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正说着话,小芸听见院子里狗叫声,她忙出去看个究竟。只见院门外站着一个老太太,小芸仔细一看,原来是老房子的前院儿老邻居叶二娘。小芸忙把老太太让进屋中,让了坐,又给她倒了杯水问道:“二娘,你咋这么闲着?有啥事儿吗?”老太太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小芸,二娘想求你件事儿,这不,俺家七儿媳妇儿怀孕了,可她这身子虚的厉害。她听说你这儿有鹿胎盘,想问问你,能不能卖俺们两个,回去补补身子。”小芸一听老太太是要买鹿胎盘,忙笑着回道:“二娘看你说的,那玩意儿还买啥买?我这儿还有十来个呢!一会儿我给你拿两个,都是干透的,你让七媳妇自己碾成粉,每次在红糖水里放上一小勺儿,天天喝就行,熬小米粥放一勺儿里也行!”小芸教二娘服用方法,一边让万龙去六爷那里拿两个鹿胎盘过来。
金凤一听说是七儿媳妇,赶紧八卦的插话道:“老太太,你家几个孩子?”二娘笑道:“九个,一个姑娘八个小子!俺家老九还上初中呢,他大姐都四十多了!”金凤着实被惊到了,她看着二娘说:“哎呀妈呀!生那老些呢?你这老太太真有福!”
这叶二娘也是个性格开朗,平时爱说爱笑的老太太,她见金凤愿意跟她聊天,便打开了话匣子:“闺女,啥福气不福气的,俺们那时候,也没有计划生育这一说儿,家家都滴了嘟噜地生,老婆婆生,儿媳妇也生,儿媳妇娘家妈也生,都赶一块儿一堆儿生,谁也顾不上谁!一天到晚,大的小的吱哇乱叫,可热闹死了!”金凤和小芸被老太太这话逗的捂着肚子笑,老三和大庆在一旁更是直接喷了饭。小芸笑的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哎呀妈呀!还滴了嘟噜地生,二娘你可笑死我了!”
二娘见大伙儿都在笑,忙说道:“你们别笑,那可不就是滴了嘟噜地,跟老母鸡下蛋似的,一两年儿就生一个。我生俺家老九的时候,俺家老二媳妇也生了,俺们娘俩儿一个炕头儿一个炕梢儿,抱着孩子喂奶。我这奶水不够,老九就喝她二嫂的奶,这不,现在老九对他二嫂比跟我还亲!”老太太说完喝了一口水。
金凤因为再过些日子就要生了,实在不敢笑的太厉害,赶紧捂上嘴,强忍着起身去旁边缓了缓。二娘继续说道:“这要不是赶上计划生育,我估计咋地也能凑个足球队儿!我这一辈子,光给他老叶家养活孩子了,连县城都没去过,可亏死了!俺家房后儿老张太太,人家就生了俩,老两口儿现在吃香地喝辣地,想去县城就去县城。你再看俺家,娶个儿媳妇就扒层皮,一天到晚都愁死了!这老八老九还都没结婚呢,还两层皮等着呢!”二娘一边抱怨着,一边端起水杯又喝了口水。
小芸笑着说:“可不咋滴,这八个儿子娶媳妇可是够要命的,那你这六个结完婚的儿子每月给点儿赡养费不?”小芸边说边给二娘杯里又添满了水。二娘接过杯子说道:“以前,结婚出去的,一家儿每月给我两块钱,后来,俺家老头子让他们多给点儿,存着给老八老九结婚,这打上个月,才改成一家儿五块了,大姑娘嫁出去了,可这丫头倒是知道疼我,每月也偷偷给我点儿!”说到这,二娘似乎心里舒服了一些。
小芸接道:“那还行,算上大姑娘七家儿,也有三十多块钱了!那现在老七两口子还跟你们一起过呢?他俩还没分房子吗?”二娘笑着回道:“这不去年跟郑连长说了,他答应今年东头儿新盖的那排房子,给老七分一间,现在还没盖好呢,说是也快了!”这房子的事,是二娘心里最开心一件大事儿。连里每次给已婚的年轻人分房,大伙儿都抢破脑袋,老七这间,是郑连长亲自拍板儿答应的,板上钉钉了。
