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与诸葛亮续了一番离别之情后,便迫不及待将家族变故告诉了弟弟。
诸葛亮才19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怎么可能甘心上门为赘婿?
“兄长,我已经与黄家小姐有了婚约,这入赘一事如何使得?”
诸葛瑾知道兄弟心中一时难以接受,便顺着他的话说道:
“既然如此,二弟你便尽快想出一个办法,族长正在赶来南阳的路上,专程为此事而来。”
诸葛亮这才冷静下来,开始考虑此事的利弊。
不得不说,虽然是赘婿,但是吕布毕竟是徐州之主,有了这个台阶,诸葛亮想要施展抱负就容易得多。
吕布无子,他的女儿就是最亲之人,若是诸葛亮入赘,他们的孩子有极大可能会被立为隔代继承人。
这样一来,以诸葛亮的身份,倒是很容易融入吕布阵营的核心之中,身份地位有了,以他的自信,必将能以此来终结乱世。
只是,这其中有三大关隘。
第一,若是吕布并没有将孙子立为继承人的想法,而是从并州的家族中,甚至是其他地方挑选一个孩子过继的话,那诸葛亮的身份不仅尴尬,而且危险了。
第二,哪怕吕布真的立诸葛亮的儿子为继承人,但是为了防止诸葛亮这个亲生父亲篡夺儿子的位置,在吕布临终前未必不会生出除掉诸葛亮的想法。
第三,前两者都还很遥远,可是最后一个难点就在眼前。
诸葛亮的未婚妻黄氏可不是普通人,而是沔南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能以外地人的身份娶到黄家之女,这其中还是多亏了两个姐姐的帮助。
尤其是二姐夫庞山民的父亲庞德公,作为荆州影响力最大名士,同时也是诸葛亮的师父,在其中出力甚大。
若是诸葛亮就这么放弃了这段婚姻,不仅无颜面对黄家,甚至连庞家和蒯家也被得罪了个干净。
以后他诸葛亮恐怕就成了整个荆州士族共同敌视的人了。
就连他的两个姐姐在家中也会受到牵连。
在这些大事面前,诸葛亮的个人荣辱反而显得微不足道了。
见二弟愁眉不展,诸葛瑾心中不忍,开口道:
“若是二弟不想接受这门婚事,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避免。我们既然无法改变吕使君的意思,不如从另一方面着手,若是她的女儿宁死不嫁,或者说在婚前意外亡故……”
这是诸葛瑾在水上漂泊了一个月,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了。
从政者都知道一个道理,若是解决不了问题,或者问题太麻烦不愿意解决,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当前提出婚约的是吕布,那自然不是诸葛家能解决的了的,可若是将另一个当事人解决了,岂不是就能万事大吉?
在这之前,诸葛瑾其实想的是让诸葛亮假死脱身,不过这个办法太过拙劣,不提也罢。
据说吕布之女武艺了得,可是诸葛瑾相信,若是他们兄弟联手,哪怕不请外援,也能有办法神不知鬼不觉让吕玲绮染病身亡。
当然,这种事太过阴损,也不适合找外人商议。
也就是兄弟情深,诸葛瑾才将自己最阴暗的一面表现出来,要是换一个人,他是万万不可能提出这种损招的。
诸葛亮将大哥的话记在心中,却依旧摇摇头。
“哪怕能神不知鬼不觉,但是吕使君一旦产生怀疑,纵然毫无根据,恐怕也会为家族带来灭门之灾。”
诸葛亮自幼聪慧,凡事总希望能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兄长的这个主意太过冒险,他是不会采纳的,不过这个办法倒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路。
从吕家大小姐身上出手,未必需要她身亡啊!
若是吕家大小姐已经有了心仪之人,甚至是已经跟人私定终身,那吕布也不可能继续强迫他入赘了吧?
只是,这个办法还是上不得台面,并不符合诸葛亮的本意,他希望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良策,所以也没跟诸葛瑾说出来。
因为诸葛淳尚未到来,诸葛瑾兄弟也没有打算立即返回琅琊。
因为诸葛亮婚事的问题,诸葛瑾也不想拜访荆州世家,便干脆在诸葛亮隐居之地闭门不出,一心为诸葛亮想办法逃避这门婚事。
兄弟二人都是当世顶尖才俊,倒是也想出了不少妙计,比如想办法让袁术派出使者,要求吕布履行之前的婚约等等。
说着说着,诸葛亮突然对诸葛瑾说道:
“这吕家小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本来诸葛亮因为被逼,所以对这门婚事反感无比,与兄长商讨几天之后,反而对吕布以及吕布之女都产生了好奇。
从他打听到的消息来看,吕布应该就是一个只会打仗的莽夫,这种人性子高傲,不应该会强行纳婿啊,说出去岂不是会让人笑话他女儿嫁不出去,这才出此下策?
可偏偏吕布就做了,而且一来就是以大势压人,根本不给诸葛家丝毫反对的机会,不答应就灭族。
这是何等魄力!
作为一地诸侯,吕布不可能不明白“天下是世家的天下”这个道理,连皇位上的天子都因为想要从士族手中夺权,而保不住数百年的江山,他吕布有什么底气干如此逼迫士族?
平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诸葛瑾是通过两个妹夫的家族势力才找到诸葛亮隐居之地的,所以诸葛瑾来到南阳的消息很快传开。
众人皆以为诸葛瑾只是单纯为了看望诸葛亮才来到荆州,于是在几天之后便有人前来拜访。
第一位上门拜访的是诸葛亮的同窗好友庞统。
庞统是名士庞德公的侄子,世家大族出身,又天赋出众,有点恃才傲物。
再加上他长得丑,小时候曾被人看不起,稍微有些敏感,不易相处。
当他看到诸葛瑾跟诸葛亮一样仪表堂堂之时,眼神中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
在与诸葛瑾互相道过名姓之后,庞统便率先开口:
“孔明,早闻尊兄大名,既来荆州,为何不带去拜见老师和水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