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从头活一回
  4. 第107章 石破天惊(上)
设置

第107章 石破天惊(上)(1 / 1)


上一章故事讲到,张包肉当木匠,一半是无师自通,一半来自鬼神师父的特殊传授。他把建造戏楼和做犁杖这两项绝技传给了大儿子张老圭,但没有传给他做棺材的手艺。而这三门绝技却坚决不传给二儿子和三儿子,一项也不行。他是这样想的,三个儿子如果一个人也不继承自己的手艺,似乎也说不过去,那样的话,自己不就是白忙活一场吗?作为父亲怎么也得给儿子们传授一些安身立命混饭吃的技能啊!

大儿子张老圭从娘胎里生下来身子骨就不太结实,体格单薄像根豆芽菜,种地没有力气。干别的匠人比如铁匠和石匠也得需要充足的力气才行,所以张包肉决定传授给他两项木工手艺。只是传授方式和鬼神师父传授张包肉一样,并没有手把手教他,而是自己做让张老圭模仿,用心去体会和醒悟。张包肉认为,如果是一块干木匠的料,可以自己悟出来;不是干这一行的料,手把手的教也是教不会。别看张老圭体格不行,但悟性很高心灵手巧,父亲做一遍,他就能模仿的惟妙惟肖。所以,张老圭从来不在外人面前说自己有师傅,一是父亲张包肉不让他说出和自己有师承关系,二来张老圭也觉得身上的手艺几乎都是自己悟出来的,与父亲张包肉确实也没有多大关系。

那么,张包肉当石匠和铁匠的两个儿子是不是和他一样,也与鬼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张祥顺说,也无关系也有关系。张包肉的两个儿子都有明确的师承,也就是说他们都启蒙于实实在在、有名有姓的师父,这就与张包肉的境遇不一样,所以说和鬼没有关系;可后来,他们在生活中又有过诸多离奇古怪的经历,都和鬼打过不少交道,这就叫也有关系。

先说当石匠的二儿子。

二儿子名叫张转祥。他本来想从父亲张包肉那里继承衣钵做一名技艺高超的木匠师傅,但听了张包肉的话,就打消了做木匠的念头。虽然做不成木匠,但他却不愿意再到庄稼地里一个汗珠摔八瓣卖傻力气干农活了,决心做一个匠人,凭手艺吃饭,吃香的喝辣的。

过去在雁浦村一带的匠人中,木匠为第一手艺人,人称“天下第一匠”,最受老百姓的敬仰和崇拜。排在木匠之后的是石匠。这个排序是与雁浦村一带的地理环境分不开的。如果是在平原地带,一般不这样排序,木匠之后是铁匠,而后才是石匠。业界内有言云:短木匠长铁匠。意思是木匠行里最重要的工具是锯子,锯子锯木头越锯越短;而铁匠行里的主要工具是铁锤,铁锤打铁越打越长。这就是短木匠长铁匠的由来。其实不论是长是短,木匠和铁匠做出来的东西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家什,所以木匠和铁匠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的形象很高大。

回过头来再说石匠。石匠虽然做出来的石器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但用处并不是太广泛。不过,因为雁浦村一带地处太行山深处,遍地都是石头,石匠也就应运而生。山区的石器用途要比平原上多的多,比如盖房砌墙用的石料,垒砌梯田用的石块,喂猪喂狗用的食槽,还有坟地、庙宇前伫立的石碑等等,都需要经过石匠修整、打磨和錾刻。雁浦村的风俗习惯是,如果张三家盖新房,既请了木匠又请了石匠。吃饭时,木匠要坐首席,石匠坐次席。可见石匠的地位仅次于木匠。

张转祥学石匠,拜的师父名叫冯止尘,家住离雁浦村不太远的皇留湾村。提到皇留湾村,读者一定会有印象,就是前文《留湾考君》这一章故事中提到的那个村子,也就是鬼女凤子的老家。皇留湾村和雁浦村规模差不多,也都是百八十户人家,但却出了四五十个石匠,技艺出类拔萃的石匠就有一二十人。张转祥的师父冯止尘在这群石匠中,技艺堪称数一数二。

