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重生唐末帝,力挽狂澜
  4. 第25章 舆论战
设置

第25章 舆论战(1 / 1)


天祐四年六月二十日,斥候来报,康怀英率大军从泽州出发北上,在距离潞州四十里的野狼谷驻扎,人数至少有两万人。

与此同时,相州、卫州、沁州也有大队人马向潞州出发,加上康怀英部,总兵不下十万。

此前和康怀英一同来到泽州的,还有刚刚登基不久的朱温。

针对大唐天子已经来到潞州的现状,朱温特意在泽州会见了康怀英,并做了战前指示。

“康怀英!”

“末将在!”

“此去往北不到两百里就是潞州了,现在大唐天子已经逃到了那里,很多势力都想要归附他,朕命令你不惜一切代价攻下潞州!朕要活捉了那小儿皇帝,亲手劈了他!”

康怀英拱手道:“臣必不辱使命!”

“朕听说那个小儿皇帝到了潞州以后,居然将潞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康怀英说道:“是的,他获得了晋王的支持,在潞州大搞军队改革,获得了一定成效,也获得了一些民心。”

“想不到那小孩还有这本事……我记得他以前胆子很小,毫无胆略,怎么感觉他换了一个人似的?”

“也许真正掌权潞州的还不是他,而是节度使李嗣昭呢……”

“不可大意,你在攻城之前,多派一些细作,渗入潞州,大肆宣扬那皇帝不过是个假皇帝,再培养一些内奸,来个里应外合……”

“陛下放心,上党城内的东门守将一营指挥使赵梓舟已经被我们收买了,等到攻城时,我们大攻上党东门,赵梓舟会帮我们开门……”

“很好……”

大战在即,上党城中慌作一团,不断有流言和谣言在城中蔓延。

有人说城中的皇帝是假的,有人说上党守不了多久,有人说李嗣昭马上就要投降了。

李真派人探查,发现有不少梁国的细作在城中散布谣言。

这些谣言目前还没引发什么后果,但是却让李真压力山大。

他必须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个局面,他要让朱温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舆论战。

他叫来李嗣昭,问道:“李卿,你当昭义节度使这么久了,潞州有没有什么宣传机构?”

李嗣昭不解地问道:“何为宣传机构?”

李真说道:“官府政策施行的时候,许多百姓都不知道,每当要让百姓了解我们的方针、政策,只有在城中发布通告。”

“然而这样做受众有限,而且百姓容易受到蛊惑,因此敌人想散布谣言也变得十分容易。”

“臣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也只能动员更多底层官吏多和百姓解释。”

“那样效果太差了,而且有时候越解释越黑,而且疲于应对,朕倒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李嗣昭好奇地说道:“还请官家明示。”

“我们就在潞州创办一个宣传司,由宣传司刊发报纸,名字就叫《潞州日报》,每天更新内容,在上面刊发官府政策文书,宣传我们的宗旨、方针,战时可以用来发布战报,以及及时挫败敌对势力的谣言。”

“官家说得可是邸报?”

李嗣昭说的“邸报”在汉朝时就出现了。

汉朝时期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

当时,为了政令、军令畅通,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

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长官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情报,传送到各郡长官,这就是“邸报”。

李真说道:“你说的邸报,多是各地官府之间用来传递政令的东西,受众只有官吏,但是我的目的是让百姓。因此《潞州日报》要比一般邸报受众更广,承担的功能更多。”

李嗣昭犹豫的说道:“可是,我们很多的百姓都不识字,恐怕读不懂报纸上的字。”

“所以宣传司的职责可不只有刊发日报,还要负责聘请说书先生,每天早中晚在城中的固定位置说书,宣传政府方针政策,让宣传的覆盖面积更广。”李真说道,“不会看,总该会听吧?”

“这可能需要很大的成本。”

“朕知道,不过办法是人想出来不是?我们可以通过卖日报赚钱。”

“这能行吗?”

“城中信息的闭塞,必然会使更多百姓需要一个渠道去了解信息,他们会有很多人很乐意去买报纸的。”

“我们一份报纸就卖一文钱,光是上党城中人口就有八万,哪怕一天当中只有其中一千人买日报,收入依然相当可观,除去原料和人工,卖得好了,我们甚至能小赚一笔。”

“更何况以后我们可以把日报推广到整个潞州,整个河东,甚至全国!”

这是一笔多大的利润!

李嗣昭一听当场傻了眼,没想到眼前的官家不仅擅长治国,还擅长做生意。

“官家圣明!”

“你即刻去办,宣传司隶就属礼部,长官就称宣传使,你看你有没有好的长官人选?”

李嗣昭灵机一动:“属下有个幕僚,曾是一个先生,因学识广博,多被请去专门教达官贵人的子弟。”

“此人文笔了得,一身正气,朱温篡位时他写了一篇《讨贼檄文》,在梁国和河东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看他最为合适。”

“此人叫什么名字?”

“孙诚。”

李真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这个孙诚是谁。

也是,历史上出现的人那么多,总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留下相关的记载吧。

“好,你把他叫来,朕要会会他。”

不一会儿,李嗣昭将孙诚带到李真面前。

“草民孙诚,拜见陛下!”

一个头发花白,文质彬彬的小老头跪在李真面前。

此时孙诚不过五十多岁,却因操劳以致头发花白,看起来已经像六七十岁。

“快快请起。”

“谢陛下!”

“孙诚,想必李节度使已经跟你说了吧,朕要命你为宣传司指挥使,负责潞州的文化宣传工作。”

“草民何德何能,望陛下收回成命!”

“朕看过你的《讨贼檄文》,写得真好,你把朱贼骂的是体无完肤啊,而且骂的相当有水平!”

“陛下过誉了!”

李真继续说:“朕决定,创办《潞州日报》之后,第一篇刊登的文章,就刊登你的《讨贼檄文》,印它个十万八万的,然后卖到全国各地。”

孙诚一听,有些惶恐:“陛下,草民一时激愤,才写下此篇文章,现在看来却有些偏激了……”

“不,你骂得有理有据,义正言辞,一般人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