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实行均田制,人口一多的话,地分得分得,就没有了啊!
这个是无解的。”
赵匡胤摇了摇头道。
均田制分的是朝廷手上的地,而这些田,是有限的。
北魏最开始实行的时候,人口还少,田地还分得完。
但到了隋唐的时候,人口飞速增长,田已经开始变得不够分了。
又加上一部分桑田,被土地兼并掉了,田地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到唐朝中期,均田制就被彻底废除掉了。
由此还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比如府兵制也崩溃了。
隋唐时期的兵役制度,是府兵制。
府兵制,和屯田制有些类似,都是平时耕种,农闲训练,战时打仗。
不同的是,府兵制不提供装备。
像屯田制,农具、种子、打仗的武器等等,都是由国家提供。
而这些东西,府兵制统统不提供,需要人自备。
比如《木兰辞》当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就是在说木兰在自备装备。
不过屯田制,由于东西都是国家提供的,所以种地的人,社会地位都比较低,也不自由。
到最后,剥削也日益加重,分成比例一度达到了官8民2的地步,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
由此在曹魏末年,大范围的屯田制被废除,后面只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小范围内进行过屯田。
而府兵制,一切东西自备,还要去打仗,社会地位较高,并且还是免税的。
但是府兵制的田,还是国家给的,所以它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
均田制都无田可分,被废除了,府兵制自然也跟着崩溃了。
于是,又回到了秦汉时期的募兵制。
募兵制,顾名思义,就是招募士兵,挑出合格的男性,定期或者终身服兵役,专门用来打仗。
相比府兵制,边打仗,还要边想着田种没种好,募兵制无疑更加专业,只不过国家的养兵成本也特别地重。
像汉武帝打匈奴,把家底都快要耗光了。
同时由于募兵制开始职业化了,于是一切都向着钱看齐,谁有钱就听谁的。
而唐朝中后期的时候,节度使的权力不断增大,甚至掌握了财政大权。
所以,募兵制的军队,开始不听朝廷的指挥,只听节度使的话了。
由此,才出现了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也都是藩镇割据的结果。
“均田制是进行不下去了,也想不到别的田制,只能不立田制了。”
赵匡胤摇了摇头道。
五代十国,是募兵制军队建立起来的,而他们所需的钱财,自然来自于那些大地主。
所以,宋朝也是在大地主势力的支持下,才建立起政权的。
这种情况下,宋朝没有办法对付大地主,也不能像之前那些朝代一样抑制土地兼并。
对于土地的态度,完全是放飞的状态。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不抑制土地兼并。
目前全国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的手上。
有很多人根本没有田,他们基本上都是靠租佃土地为生,被称之为“佃客”。
他们用地主的地种地,给地主租金或者分成。
......
画面继续。
【更绝的是,隋朝的赋税还有一个更骚的操作。】
【那就是无论你实际得到了多少田,缴税的时候要按照应授予的田缴税。】
【也就是说,哪怕一个男丁只分得了一亩露田,但实际缴税的时候,要按照80亩露田的标准缴税。】
【所以,你以为隋炀帝抢勋贵的田,分给百姓,是好心?】
【那就是大错特错了,隋炀帝的目标是为了割更多的韭菜。】
【将抢回来的田,分给那些没有得到地的人几亩,使其加入80亩缴税大军,这才是关键。】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这是把田税与算税,混合到了一块了?”
刘邦有些诧异道。
如今汉朝的税收,主要分为两种,即田税与算税。
田税就是土地税,评估土地的产量,最后十五税一,即把产量收入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税收。
若是评估的产量比实际产量低,那农民就可以偷着乐了。
若是高了,那也只能自认倒霉。
而算税,则是按照人口收税。
每个人到达了一定的年龄,无论男女、贫富,都得缴纳一定的税款。
这个隋朝所施行的税收,看起来就像是,算税套了一层田税的壳,最终收固定的税。
想清楚这一点,刘邦不由吐槽道:
“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这样做看似减少了税收的种类,但是实际上也没有区别,甚至反而有可能加重负担。
像隋朝这种“人多地少”的情况,百姓实际没有那么多地,却要交按这么多地算的固定税,妥妥加重负担。
而隋炀帝更是成功地钻了这个漏洞,让要缴税的人激增。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自古都是这样缴税的,我大隋又......何错之有!”
隋文帝故作镇定道。
对具体一个人收固定的税,这从秦汉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又不是他大隋的原创。
而且他大隋还贴心地表示,没有分到田的普通人,不用交税。
实际上如今的16亿亩田,都是按照缴上来的税计算的。
至于具体每个人分得了的多少田,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可以这么算,大概估计如今有四五亿亩,也就是说要16亿除以3到4。
而按照应得80亩田算的话,这与电台之前提到的“实际每丁得地20亩田”,也差不多。
若是这个数代入43亿亩田的话,那么就要除以10。
也就是说,到那个逆子的时候,每丁实际得地,可能只剩下八九亩了。
而这么少的地,想养活一家五六口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难怪后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农民起义了。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这就是人头税啊!”