正聊的热闹,万龙拿着两个鹿胎盘回到屋中。小芸找了个袋子装好交到二娘手里说:“二娘,你就拿回去给老七媳妇吃吧,不用给钱,要是不够,再来拿!”二娘乐的合不拢嘴,忙说:“小芸你这让二娘说啥好!这么贵重的东西你一给就给俩,这咋好意思呢!”小芸笑道:“咱这些年前后院住着,你跟我客气啥?再说,这不是咱自己家产的吗!又不是我花钱买的,你就拿着吧,啥也不用说!”二娘再三感谢,临走时对小芸说:“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我还得赶紧回去,贾大夫家里来个温州弹棉花的,我把那几床被褥也让他给弹了。”小芸一听,忙说:“二娘,那你跟弹棉花的说一声,给你家弹完,让他来俺家,我也有几床被要弹,再过些日子天一冷,弹棉花的就都回关里老家了,还得赶紧弹!”二娘应了小芸,转身开开心心拎着宝贝回了。
送走了叶二娘,老三看看万龙说:“咱前天说去六爷家找几本书,这会儿也没啥事儿,要不让六爷带咱俩去看看?”万龙笑着说:“我还以为你早就忘了呢!那行,咱一块儿去,正好六爷今天没跟着去放鹿。”他说完,起身去后院儿把六爷喊了过来,三个人开车直接去了六爷家。
这房子已经空了好久没人住,但六爷每隔些天就会回来把屋里屋外打扫一遍。这老爷子是个干净利索的人,见不得家具上有尘土,也见不得院子里乱七八糟的。老三这是第一次来六爷家,他看着这间家具简陋但却一尘不染的屋子,心里不觉暗暗钦佩。
六爷带他俩来到小屋,墙边有一个双开门的松木柜子,打开柜门,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柜子的书。老三和万龙瞬间被惊到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个放羊种地的农村老人,居然有这么一柜子几百本的书!
六爷看着他俩笑呵呵的说:“你俩自己挑吧,最上面一排是经史子集一类的,都是圣贤书。第二排是宗教类的,中间这两层,都是古典名著,还有几本儿外国名著。最下面两层,都是近现代文学,什么鲁迅的、茅盾的、巴金的、林语堂的,还有一些个人传记、杂书啥的。”六爷如数家珍一般给他们介绍着,这柜子里的每一本书,都有着排序和编号,这是老爷子的心爱之物。
老三看着这些书,挠挠脑袋说:“六爷,这老些书,我有点儿眼晕,也没个头绪,不知道该咋挑了!”万龙更是挠头,也觉得无从着手。六爷点了支烟,坐在炕沿上笑笑说:“那就看你想了解啥了,你想了解这世界,就看那套《十万个为什么》和《百科全书》。你想了解人生道理,就看《道德经》、《庄子》、《论语》,包括那几本佛家经典。若是要了解历史,那就看《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清史稿》之类的。不过,像《三国演义》、《水浒传》、《三言两拍》这类,也能学到不少历史知识。”
万龙问道:“六爷,不是说要打倒孔家店,孔老二的儒家文化是糟粕吗?你咋还推荐《论语》呢?”六爷笑笑说:“谁说《论语》都是糟粕?谁说孔子就等同于儒家文化?大部分人所了解的儒家思想,是后来西汉董仲舒弄个什么存天理、灭人欲,还有宋代的程昱、朱熹这些人编出来个《大学》、《中庸》,把自己搞的那套封建理学都纳入到儒家思想里,那些东西才是糟粕!真正的《论语》里面,虽然多少也有几句不适合现代的言论,但大部分都是不会过时的,从两千年前到现在,一直都是非常好的治世经典。胡适当年提出的打倒孔家店,还有后半句,很多人都不知道,人家原话是这么说的: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这话的意思是去除程朱理学那些真正的糟粕,还孔子一个清白,不让那些专制政权利用这些糟粕思想迷惑民众。康有为当时被称为“康圣人”,他居然提出把儒学改成儒教,还要定为国教,这就变了性质。《论语》本是一部很好的经典,给这帮人添来加去,弄的乌烟瘴气,还要改成个教,这不是胡来吗?什么康圣人,我看他就是个程朱理学遗毒的受害者。还有文革期间,那个提出打倒孔老二的北京师范女学生,叫什么谭厚兰的,她一个小丫头,懂个屁?完全是被四人帮造反派忽悠的,净搞一些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跑到山东曲阜组织讨孔运动,砸了好多珍贵文物,简直是造孽,可恶至极!”六爷越说越气,把烟头儿扔在地上用力捻了两脚。