皇留湾村为什么出了这么多的石匠,而雁浦村却只有张转祥一个石匠呢?匠人这个行业虽然在雁浦村很受村民们的尊重,但雁浦村的匠人却很少。这里所说的少,并不是匠人的行当少,而是指一些行当里最多只有三人,大部分行当里只有两个人甚至只有一个人。比如木匠,只有三个人,包括张包肉和张老奎父子俩。石匠也只有张转祥一个人,铁匠也只有他弟弟一个人,还有其他一些匠人的种类,从业人数也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特情况呢?雁浦村嘛,与众不同就是它最大的特点。

我问张祥顺,你刚才说雁浦村里有三个木匠?

张祥顺点点头说,对啊,是三个木匠。

我问,不是只有张包肉和他大儿子张老圭两个人吗?

还有一个人,他和张包肉没有师承关系。在《太平房里》一章里讲过。张祥顺说,好,现在闲言少叙,书归正传。雁浦村张包肉的二儿子张转祥为什么拜了皇留湾村的石匠冯止尘为师呢?说起来,这也是遵循了张包肉的遗愿。上一章《鬼斧神工》的故事中提到张包肉为了二儿子和三儿子的一生平安而拒绝传授他们木匠技艺,但却留下一个活口,主要是对二儿子张转祥说的,意思是你如果实在愿意学一门手艺,就可以学石匠。当年在建造雁浦村的戏楼时,皇留湾村有好几个石匠师傅来帮着干活,其中不乏技艺超群者,你可以从中选一个当师父。

张包肉并没有告诉张转祥选谁。等他去世后,张转祥就到皇留湾打问了一下,得知冯止尘的石匠技艺在皇留湾村数一数二,就想拜他为师。

起初,冯止尘并不愿意收张转祥为徒,倒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他的徒弟都是皇留湾村冯姓家族的人,他从来没有收过外村外姓人作徒弟。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张转祥是张包肉的二儿子,自己和张包肉私人关系不错,是多年的老朋友。假如这个张转祥天赋和资质不是上乘人选,学不出手艺来,一来对不起老朋友张包肉,二来也会坏了自己的名声。在有些匠人看来,自己的名声有时候比性命还重要。

但最后,冯止尘还是收了张转祥为徒,因为有一天晚上,冯止尘做了个梦,梦见张包肉来找他说,咱老哥儿俩在雁浦村可谓亲密无间无话不谈,谁都知道谁的底细。我把木匠技艺传给了大儿子张老圭。这个二儿子张转祥不能再学木匠,只好跟着你学石匠了,你就收下他吧。知子莫若父,我觉得转祥这孩子脑筋也挺灵光,跟着你能学个好石匠,不会给你丢人的。有了老朋友的梦中相托,冯止尘这才把张转祥收在门下。

张转祥跟着冯止尘学了两年手艺,石匠的一些入门技艺已经全部掌握了。张转祥的天赋和资质虽然比不上长着两个“脑袋”的父亲,但也继承了张包肉的大部分遗传基因,算得上一个绝顶聪明之人。手艺已经与师父冯止水相差无几。

大约又过了两年时间,张转祥的石匠技艺已经赶上了师父冯止尘,甚至有些方面比师父犹过而无不及,尤其是在石块上雕龙刻凤,就像父亲张包肉的木匠技艺一样,那真叫一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端的是雕龙能呼风唤雨,刻凤可展翅腾飞。张转祥在雁浦村周围十里八乡很快声名鹊起,稳坐了石匠业内的第一把交椅。

懂行的人都知道,当石匠其实是个颇费力气的营生。一块木板能有多重?一块石板有多重?木板能有多硬?石板有多硬?木匠使用的工具凿子和斧头,在木板上雕龙刻凤只要技艺好基本就行,不费多少力气。可石匠则不然,錾子和锤子等工具要比凿子和斧头沉重多了,没有一把子力气,连工具都都拿不动,别说再錾刻花鸟虫鱼山川河流这些细活儿了。所以,一个好的石匠师傅,做一件上乘的石质艺术品,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还要有强壮的体格满身的力气,要能得搬得动石头抡得动锤子。

这里需要先说一件发生在很多年前的往事。有一年,京城传下皇帝的御旨,皇宫里要大兴土木,从皇留湾村选调一批能工巧匠进京。一个荒村僻壤的小山村为什么受到皇宫的青睐,要从这里招调工匠前去施工?

