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馨本想让倭子国成为大清水师的第一个磨刀石,但想想对于倭子国这种善于认错善于隐藏野心的国家、民族,还是等国力上来了,一把击毁的好。
最好一个火种都不要留,这样的民族太危险,太记仇了。
母子俩就着条款内容商量了许久,总算敲定了大概的内容,元馨到底不擅长朝政,只不过因着有二十一世纪的记忆,可以给些建议罢了。
胤禛拿着重新敲定好的条款,连夜将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允禩、允禟、允祥等人召进宫。
下午拟定好的条款,让弘晏、弘曜、弘昀三人誊抄了十几份,如今正每人手中一份。
弘曜、弘昀:我们才七岁,能不能善良一点。
其中不少的条款内容让大臣们皱眉,主要还是跟他们这么多年来的思维不同。
礼部尚书紧锁着眉头,这实在是有违天朝上国的情况,他还想着这一次礼部能在朝中露个脸。
允禩和允祹也有些疑惑,相比之前他们拟定的条款,新的条款内容确实对大清更有利。
唯有户部尚书,对银钱十分的敏感,看到的都是钱,第一时间表示了赞同。
允祥自不必说,皇兄说的都对。
胤禛等着众人看完才问道:“新的条款可有什么不妥?”
户部尚书捋了捋胡子,“臣觉得样样都好。”
众人将目光看向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努力忽略这些目光,恭敬道:“臣附议。”
礼部尚书心中道:“我是不赞同这些条款,但我会看人脸色啊。这皇上可不是先帝,还能跟先帝商量商量。皇上一看就是来通知我的。
再说了在朝廷中露脸,哪有在皇上心中露脸重要。”
允祥、允禩等人自然也没有反对,只是允禩依旧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只是这些条款朝中反对的大臣不少。”
允祹以及礼部尚书也是这般想的。
胤禛冷声道:“身为大清的臣子,不想着如何为国谋利,而为了一些所谓的面子,让出国家的利益,那这官他也不用当了。”
胤禛的话让众人心中一沉,知道胤禛这是真的认真了,纷纷躬身道:
“臣遵旨。”
胤禛缓和了一下语气,“此次与西洋诸国签订通商合约,是大清建国以来头一次,责任重大,朕也不多做要求,给各位一定的发挥空间。”
允禩、允祹、礼部尚书心中压力顿减,“多谢皇上。”
但胤禛话音一转,“旁的还有商量的余地,但只有一点,澳门必须收回来,若是谈不拢,便是开火也在所不惜。大清的土地寸土也不能让给洋人。”
“但凡在澳门这事上让步的,皆为国贼,罢官、全家罚作苦役,如今码头正需要人呢。”
允祥等人被胤禛话中的严肃给震惊到了,纷纷将这一条在自己心中拉到了第一的位置。
“臣等谨记。”
三天之中,允禩带着洋人在北京城内参观,因着有限制,倒也没去太多的地方。
京城的百姓见过洋人,但头一回见这么多洋人,这难免有些好奇驻足观望。
允禩感觉自己领着一圈猴子在集市上逛,原本允禩还提议让洋人们参观一下园子。
但胤禛想到梦中火烟四起的园子,黑着脸果断拒绝了允禩的提议。
这让洋人见了,还不得天天惦记着。原本在西方已经流传东方遍地黄金的流言了,还是不要让他们见到这种好东西的好。
三日后太和殿中,并没有举行大朝会,官员也来了不少,殿中摆着一张大桌子,届时各国的使臣都会在此入座。
爱兰珠作为首席翻译官上了朝,没有身着格格们平日穿的朝服,而是穿着正五品女官的朝服。
十四岁的爱兰珠,是朝中唯一的女子,也是朝中年纪最小的官员。
爱兰珠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容,妆容大方且精致。
今日一大早,布顺达便派人将爱兰珠带到了景仁宫,亲自盯着宫人给爱兰珠上妆。
这是女子第一天上朝的日子,可是个大好的日子,布顺达更是取出了自己封后时元馨给的凤簪,给爱兰珠添个彩头。
至于她的小女儿乌林珠,她就不盼着给乌林珠打扮了,七岁的小格格,整日里跟弘曜、弘昀混在一块。
跟她幼时一样,偏好骑马射箭,更是对她没见过的火器相当感兴趣,缠着弘昭好久,差一点就跟着去了火器营。
半道上被弘昭发现了,押送回宫。
这丫头机灵古怪的,才读书没多久,兵书那么难懂,她却喜欢的紧。
这让她郭罗玛法喜欢的不得了,胤禛也是各种宠着这个“武德充沛”的小格格。
这不,去了博霁府上,住了小半个月了,也没见张罗着要回宫。
胤禛坐上龙椅,扫视着下方的众人,洋人也来了。
胤禛看了一眼爱兰珠,轻轻颔首,似乎在给爱兰珠鼓励。
允禩得了胤禛的示意,大清的官员、洋人们纷纷入座。
等各国拿到了礼部官员递来的条约后,太和殿大概迎来了它这么多年来最为喧闹的一天。
太和殿俨然成了一个菜市场,各种声音充斥其中,胤禛被吵得有点脑仁疼。
允禩提议让胤禛先回养心殿歇息,等他们吵出,哦不,商量出一个结果来,再请胤禛来见证签订的时刻。
胤禛对此欣然接受。
皇帝一走,大清这边的官员们更是放开了手脚。
说来原本有些官员,对于胤禛拟定的这些条款还有些不满,只是碍于胤禛的武力外挂以及皇帝威严,闭上了嘴。
但是,随着洋人吵着吵着,这性质就变了。
我愿意让是一回事,你这上杆子讨要是另一回事。
允禩都有些被这些大臣的战斗力惊呆了,别看平日里之乎者也的,这吵起来的时候,也不是只会一句“有辱斯文”嘛。
这洋人、官员你一句我一句的,事关利益,谁都不肯让,一条一条的往下掰扯。
可就忙坏了两边的翻译了,嘴巴都冒烟了,嘴皮子都磨薄了一层。
加上两方的翻译都算不上多精通,还有翻译错的时候,这时候就轮到爱兰珠出场了。
大清的官员们一边催促着宫人上茶,一边坐在椅子上,听着爱兰珠跟洋人据理力争。
虽然没听懂,但这二格格真的为大清争光了。
洋人口干舌燥的,四下观望,却没有一人给他们上茶。
这会子一个礼部官员笑着说道:“知道你们洋人喝不惯大清的茶水,特意没上,准备了白水,等会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