他这一口气说了这么一大堆,老三和万龙听的是一头雾水,虽然也约略听过董仲舒、康有为、胡适这些名字,但完全搞不明白这些人物、年代关系。俩人一脸懵圈的看着六爷,做若有所思状。
六爷看到他二人的表情,才意识到自己说的有些复杂,以他俩目前的知识储备,估计是无法消化。老爷子笑着又说:“嘿嘿!我说的复杂了,你俩自己挑吧,这书只有自己看过,理解了,才分得清好坏对错。而且,单看一本书,未必就能完全理解,也许要看很多书,相互结合思考,才能体会出其中奥妙。”说完,六爷又点了一支烟。
老三想了想说:“六爷,我觉得我现在看《道德经》,就有好多地方理解不了,还是看鲁迅的书能看明白,我就先拿这套《鲁迅全集》吧,以后再研究别的。”他说着,便把那一摞鲁迅的书搬了出来。六爷对他说:“也好,由浅入深。说实话,这近现代,没出过啥大思想家,大文学家,能看的书没几本儿,也就鲁迅的书还算有些思想,还能看看。其他的作家,都是在嚼古人的东西,或是说些当下的新鲜事物,只能随便翻翻,就当增加点儿见识吧!总之,读书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总结,慢慢就会有条理了。”
六爷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已经有好些年不买书了。因为他觉得,世间万物和道理,古人都已说的很全面、很透彻,能把这些经典思想读懂读透,便不需要再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看那些食之无味的东西了。
万龙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选了一本《论语》和一本《道德经》,他觉得虽然会看着费劲,但他也认为只要下心思去读,慢慢嚼,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老三和万龙这边暂且先不去表,咱再说小光和苏日娜俩人。这对小情侣每天都按时去驾校上课,小光学的更是兴趣十足,这孩子天生便对机械类的东西感兴趣。此时,他们的教学进度已经到了修理间实操阶段。面对那些汽车零部件和各种修理工具,小光有如对游戏机般痴迷,常常手里拿着《汽车维修手册》,对着零部件仔细琢磨,还会不时的向老师傅讨教问题。什么开口儿、梅花、扭力扳手,什么丝锥、摆牙、套管儿、千斤顶这些工具,他都摆弄个遍,小光人生当中仿佛又开启了新领域。苏日娜也被他带的入了道儿,她一个正牌儿农大的大学生,一个整日在牧场上与猎犬雄鹰、骏马牛羊为伴的草原姑娘,竟也对这些复杂的机器产生了浓厚兴趣,整日与小光研究变速箱结构、发动机配气原理、点火正时这些东西。
负责教他们维修的高师傅,是个退休返聘的老八级工,干了半辈子的汽车维修。那个年代会修各种汽车那可是绝对的牛人,高师傅不但能修解放、东风、一发、日野、尼桑、斯堪尼亚这些大卡车,还会修各种进口的小轿车。团部各单位领导们的车,有啥问题基本都是高师傅亲自主修,小光俩人能跟着高师傅这个班,也算是命好。这老头儿对小光和苏日娜非常喜爱,觉得小光不但头脑灵活,十分认学,更懂得尊师重道,特别有礼貌。小光这孩子也比较会来事儿,隔三差五的就给高师傅整瓶五粮液,平时红塔山长顶着,弄的高师傅都不好意思了,便会偶尔喊着两个孩子去他家,让师娘给做些好吃的。这师徒关系处的是越来越好,俩人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