朱元璋如此感叹道。
从秦朝,到大明,虽然拥有不同的土地制度,但有一种收税方法,还是贯彻始终的。
那就是按人头收。
每个人都需要被征收税,并且这税是固定的,不会因为收入等东西波动。
最多根据年龄、身份等等,划分一下税收的标准,但在同等的情况下,税收是一样的。
就像隋朝,规定男丁、妇女具体每个人缴纳多少税,完全不考虑其实际情况。
以至于出现家财万贯的人,和生活贫困的人,交的税竟是一样的。
以前没有电台提醒,朱元璋还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而被电台一提醒,再加上好太孙提出的“摊丁入亩”的方法,让他越看,越觉得这种情况不合理。
必须给它废了!
这些天来,他已经不顾朝堂的反对,在一些阻力较小的区域,实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这无疑引来了朝堂大臣的更加凶猛反对,但他朱重八表示,你们尽管闹吧,他会改,算他输!
而且闹得越凶,他也好看清众人,后面能够更好地拔掉朝堂当中的“刺”。
所以他现在非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
画面继续。
【当时的百姓过得有多么艰难?】
【我们可以参考敦煌莫高窟的一份文书,上面记载了唐天宝六年的敦煌县一个乡的部分户籍资料。】
【由于隋朝关于这方面的史料留存较少,而唐朝均田制基本沿用了隋朝均田制的框架,所以可以作为参考。】
【在这份文书中,就有一个叫刘智新的户主,当时二十九岁,白丁平民。】
【家里有祖母、母亲、妻子、三个弟弟妹妹,一共七口人,应授163亩,实授68亩,还有95亩未授。】
【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多的田,没有授予。】
【而这种情况,在这份文书当中,随处可见,说明在当时是常见情况。】
【并且这还是唐朝,给百姓划分了上中下不同户,不同户缴纳不同的税。】
【而在隋朝,并无这项规定,不管分得了多少亩田,都得缴纳一样的税。】
【更绝的是,分得田的百姓,又有大概率会被突然征调去修宫殿、运河,还有三征高句丽。】
【你就说,这些百姓过得惨不惨?】
【这种情况下,他们能不揭竿起义吗?】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逆子啊!”
隋文帝紧握着双手,显得十分愤怒。
从这段话当中,可以看出来,至少那个唐朝也是一样的。
但结合电台之前的消息,可以推断这个唐朝,应该比较繁盛,历经时间较长,没有“二世而亡”。
都是一样的问题,为何结局却截然不同?
说来说去,不还是那个逆子的操作?
大规模、不计代价地修宫殿和运河,还有三征高句丽,令得整个大隋根本承受不了,最后崩溃。
而后面那个唐朝显然吸取了这些教训,并没有这么乱搞,所以才维持了更长的时间,没有那么快崩溃。
所以,说到底,还是逆子的锅。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地是真的不够啊!”
听着电台,唐太宗李世民不由摇头道。
如今由于隋末大乱的原因,人口锐减了不少,但即使是这样,土地依旧显得有些紧缺。
而随着大唐的继续发展,李世民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人口同样会激增,他大唐也会面临着与隋朝一样的问题:人多地少。
人口多,意味着社会越发繁荣,但同样带来了种种问题,真当是痛并快乐着啊!
而听到后面,李世民不由一愣道:
“后面我大唐的税分级了?”
如今大唐建立没多久,虽然进行了休养生息,降低了一些税收,但具体的收税方法,还是沿用着隋朝的那一套。
而现在听到后面的税收分级了,李世民越想越觉得可行。
正愁如何,把隋朝税收当中的一些弊端改进呢?
这似乎是一种改进的思路。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七口人,却指望着68亩田过活,想想也艰难啊!”
朱元璋忍不住轻叹道。
按照隋唐时期的土地产量来看,一个人想要正常生活,大概需要七八亩田,七口人也就是五六十亩田。
这看似68亩田够了,但别忘了还要缴税。
按照应授163亩田的标准来缴纳的话,哪怕只缴纳十分之一,也足以让整个家庭的粮食捉襟见肘了。
而自古以来,华夏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以农业为主。
故而想要找一个活干,从事服务业,贴补家用,也是困难重重。
这还是在唐朝,税有分级,并且遭灾了,也有一定的赈济。
要换作隋朝,遭灾了,导致土地颗粒无收,隋炀帝对此不闻不问,反而准备继续三征高句丽,这得是多绝望。
这种绝望,在元朝末年的时候,他朱重八就体会过。
结果就是父母相继去世,兄弟姐妹也是死的死,分离的分离。
最终他在历经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后,举起了反元大旗。
......
画面继续。
【对,你找的是唐朝的史料,说明唐朝和隋朝是一样的!】
【唐朝没有崩溃,说明根本不是这个问题导致的隋朝灭亡,你说错了!】
对面那道声音显得有些兴奋,仿佛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漏洞一样。
不过,画面之人却是一脸无语的表情:
【对对对,你说得对!】
【根源还是在于隋炀帝的乱搞,这个问题,仅仅只是隋炀帝乱搞当中的一项而已。】
【花上百万人修宫殿、运河,百万人征高句丽,百万人运粮,以至于现在有人戏称他为“杨百万”。】
【而唐朝可没有乱搞。】
【哪怕是后面唐太宗“三征高句丽”,三次加起来,累计也才几十万人,并且还把高句丽打得支离破碎。】
【并且单论耕田的话,唐朝的技术还取得了一些突破。】
【就比如,唐朝出现的曲辕犁,将原来的直辕改为了曲辕,并加装了自由转动的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