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登基?找太子啊皇兄又不是没儿子
  4. 第 25章 贡马事件不是外交而是内斗外化
设置

第 25章 贡马事件不是外交而是内斗外化(1 / 1)


朱元璋攻克大都之后放元人北逃,朱棣夺了侄儿皇位后一直致力于解决北部蒙古边患问题。

六次深入大漠,活活将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部,从此大明王朝在蒙古内斗中一直充当着裁判和拉偏架的角色。

朱棣和朱瞻基也是乐此不疲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朱瞻基更是决定和瓦剌开始朝贡贸易。

大明与其说是与瓦剌贸易,不如说是醉心于一种万国来朝的虚荣来的更准确。

大明要的是面子,瓦剌要的是实惠。双方一拍即合,相安无事。

朱祁镇继位之后,早期内廷有太皇太后张氏坐镇,外有三杨辅政,只能乖乖延续了仁宣之治。

但随着张太后和三杨的先后去世,压在头上的大山没了,可以好好施展拳脚了。

当朱祁镇亲政伊始坐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之时,满眼依然是父亲宣德皇帝的旧臣,在亲政过程中父皇的老臣们处处掣肘。

这些旧臣跟不上新皇的脚步,于是堡宗决定要对朝臣进行一次换血。

正所谓一朝皇帝一朝臣,新朝开启新气象。

五个顾命大臣只剩英国公张辅和礼部尚书胡濙。

英国公张辅是勋贵,向来支持皇帝的,但礼部尚书胡濙却处处与自己作对。

堡宗将突破口选在清流领袖礼部尚书胡莹身上,于是堡宗的提线木偶王振正式上场。

王振按照朱祁镇的意思动吏部,扳倒王直,结果踢到铁板,牺牲了党羽奈亨,还要朱祁镇亲自出面平息事端。

朱祁镇很不爽,既然你胡濙要跟我作对,那就直接拿你开刀。

礼部管着瓦剌贡马,就让王振从这方面下手。

瓦剌如期进贡大明马匹,也照例虚报些马匹数量,借以多报些差旅费。

放在平时大明王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了,毕竟与瓦剌的进贡贸易形式远大于实际。

王振偏偏在此时认真清查出其中猫腻,扣减瓦剌差旅费,责罚了礼部官员。

堡宗给满朝老臣当头棒喝,皇帝虽然年轻但很精明,对你们这些老臣的潜规则勾当朕心知肚明。

就在朱祁镇得意之时,瓦剌太师也先率兵进犯大明攻破北方重镇大同。

已经悄悄崛起的瓦剌在积极谋求南下。

朱棣把朝贡贸易发展到极致,朝贡者也包括蒙古人的后代之一——瓦剌。

朱棣的目的是让瓦剌部与鞑靼部互相斗争,消耗蒙古人的力量。

为了扶持瓦剌部族,朱棣下令,瓦剌每年可以派遣五十名使者来京朝贡。

当然,这笔生意还是要遵循薄来厚往的原则。

使者自从进入大明帝国起,饮食起居就不用自己操心了。

一路上不但可以享受很多美食,还能观看很多教坊司的御用歌舞。

因为这种待遇很好,使者会在京住上几个月之久。

使者回去的时候还可以得到一笔价值不菲的礼物,按最低等级计算大概也够在边陲之地生活个三年五载。

在大明帝国扶持下,仁宣年间,瓦剌不但已经彻底遏制了靺鞨部族。

还向西降服了哈密、沙州、赤斤等部族。

向东攻破兀良哈三卫,进而控制女真、威逼朝鲜,征服了元亡以后最大的疆域。

如果按照朱棣谁强就打谁的逻辑,瓦剌部族一旦壮大了,就应该成为敌人了。

可是,现在当权人并不是眼睛里不揉沙子的皇帝朱棣,而是一心想收回君权,证明自己掌控朝堂的朱祁镇。

此时的朱祁镇,正处于叛逆期,自己的手套王振又太过贪财,眼里只有金钱。

王振曾经混迹市井,实在混不下去才挥刀自宫,成了一名太监,而后又成了朱祁镇的老师。

王振不但没有禁止瓦剌入贡,反而扩大了瓦剌的朝贡规模。

瓦剌朝贡的队伍从五十人发展到几百人,最后居然发展到数千人。

瓦剌部族的太师也先实在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在派来使节的同时,也给王振带来了丰厚的贿赂。

