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讨论怎么安排这笔钱了。
沈老大喝了口白酒,激动地说:“咱家以前条件差,家里几个娃一直没入学堂,平时只靠老三空闲的时候教一教,这哪行呢?
有文化就是好,今天要不是老三脑子活络,单靠我们几个肯定就被坑了。”
沈老二也点头表示赞同。
沈砚秋轻轻叹了口气:“咱镇上阅微学堂条件不错,教书先生各个都饱读诗书。
我当年在那读书时受益良多,要不咱们就把娃送那去吧。”
老李氏仿佛勾起了伤心事,她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咱家以前但凡有些闲钱,肯定都会让老三继续去考举人的。
何至于荒废学业,使得堂堂一个秀才,最后只能窝在村里当个教书先生。”
沈老爷子眉头紧锁,紧接着猛灌进口中一杯白酒。
他一锤定音地说:“这事大家都听我的,咱老沈家五个男孩子,秋后全部送到学堂里去。
男孩子一定得有见识,将来才能干出点事。
让老三联络下,我们就送本镇最好的阅微学堂。”
阅微学堂是本镇最好的私塾,是镇上吕举人创办的,不仅办学条件优越,而且还管吃管住,不过吃住费用要另算。
所以费用也相对比较高。
当年沈砚秋得了吕举人赏识,特招入学,所以几乎没花什么银子。
但现在如果要入读阅微学堂,每个学生光一年的学费就要交七两银子。
镇子离西坡村比较远,孩子们肯定需要寄宿,吃住都得在学堂。
到时候再加上住宿费和生活费,每个孩子一年总开支就大概需要十二两。
沈家五个儿子加起来一年总共需要花费六十两白银。
这要放在以前,沈家连想都不敢想。
沈老爷子一开口,大家一致表示赞同。
老沈家的几个孙子,各有特点。
老大家的两个儿子,沈玉山憨厚老实,任劳任怨,平时帮家里忙里忙外,没少出力。
虽然年纪稍大了些,不过好在没超出学堂的入学限制,如果他自己争口气,将来考个秀才也不是没有可能。
沈玉川比较调皮捣蛋,没少领着弟弟们干坏事,读书未必是那块料。
沈家也不奢求他能考什么功名,将来能识字明理就很不错了。
不过他头脑灵活,做事精明,懂得谋算,绝不像是等闲之辈。
老二家的两个儿子更乖巧一些,沈玉湖虽然只有十岁,但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对数字尤其敏感,心算也特别厉害。
平时一个人的时候就喜欢安静地写写算算,是个可塑之才。
沈玉海纯纯就是一个妥妥的小吃货,虽然才七岁,但对吃这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哪怕是全家只吃野菜饼子的那段日子,他也能很巧妙地找到一种植物或调料,把它们放进去后让口感变得更好。
老三家的儿子沈玉辰,是这几个孙子里最小、同时也是最有灵气的。
小小年纪就已经在爹爹沈砚秋的教导下读书识字,熟读四书五经。
如果能好好培养一番,将来位列三甲绝对不在话下。
沈老爷子又倒了一杯酒,转身望着沈砚秋,眼睛里饱含着殷切期望:
“老三这两天去把教书先生的活计辞了吧,在家安心备考一段时间,等过几个月去参加乡试,搏一搏吧。”
乡试也叫“秋闱”,每三年举办一次,如果考中,就会从秀才升级为举人。
今年恰好赶上了三年一度的秋闱。
本来沈砚秋早就绝了这个念想。
但现在家里条件突然好了起来,承担这笔花销并不是难事。
他前些天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参加乡试,今天听他爹这么一说,彻底帮他下定了决心。
林氏悄悄擦了擦湿润的眼角,心里替相公高兴。
最近几个月沈砚秋每晚半夜三更都偷偷趴在案前苦读,她虽不说破,但心里跟明镜一样。
考取功名一直是夫君未了的心愿。
如果这次能去参加考试,也算是了却了他的一桩心事。
沈家其他人也点头如捣蒜。
沈砚秋如果真能考取功名回来,那沈家以后腰杆子就会更硬了,这个大家心里都有数,谁都不会阻碍他变得更好。
沈玉荷躺在摇篮里,望着她爹咯咯地笑起来。
沈砚秋把她轻轻抱在怀里,刮了下她的小鼻尖,宠溺地说:“小荷花也支持爹爹去考试是不是?我闺女真好。”
“中中中呀呀哦嘻嘻~~~”爹爹你就放心去吧,一定会金蟾折桂哒。
沈砚秋把沈玉荷放回摇篮里,扫了一遍堂屋,冲着沈老爷子和大哥二哥说道:
“咱家现在有钱了,要不把房子翻盖一下吧。
大哥大嫂和二哥二嫂一直挤在院里的小偏房,把堂屋里面的卧室让给我和婉容,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
还有爹和娘,住的那间屋子又小又潮,冬冷夏热,实在是受罪。”
见众人沉默不语,沈砚秋又把盖新房可能用到的花销给他们大致计算了一下。
在村子里盖一座三进三出的豪华大院子,大概花两百多两银子就可以搞定。
林氏也举双手赞成,和沈砚秋一起劝说大家。
沈老爷子觉得虽然有必要让大家住的更好一些,但他担心翻盖房子太吵太乱,会影响沈砚秋备考秋闱。
于是提出等沈砚秋考完试回来后再盖新房。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当前应以考试为重,其他的事后面再议。
沈砚秋和林氏这才暂且作罢。
……
每届秋闱定在农历八月,沈砚秋抓住每分每秒学习的机会,除了哄逗一下小荷花,剩下的就是读书、读书、读书……
虽然老李氏和林氏整天变着法地给他补身体,熬肉汤、煮鸡蛋、炖老公鸡,两个多月学下来,整个人还是瘦了一大圈。
看儿子这么拼命,老李氏心疼得不要不要的。
转眼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考试了,沈砚秋也到了赶考的时间。
秋闱连考三场,加起来总共九天……从初九一直延续到初十八。
再加上路上赶考的时间,沈砚秋大概需要离家近二十天。
沈家给他准备了必备的生活用品,衣服、鞋子、蚊帐、被褥……
林氏和老李氏又给他做了外焦里嫩、薄皮大馅的牛肉饼子,让他带着路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