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一听,觉得非常有理:“孙卿家之言非常有理,但为京城百姓安全,将王恭厂势在必行,如今正在训练新三大营,这样吧,当王恭厂建成后,直接把新三大营的士兵安排进去守备。为防外冦突然袭击,可以建成一座小城郭,最中间存放火药,四周可建练兵场和兵宿。这小城主要的作用是练兵和存放火药,闲人免近。孙卿家,你看如何?”
孙元化想了片刻,道:“微臣非常赞同,小城郭可以在里面制造火器弹药,存放火药,又能与京城互为犄角抵抗外敌。只是这开支就更加巨大了。”
朱由检自从抄了魏党重要成员的家后得了差不多三千万两银,钱包满满的,很大方的说道:“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一定要建好。”
孙元化见皇帝如此坚决,说道:“请问皇上,应该选址在哪?”
孙元化这句可把朱由检问住了,朱由检哪里懂这些方面的知识。朱由检迟疑了一会,于是把问题直接抛回去,道:“孙卿家,你以为在哪比较合适?”
孙元化虽然也是带过兵,打过仗,但也是在别人的带领下打的。对于在哪建筑军事要塞这个问题,他真是一窍不通。
建筑城郭这种事情必须要考虑地形、道路、地理位置、军事意义等等原因。朱由检在三国志11就懂在哪里建筑城塞(虽然有时也会建错位置,但大部分还是不错的。),不过现实中就真的不懂了。
孙元化思索一下,就说道:“不如叫卢象升、孙传庭和曹文诏等将军过来商量一下。”
朱由检觉得这提议不错,道:“嗯!这提议不错!就听听他们的想法。”
卢象升、孙传庭和曹文诏三人过来了,朱由检便道:“朕与孙卿家正在商量一件事,那就是在京师附近增建一座城郭,主要是为了存放火药火器和练兵,不知三位卿家有何提议?”
他们皆认为如此重大的军事要城应当重兵加城,同时还要易于受到支援,所以都认为在京城的东北方。
朱由检听从众人意见,就决定在京城东北方离京五里建一座小城。
众人继续商议城郭的结构,朱由检就说明一点:存放火药火器的方一定要筑一座如碗形般的围墙。
众人就问为什么要建筑一座碗形围墙。朱由检就解答这是为防止发生爆炸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众人都赞扬皇帝果然仁德等等。
朱由检知道接下来的事情非常细腻复杂,这么烦人的事情他才不想参与,于是道:“后面的事情就交给诸位了,这件事情是机密,希望诸位要保密。建筑城郭时,诸位可以以工代粮为由,赈济灾民,让他们有工做有饭吃,不用朝庭白白浪费粮食。朕回宫和毕尚书商量一下。”
朱由检一回到宫就马上召见毕自严,将要建一座城郭的事情告诉毕自严。
毕自严马上劝谏道:“皇上,刚刚才重整了三大营,如今又要建筑一新城。这财政支出有点太大了。”
朱由检道:“开仓赈济灾民是必定的事情,但如果每天都让他们白吃白喝,那不就真浪费了粮食吗?其实他们不是真的想有人救济他们在这白吃白喝,而是想有工做有饭吃能养家糊口。我们把他们聚在一起,可以方便将他们进行登记,然后分发到一些有荒地的地方,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耕自足。”
毕自严拜道:“皇上如此关心灾民,真仁君也。”
朱由检道:“仁君?朕登大典以来未曾为天下万民做一件好事实事,哪里称得起仁君二字。朕有负于万民啊!所以朕思虑良久,决定今年免收农税。”
毕自严吓了一跳,没想到皇帝会如此操作,不过很快又平静下来了,毕竟自古以来刚登皇位的皇帝都会用此招收买人心。但他没想到朱由检接下来的操作更让他吃惊。
朱由检道:“马上拟旨,从今年起实行摊丁入亩,即把丁税归人农税。”
毕自严大吃一惊,道:“这、这、这样如此一来,朝庭可就少收一大笔财富了。”
朱由检道:“那朕想问问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背井离乡成为流民?”
毕自严道:“因为这么人家乡遇到旱涝之灾难有收成。”
朱由检道:“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本来这些人已经是没有收成了,哪里还能交得起丁税?为了逃避丁税,他们就只有四处流离。唉!如果途中有个万一,那他们就可能暴尸荒野,无人掩埋。若此时有人趁机暴起,那定有不少人跟从造反。朝庭又要调兵遣将,又要征调粮食,这样的消耗更为巨大。”
毕自严如梦初醒,跪拜于地,道:“皇上圣明,老臣万分佩服。”
朱由检继续补充道:“必须让每个州府县都尽快收到此圣旨。”
翌日,摊丁入亩的圣旨一颁报,朝野震动。圣旨所到之处,百姓纷纷跪拜。
“报!有圣旨到!”一名士兵将圣旨递上给袁可立。
袁可立一看,当场哈哈欢笑,道:“好,好啊!你知道此圣旨是谁颁发的吗?”
士兵回道:“听说是皇上亲自下旨的。”
袁可立道:“皇上圣明啊!如此一来大明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不知袁督师因何如此高兴呢?”一个满脸胡子的粗犷将领道。
袁可立将手中圣旨给那人,道:“文龙,你看一下!”原来那人竟是毛文龙。
毛文龙接过仔细一看,道:“摊丁入亩?!那税收不就大大减少了吗?”
袁可立微微一笑,道:“朝庭的收入的确是变少了,但却真真正正的做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可与张少保的“一条鞭法”相提并论,定能流芳百世。你暂时是无法理解的了。”
毛文龙只好点头道:“文龙一介武夫,的确一时之间无法理解。”
袁可立道:“文龙,不知你此番怎么如此急冲冲的过来见老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