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衮也是纳闷,难道陛下现在也喜欢被人吹捧了吗?
不过这样也好,一会儿自己说出来陛下一高兴,给李禾的赏赐没准会更加丰厚,自己也能沾光。
张衮:“陛下,前两日翰林院修撰李禾找到臣,说有一法要臣代呈陛下,一可节省军费开支,二可壮我将士实力。此法名曰灌钢法,能用更少的时间锻造更多的钢铁,其硬度堪比百炼精钢!”
张衮说完便从怀里掏出来一本题本,说道:“陛下,大概情况臣均写在题本上了,请陛下阅览。只是臣并不是经手之人,若是具体的还请陛下宣李修撰才行。”
景平帝对旁边站着的王继伟点了点头,王继伟便小跑着将题本送了上来。
景平帝打开翻了翻,跟皇城司试验的相差无几,只是多出来几个方法,想来是这两天新想出来的。
景平帝面上带出笑意,说道:“那就宣李禾过来吧!”
李禾站在殿外,双目微垂,盯着地面。
突然从里面跑出来一个小内侍,大声喊道:“陛下宣翰林院修撰李禾觐见!”
李禾心中一凛:终于来了。
他从队伍中出来,无视四面八方传来的刺骨视线,跟随内侍的脚步一步一步的往皇极殿走去。
这是大景朝政治权利的中心,以前李禾避之不及,现在他已下定决心闯一闯了。
李禾在殿中站定,手执笏板:“臣翰林院修撰李禾,见过陛下,陛下圣安!”
景平帝笑着说道:“起吧。”
等李禾起来景平帝才问道:“听张衮说,你想出了一个叫灌钢法的法子,可以提高铁矿的冶炼速度,还能用最短的时间锻造出不输于百炼钢的精钢,是这样吗?”
李禾沉稳答道:“回陛下,百炼钢的工序复杂费时,只有技艺纯熟的工匠才可以锻造,灌钢法则不同,学徒也可以轻易上手。若是制造精品刀剑,百炼钢最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若是灌钢法只要半月足矣。若是粗制刀剑,灌钢法只要一天便可以做出刀胚,两三天便可以出一把质量良好的刀剑,而用炒钢法锻造普通刀剑,也需半月时间。”
李禾说完景平帝就看向了工部尚书徐乾,问道:“徐爱卿,李修撰所说是否属实啊?”
徐乾额头上冷汗直冒。
打从李禾说起这个他这心就直突突,工部是管军备督造的,但他一个尚书也不能光盯着这个吧。
但是景平帝问他他也不能不说,只是他是真的不知道啊!
徐乾苦着脸说道:“回避下,臣只知道每年出多少刀剑,这具体的还是得问虞衡清吏司军器局主事才可。”
景平帝冷哼一声:“身为工部尚书,连一柄刀剑需要锻造多长时间都不知道,朕要你何用?!”
徐乾赶紧跪下谢罪:“陛下息怒,是臣有负皇恩!”
景平帝也只是敲打敲打他,见他态度不错也就轻轻放过了。
景平帝:“行了,你这倒弄得朕跟一个暴君一样,起来吧,下不为例!”
徐乾赶忙叩谢圣恩:“谢陛下!”
等徐乾起身,景平帝就让内侍宣军器局的主事觐见。
军器局的主事是正六品的小官,若不是景平帝宣召,他怕是一辈子都踏不进皇极殿的大门。
军器局主事是一个身量矮小,发须花白的老头。
他颤颤巍巍的跪倒在地:“臣军器局主事牛本见过陛下,陛下圣安!”
景平帝颔首,说道:“起吧。”
等牛本站好,工部尚书徐乾率先问道:“牛本,我问你,军器局的工匠打造一把寻常的刀剑需要多长时间?”
涉及自己的本职工作,牛本自然是一清二楚,刚刚还心怀忐忑的牛本此时也不觉得紧张了,侃侃而谈。
牛本:“回大人,以京城巡逻的护卫佩刀为例,工匠熟练,搭配得当最少需要十天,便可以造出一柄合格的刀剑。若是将现成的残破刀剑熔炼只需两三天便可,这是因为省去了炼制铁料的过程,而且敲打之时也以定型为主。”
得了牛本的确定,户部右侍郎都穆也站出来问道:“那打造一柄寻常刀剑花费几何?”
“这......”牛本沉吟半晌,说道:“原料价格也需看铁矿出产多少,自宋用煤冶炼,熟铁和生铁的价格便降了下来,但煤炼出来的铁料并不结实,只能用来打造农具。所以军器局督造的刀剑都是用碳烧制的,一柄刀剑大概花上三四十两左右。若是精钢,便要五十两上下了。”
三四十两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朝廷许多官员的月俸都没有这么多呢!
殿内众官员虽然知道武器费钱,但是没想到这么费,关键这钱是不花不行,难不成要跟弱宋一样让人打的一路逃窜吗?
若论朝中谁对金钱最为敏感,自然是户部的诸位大臣了。
虽然户部也难免会有一些庸碌之辈,但是站在主要位置的都是干实事之人。
户部左侍郎吴桢站出来说道:“陛下,每年军费中的开支有一部分便是军备武器所需,虽地方卫所可以自筹兵器,但边疆还是需要京城提供,若是能省下来一部分武器开支,将士们的粮食便可以富裕点。”
柳怀芳对于李禾不声不响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也是十分惊讶,但是能省钱他这个户部尚书是最高兴的。
既然确定方法可行,那便要赶紧实行,能多省一点是一点,他可不想勉强运行的国库在自己任上亏空。
柳怀芳:“陛下,此法若确实可行,不仅能减少开支,更利于百姓。若钢材易得,那百姓们便不必用木制的农具了,来年粮食的产量必定会增加。”
铁质的农具好用谁不知道,但是铁贵啊!
平民百姓有的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钱去买铁制的农具?
这些景平帝自然清楚,若是冶炼时间变短,那必定会需要更多的铁矿,而铁矿越多铁料便越便宜,这样一来国库也能减轻点压力,省的柳怀芳总是找他哭穷了。
这边景平帝刚想下旨,大皇子景衡便蹦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