,现在另外四个顾命大臣都死了,朝堂上就属他资格最老。

高谷这么说也是想讨好胡濙,胡濙可是文官的老大。

之前该有内阁首辅曹鼐与英国公张辅抗衡,现在没有人可以抗衡他了。

“郕王的建议很好,不过我觉得还要问一下太后的意思。”

彭时也不想得罪胡濙,如果襄王继位,必然会拉拢胡濙,到时候自己的日子可能不好过。

但现在朝堂所有重大事情都要经过太后的同意,郕王此举就是让胡濙暂时监国。

这可不符合祖制,需要太后定夺。

“郕王可能是担心朝堂长时间停摆对大明不好,不得已而为之。

胡尚书有这个资格,只是如此的话有违祖制。

大明历经六朝,从未有过大臣监国的先例。

我认为不可!”

商辂觉得不妥,大明从朱元璋开始至今已有六朝,但监国的事只能太子或亲王可以,大臣是不可以的。

“于侍郎呢?”

陈循看向兵部左侍郎于谦,内阁与六部交织,内阁阁臣与六部尚书经常在一起讨论事情。

兵部尚书邝野已经战死土木堡,兵部现在是于谦主事。

“我觉得郕王此举不妥,大明建国历来都是太子或亲王,从未有过大臣监国。”

于谦的不同意朱祁钰的建议,这不符合祖制。

“胡尚书,你自己什么意见?”

陈循看向胡濙,事关监国,胡濙作为礼部尚书也得发言。

“我也觉得不妥!”

胡濙这时候可不敢露头,只能反对。

实际上他心里还是希望监国的,虽然只是暂时的。

但之前他搞得太狠了,让皇上多次空手而归,气得皇上要以镇压也先来威慑自己。

“我也觉得不可,祖训不可破。”

陈循坚决不同意胡濙暂时监国,先不说为制的问题。

这次土木堡直白就是因为胡濙而起的,不问他罪已经算好了,怎么可以再委以重任。

内阁和六部多数人的意见都是不同意,如此陈循就放心了。

“既如此,我会内阁和六部的意见马上禀报太后。

其他事情等襄王进京后再说当然,我等也不能干等着。

粮食已经解决,剩下的就是守城的准备,器械物资再次检查,工部该造的全力以赴造。

京师周围要尽快坚壁清野。”

陈循继续安排,朱瞻墡应该已经出发了,但到京城还需要一些时日,京师该做的准备要全部做好。

仁寿宫,陈循求见孙太后。

“臣陈循拜见太后,太后安好!”

陈循跪地行礼问好。

“免礼,陈阁老有何事?”

孙太后让陈循起身,问他找自己干嘛。

“启禀太后,郕王八百里加急上奏,因身体不能行动,故而不能进京挑起重担。

郕王对此深感愧疚!

另外,郕王推荐襄王监国,推荐礼部尚书胡濙暂时主持朝政!”

陈循把奏折递给孙太后,等她吩咐。

“郕王竟然病成这个地步了?!”

孙太后翻开奏折,眉头紧皱,朱祁钰这废物真的跟他说的一样,命不久矣?

“回太后,淮安知府杨理上奏,确实如此。

兴公公和王尚书应该也见到了,臣到时候再跟他确认一下。”

陈循表示下面反映上来的情况就是。

“郕王不能弄,推荐襄王,襄王有过两次监国的经历,于眼下而言,非常合适。

郕王推荐胡濙暂时主持朝政,六部和内阁是什么意见?”

虽然胡濙支持太子继位,孙太后也不敢同意胡濙暂时主持朝政。

大明历经六朝,还没有过大臣监国的先例,她不能开这个口子。

“回太后,内阁和六部觉得不妥,胡尚书也是这么认为的。”

陈循把六部和内阁的意见说了一下,重点说了胡濙自己也是这个意思。

“哀家也觉得不妥,大明没有过大臣监国的先例。

不过,胡濙乃先帝留给皇帝的顾命大臣,可以让他与你一道协助襄王。”

孙太后也不同意,但又不能太搏了胡濙的面子,万一到时候他不支持太子继位就麻烦了。

让胡濙与陈循一道协助襄王,等于把陈循提到了首辅的位置,把胡濙提到了内阁次辅。

不过胡濙不是内阁辅臣,进入内阁不可能一下子就郕王次辅。

“朝堂的事,陈阁老要多费心!”

现在的朝堂几乎是内阁在处理,孙太后不希望朝堂有事。

“老臣遵命!”

淮安,王直带着一行人坐船南下,前往长江边迎接朱瞻墡。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直在入口处遇到了朱瞻墡一行的船只。

王直让人把船靠过去,然后登上了朱瞻墡的船。

“臣吏部尚书王直拜见襄王,襄王安好!”

王直行礼问好,让其他人调转船头跟在后面。

“殿下一路辛苦了,臣迎驾来迟,还请殿下恕罪!”

王直摆正态度,朱祁钰不肯跟他进京,那以后皇位就是襄王的了。

就算再不愿意,眼下也没有办法了,现在要与朱瞻墡搞好关系。

“王尚书辛苦了,大老远来接孤!”

朱瞻墡也客气,他此去京城监国,还需要朝中大臣支持。

“朝廷处于危急时刻,事物繁多,诸公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

兴公公出发后,经太后提示,诸公托臣前来迎接襄王和郕王。

臣本该到长沙襄王府登门迎接殿下的,奈何路途耽搁,只能在此迎接殿下了,请殿下恕罪!”

王直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他比兴安慢了一步。

“有劳王尚书了,朝堂事情要紧,孤有兴安接就行了。

孤听兴安说,郕王病未痊愈,反而有愈加严重之势,孤很担心。

王尚书可进过淮安城,郕王是否好些?”

朱瞻基对朱祁钰也很关心,毕竟是朱祁钰身体不好,才把机会让给了他。

还亲自写信恳请他进京监国,挽救大明社稷江山。

“回殿下,臣已去淮安城见过郕王殿下,郕王身体未有好转。

本来太后和朝堂诸公的意思是先让郕王进京总理朝政。

可臣到了淮安城,见到郕王后,臣才发现郕王病得很严重。

郕王对自己不能进京勇挑重担深感愧疚,让臣速速来长江上接殿下。

郕王说,兴公公已前往长沙多日,殿下心系京师,定会即刻出发。

郕王早已上奏朝廷,请襄王监国。

另外,郕王考虑到襄王进京需要一些时日,推荐大宗伯胡濙暂时主持朝政。”

王直把朱祁钰的身体情况和给朝廷的奏书说了一下。

“郕王为大明社稷忧虑,孤深感欣慰。”

朱瞻基也听出了王直话里的意思,侄儿朱祁钰不仅推荐了自己,还推荐了顾命大臣胡濙,让朝廷和太后选择。

“让船夫加速,孤要去淮安城看望一下郕王。”

朱瞻墡让船夫加速,提前赶到淮安,作为皇叔,他理应去关心一下朱祁钰。

“王尚书,孤耽搁半日,郕王如此情况,作为叔叔,孤不去看望一下过意不去。

后面的路程,多安排一行人赶路吧。”

朱瞻墡此举也是为了获得船夫的好感。

朱祁钰他是要见面的,耽搁也只是耽搁半天,后面的路程抓紧赶路就行了。

“好的,殿下!”

王直没有拒绝,朱瞻墡见进淮安城看望朱祁钰最多耽搁半天一夜。

大不了过了黄河,骑马进京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