既然自己已经拿到足够的贿赂,就可以赏赐给瓦剌使者足够的赏赐,又不是自己的钱,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王振看来,也先跟自己一样,不过是贪图财富、多要几个出国名额而已。

叶先跟王振是不一样,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素来以复兴大元帝国为己任。

也先派来的数千名使节绝不仅为了出国旅游。

除了官员、商人,还有很多士兵,在瓦剌地盘上是士兵、到中原就成了强盗,一路上烧杀抢掠,顺便走私铜器、铁器。

当时的北京还没有今天的长城,大同、宣府等要塞的烽火台早在永乐末年就熄灭了。

放任瓦剌无限制增加朝贡使团,很有可能某一天瓦剌骑兵就会突然出现在帝国的首都。

朝廷不是没人发现隐藏背后的危机,刘球等一批侍讲学士曾先后多次向朱祁镇当面提及瓦剌朝贡的危害。

这种情况下,唯一能保卫帝国首都北京的设施居然就是北京城的城墙和九门。

刘球等人上书朱祁镇:与瓦剌通商,不但空耗国家财力、滋养敌国,西北、华北一带黎民早已不胜其烦,此举误国,断不可再行!

王振觉得刘球挡了自己的财路,将刘球下狱并迫害致死。

王振居然将杀死刘球的消息通知了瓦剌部族,以示友好。

此后,瓦剌朝贡使团的走私行为更加肆无忌惮,次数也从每年两次变为每年四次。

为了招待这些人,京城居民每年要无偿提供牛羊上万只、酒上万坛、鸡鸭瓜果无数。

正统十三年,瓦剌一次向大明帝国派出了近三千六百名使者。

不过,这一次也先忘记了贿赂王振。

在王振看来,派多少人来其实不是大事,忘记贿赂就是大事了,王振火了。

正好,朱祁镇要拿礼部尚书胡濙开刀,王振便命礼部要认真核查瓦剌使者的资格。

经礼部核算,这将近三千六百名瓦剌使者,只有六百多人符合使者资格,其余人员要驱逐出境(不再管吃喝拉撒)。

另外,经过认真核查,瓦剌此次送来的贡马均为伪劣残次品。

所以,马价要降低到90%,对瓦剌的赏赐也要降到去年的五分之一。

叶先得知消息大为恼火,不仅是因为砍掉赏赐、马价、不再报销食宿费用。

而是因为上一次朝贡使团的人曾经说过,大明帝国已经许诺把公主嫁给他。

也先不但没能迎娶到美丽的公主,朝贡使团反而在大明帝国被一个死太监百般羞辱!

正统十四年七月,也先率兵四万,以明朝悔婚、侮辱使臣为由出兵毫无准备的大同府。

朱祁镇与胡濙为首的文臣斗出了瓦剌入侵。

朝廷对此的反应也是非常迅速的。

朱祁镇想借与瓦剌一战收复大同立威于朝堂之上。

王振为了炫耀,顺便借着皇帝的威名在所经之处狠狠捞一票。

两人一拍即合,朱祁镇率京师附近二十万军队御驾亲征!

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消息在群臣中更是激起千层浪,百官劝谏朱祁镇收回成命。

以礼部大臣胡莹为首的群臣联名参奏王振引发边患。

看到胡濙带头反对,朱祁镇更加坚定了御驾亲征的想法。

土木堡之变开始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