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里去市里的车走的比较早,韩清卿一早起来吃好东西,五点多就背着背篓踩着自行车出发了。
到了镇上直接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进空间换了身装扮才去等班车。
第一次来市里对这边不熟,韩清卿直接坐到汽车站下车。
这个年代班车的味是真的重,加上有人晕车给韩清卿整的也浑身不舒服,下车后找了个空旷的地方缓了好一会踩好点。
韩清卿想着她这是穿书,按照的套路,黑市的地方一般都在汽车站,医院,火车站,或者是那些服装厂钢铁厂之类的地方。
等好些了就直接在汽车站附近溜达了一圈,没找到韩清卿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自行车给扒拉出来。
因为对市里不熟,韩清卿踩着自行车顺着大马路四处溜达。
主要目的也不光是为了找黑市的位置,所以看到书店的时候,韩清卿还去买了不少书和最近几个月的报纸。
韩清卿还看到一家友谊商店,友谊商店的装潢跟边上的供销社和百货楼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每个地方的供销社和百货大楼除了建筑上的区别,还有部分商品的差别,其他的如摆设之类的都大差不差。
这个年代的友谊商店装修的比供销社百货大楼两个地方好上不少,地板还贴了瓷砖的那种。
门外还竖着铁栅栏,映射着自个儿不一般的门槛。
铁栅栏,隔出两种商品世界。
韩清卿来这里三个月左右,恶补了不少关于这个年代的知识。
这个年代的友谊商店只接待外国人,直到1984年起友谊商店才对国内单位发放参观券,并可用外汇券购买店里面的商品。
现在是73年,友谊商店得凭护照、华侨证或者外籍工作证才能进,普通市民只有驻足张望的份儿。
这会友谊商店外面还有不少人在那东张西望,甚至还有人在那拍照。
其实从外面往里看,看也看不着什么,因为这会儿的“友谊”不仅有铁栅栏,门口还有一溜台阶;
韩清卿视力好随便瞄一眼就发现,在这个物资短缺的年月,就算是是生活在首都的人们,购买吃穿用度,哪怕买个白菜、奶糖都需要凭票证排大队,逢上过年过节去晚了还不一定能买到。
“友谊商店”里这会除了售货员、门卫之外一个顾客都没有,里面却摆满了市面上很难买到的紧俏商品。
韩清卿看了会就没再接着看了,转头去了边上的百货大楼。
在里面逛了一圈韩清卿没买什么特别的东西,只买了一些吃的,比如饼干,糖果之类的平常东西。
至于衣服鞋子这些韩清卿没买,主要是天天在村子里,买来也没什么机会穿。
逛完百货大楼,韩清卿踩着自行车继续溜达。
没溜达多久看见了市医院,在市医院后面的某个小巷子看到了不少进进出出的人,往外走的人手里都拎着篮子或者背着背篓,要不就衣服里面有些鼓鼓囊囊的。
看到这些韩清卿就知道自己找到黑市的位置了。
确定了位置韩清卿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带着自行车闪身进了空间,再次出来的时候背着个盖着布的大背篓。
也不是第一次进黑市了,进黑市把样东西的单价往上抬了两毛钱。
市里的消费水平自然比县里和镇上高,一背篓的物资半小时不到就销售一空。
不出意外的引来了黑市带着两个小弟的小头目,县里黑市的人都不缺脑子,市里自然也不例外。
等韩清卿把东西卖完那两人上前好言好语的把她领到了一座院子里。
进了院子那个小头目做出请的手势,“您这边请。”
韩清卿跟着他进了待客室,里面已经坐着一个看起来慈眉善目年约六十的老头。
可是能混黑市的能有哪个是和善的?
不过韩清卿也不怵就是了,也没等人招呼直接在那老头面前坐下,把背篓里提前准备好的样品递了过去,“明人不说暗话,您先瞧一瞧东西咱再谈。”
那老头显然也没想到眼前这人到了他的地盘胆子还这么大,怪自来熟的,他差点要以为他才是外来的呢。
一般这种行径不是有底气就是不知天高地厚,老头可不认为韩清卿会是后者,哈哈一笑,“哈哈好!老头我就喜欢你这样的爽快人!”
老头说完接过东西刚打开,首先看见的就是那一块白花花的肉。
这个年代黑市里的猪肉,基本都是养在深山里的,这种还有不少,不然黑市哪来的肉,所以像市里这种大点的黑市自然不缺肉。
所以光看第一眼的时候老头眼里没太意外,仔细看了看自然也能发现这个肉跟市面上的品质有很大的不同。
接着老头又拿出纸袋里面的一个油纸包,看着跟市面上明显不同的大米瞳孔猛地一缩,又快速的打开另外两个油纸包,红糖,白糖。
四样物资的品质都跟市面的不一样,这下老头收起了心里仅有的一点轻视。
结合韩清卿刚刚直奔主题性子,老头也不拐弯抹角,“这些你能提供多少?”
“米八千斤,红糖白糖各三千斤,猪十五头新鲜杀好的。”韩清卿面色不变的回道。
这么大个量,老头也惊着了,本来他还想着要是米能有千把斤都不错了,如果只有千把斤的话他就不往外卖了。
到了他这份上对钱已经没那么看重了,这跟市面上的东西品质明显不一样,他更乐于留给自己吃。
老头沉思片刻正要说话的时候就听韩清卿又来了一句,“要是这次合作的还算愉快的话,年前还有一批。”
韩清卿是想着要不了多久就猫冬了,到时候说不定会再来一趟,要是合作愉快的话,到时候她也省的再找另一个黑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