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句古训: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这句话在集体化时期更有效果,激励了王屋村人流汗不偷懒。经过五六十年代的互助合作,多年的打磨,六七十年代取得显著成就。
三年灾害过去两年后,基本上兑现了公社干部刘同志“三年内解决吃饱肚子”的承诺,大家对集体化充满希望,等水库渠道一打通,就一门心思搞生产。
夏季农忙,割完了早稻,趁晚上记工分的空闲,大家在祠堂里议论开来。
“嘿嘿,有了打谷机这东西,确实快了许多,明年再添上三台,每个组都配一台,没钱就向信用社贷款。”春来是二组的组长,每天除了干活,还负责给干过活的人记工分,登记造册,年底交由会计按产值算出各家超支得钱的总帐。
冬去是四组的组长,给人记完工分,就跟春来几个人聊了起来,“哎,信用贷款,其实就是合作生产,公家出钱出物,我们出人出力,年终卖了庄稼再还货款,这方法很实用,太好了。”
米粿大叔也走过来说,“有人说,这是卯时吃了寅时粮,依我说,这是决心也是投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种合作化的生产模式,很适合我们王屋村,以后空闲出来的时间,要因地制宜,多种经营,搞一些副业来增加收益,光有主粮,只能吃饱肚子,多种一些杂粮,比如,花生、大豆、番薯、西瓜,香的甜的都有,杂粮才有滋味。”
大叔参加过许多大大小小的会议,听的看的多了,门道路子自然就多起来,对新发展模式饶有兴趣。
狗牯子听觉不灵,记工分都是由簸箕奶奶来办,听了大叔的话,她十分赞同,尤其是后面那句,深有体会。
滚人大嫂的娘家靠近河畔,属了坝上人家,栽种西瓜萝卜青蔗方面有经验,在记工分时,她插上话来说:要我说呀,我们也在靠河边的地里种青蔗子,种苎麻,留作晚稻秧田可以先种上一季大西瓜,小西瓜,轮流种植。小西瓜俗称本地瓜,主要收获红瓜子。
“好啊,河边的沙质地很适合种这些作物,以前种水稻,一发洪水就全淹没了,我赞成种蔗子。”
“我也赞成在河边种植黄麻和青蔗,黄麻剐皮晒干,留足绕绳用,其余卖给合作社,青蔗熬成红糖,平分给各家各户。”
滚人大嫂名叫施戊姣,个儿不高,性格开朗,跟簸箕奶奶一样积极肯干,也爱开玩笑。丈夫王正芳,温和老实,被人调侃成王正反,也只是笑笑而已。生了孩子的人,不再像做女儿时那样矜贵拘束。
生产队忙完了早稻收割,接着就是犁田,早稻禾基根茎太多,做晚稻田不能像做早稻田那样耙田,割了早稻翻耕一次后,稻基埋泥里,在高温下腐烂发酵,再以木滚轮滚田,人站在上面,牛在前面拉,滚平即可,过三至五天拨来秧苗就可以插上晚稻。
农忙双抢期间,供销社服务到村,送货上门,在祠堂里办起“物资交流”,有南货百货,当时村里人把用的说成百货,把吃的说成南货。如,食盐,饼干,肥皂,布匹,应有尽有。
割了早稻,插完了晚稻,接下来就是晒稻谷,同时又要种蚕豆,种豌豆,耘田,需要重新分工,队长跑腿,组长评分,真是忙了一桩又一桩。
向土地要收成,就得顺着时机来劳动,跟上节气来种庄稼。收获了花生种番薯,割了晚稻又种上了蚕豆和豌豆,还要为这些农作物除草,松土。数着日子来生产。
队长与副队长,组长又讨论起分粮食的事来,米粿大叔说,先缴了公粮,再把早稻分下去,腾出仓库来装晚稻,购粮到晚稻收割后再交,按计划行事。大叔说“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办起碾米场,村里人去一趟大队碾米,有时还要排队。”
晒谷场全是临时铲平的泥地坪,造成饭里有沙子,交公粮时谷子里难免有些泥沙,为此,大家推荐春来去与粮管所交涉,虽然春来的二哥春伟是电影放映员,嫂子是马头垇人,是公社粮管的总会计,但无济于事。
春来与粮检人员理论时说,我们村是纳粮大户,一年光交公粮就白白送给国家一万多斤,这点情面都不给,太不够意思吧。
这事惊动了公社领导,亲自来检查,仍不过关,只好再用风车吹了一次,仅交公粮就折腾了三天。公社一把手带了几个人到村里来搞调查,查明原因后,决定为村里提供两大货车的石灰,支援王屋村将泥坪晒场改造成石灰硬化的晒谷场。
村里办起了碾米场后,下一步就是要打一块结结实实的大晒谷场。
这年秋末,在戊姣婶的撮合下,按大奶奶的意思,米粿大叔终于娶了大婶,双方亲属聚一块,办了几桌酒席。
奶奶提前酿好两坛子水酒,大叔去到了十几斤猪肉,二十多斤活鱼,大娘装了两筐自己种的芹菜,萝卜,大白菜,大蒜小葱,请来掌勺的厨师,双方的亲属聚一块,喝过喜酒,就算是完了婚。
酒席那天,大婶带回来的儿子,太铁太调皮,比乾乾和二姣还小竟敢欺负人,小叔小姑和大娘,就给他取个铁蛋的外号。
大奶奶刚开始也还挺喜欢他,有个调皮的男孩,比以前那个病死的娃强多了。可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铁蛋太捣蛋,还跟二姣争吵打架,这是大家都不能容忍的事。
生产队割完晚稻,接着又要种番薯,收割蚕豆和豌豆。然后又要晒谷子,晒豆子,交购粮任务,这购粮就是议价粮,低于市场的价格。村里用这些钱,终于购买了一台手摇柴油碾米机,把在大队碾米的桂香调回村里来碾米。
这年冬季,生产队以稻谷去换蔗种,弄回来后,埋到土里,等来年开春长出胚芽来再翻土播种。
一年四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部就班地劳动,有条不紊地耕耘,跟着季节和时间,同心协力地生产,渐渐的家家仓里都储了粮。
俗话说,库里有粮心中不慌。每个人只要干好自己的份内事,有力出力,各尽其职,就可以按人口分粮,人人都有份,老人小孩稍小一些。分到花生拿去榨油,分到大豆就炒着吃或煮稀饭吃,吃过的人都知道,美味香味不一样。
各行其事,然后分享收成,这样的集体化合作方式人人受盖。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报酬,既得利益者是劳动群众。形成共识之后,生产一年好过一年,人们的生活比以前充裕了许多。于是,大叔又想到一招,就是利用村里的资源,因地制宜,创造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