原来,当年皇留湾村三考康熙皇帝的村姑凤子因为聪慧漂亮而且长着十根凤爪而赢得康熙皇帝龙心大喜,而且答应纳她为妃。不料因为凤子不明情况剪掉了满手的长指甲,康熙说她剪了凤爪而悔了婚。凤子姑娘见状羞愧难当便悬梁自尽香消玉殒。

后来,康熙得知皇留湾村一带出产质地优良的汉白玉石材,因而当地也出了不少技艺精湛的石匠师傅,这些石匠师傅清一色全姓冯,而且还得知凤子姑娘也姓冯。康熙总觉得愧对凤子姑娘,就想找个机会报答她一下。

正好这一年紫禁城三大殿的汉白玉石栏杆有的已经破损需要更换新石料,康熙下旨内务府从皇留湾村运送大量汉白玉石料进京,还颁下御旨征召皇留湾村的石匠师傅进京来完成这一工程,而且开出的酬劳非常优厚。

按说这是一件大好事,为皇家干活儿既可以出名扬万儿又能挣一大笔银子。不料,皇留湾村的石匠师傅们却都不愿意去京城,更不愿意进皇宫,也不愿意把石料运到京城。石料的开采需要石匠师傅们办理,要先从山上开采出荒石也称毛料,然后做成半成品运进京城,石匠进京后再把半成品凿刻为成品安装在栏杆上。

皇留湾村的石匠师傅为什么不愿意干这个别人做梦都梦不到的差事呢?因为这个村的石匠有个领头的师傅叫冯来元,他是皇留湾村技艺最好的石匠,而最重要的他还是凤子姑娘的堂叔叔。当年康熙皇帝悔婚,害得冯来元的侄女凤子白白丧了一条生命,那才是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哪,正是豆蔻一样的年华!

凤子姑娘死了,康熙屁也不放一个,气的冯来元害了一场大病,恨不得把康熙生吞活剥了才解心头之愤。然而,他一个无权无势的小老百姓又能把当朝皇上怎么样?也只能是打掉牙齿和血咽,别无他法。

多少年来,冯来元时时刻刻地想着为侄女凤子报仇,即便报不了仇,最起码也要找康熙讨个说法,但苦于一直等不到机会。这次康熙皇帝征召皇留湾村的石匠进京,冯来元觉得为侄女凤子报仇雪恨的机会到了,就想到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办法:不奉召!不管你是京城是皇宫还是皇上老儿,御旨在我眼里就是擦屁股纸一张。都说康熙是圣君,圣君个屁!我懒得伺候你!

眼看进京的时间到了,朝廷内务府的人一看征召的石匠师傅没有来,着了急,赶快报与皇上。康熙一听也生了气!嗬,天底下竟然有如此大胆之人,竟敢视皇上的御旨如无物,此乃典型的抗旨不遵,按律当斩!但康熙又一想,毕竟当年自己有愧于凤子姑娘,听说这些石匠师傅都是凤子的族亲,就忍下了一口气,下旨内务府再去请!要告诉皇留湾的石匠师傅们,再不奉召,杀无赦,看看你们有几个脑袋!

御旨下到皇留湾村,有几个的石匠害怕起来,赶快找到冯来元商量对策:大哥,有道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小麻雀惹不起苍鹰。咱们不过是一介草民百姓,怎么能斗得过朝廷呢?又怎么能惹的起康熙皇上呢?这一趟京城皇宫咱们还是要去,不为别的,就为那白花花的银子也得去啊!如若不去又丢脑袋又丢钱,那不是傻到家了吗?世界上有谁为钱多犯愁呀!世界上又有谁不怕掉脑袋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