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五感
  4. 第126章 数据智能与数字生命
设置

第126章 数据智能与数字生命(1 / 1)


生命的缘分本是妙不可言,秦云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邀请来的演讲者,是故人的儿子。如果晚宴上,徐文泽提起自己的妈妈李新月,不知道秦秘长会不会现场惊掉下巴。

不过,种种的美妙缘分,在张全道的理论体系中,都不过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必然组合,而这种思想,在他第二天的演讲中,也得到清晰的表达。

会议当天上午九点,在国家会议中心三层,数字智能与数字生命发展趋势论坛如期举行。会场两百平,已经有近百人入座,场内布置隆重,课桌式排位,桌上深褐点缀泛金色纹路的桌布,让现场更显庄重。

会前,几位专家先在VIP休息室简单寒暄后。秦云金作为主办方数字资源创新联盟执行秘书长作开场,解读主题,抛出当下数字智能化、智慧化影响带来的核心问题,唱名今天到场主要演讲嘉宾,并介绍首位重量级大咖,物理学家、动静弦理论提出者——张全道上台。

尊敬的数字资源部曹副司长,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我是张全道,今天有幸,与大家在线下面对面交流,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下,如今以线下实体形式参与会议,已经显得尤为可贵。

今天,我们基于数字生命,进行一场小范围的交流探讨,在宏观世界生命形式,日趋有更多机器智能参与的环境下,我感觉也非常必要。

我的分享分为生命的基础,当下数字生命产生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等三块内容,与大家分享。

首先,关于生命的基础,我的理论基础是,在宇宙中,所有的物体都是能量体,以动静弦的方式结合。动静弦在能量体中,会以自身弦的状态引导出各种弦,有的弦组成了辐射流,这种辐射可能是电磁波 ,也可能是无法观测的类光体。有的弦相互抵消,形成深渊,成为能量黑洞,吸收任何物质能量;有的弦形成混杂致密的能量团状态,紧致的像浓缩的蜂蜜,连光进入都变得缓慢。

可以理解,我们人类生命的组成,正是建立在电磁波的环境下。理论上可以肯定,类光体必然也会形成类生命形式,只是,产生的物质可能是与我们形式不同的生命,也或许是与电磁波互相抵消/支撑的能量。

所以,可以预测,生命从来都是存在的。

有意思的是,对于我们地球生命而言,有意识、有效率的利用能量时间并不长,而且,地球上,存在不断的能量内耗,在小小的地球圈层,能量在以电磁波的形式,被抛向宇宙或成为类光体的食粮。当然,人类也是如此,随着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生命细胞的消逝与生长,都不过是能量重复组合的结果。

形象的说,在坐的各位,都不过是以往生命能量的重新聚合,我们人类个体,从来不是孤立无援的,只不过,因为能量小形成时间短,只能在地球这一相对封闭的星球,吸收/释放着能量,我们所有人的细胞能量/信息,可能来自同一个远古的生命,如今,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大家如果理解了以上理论,便能对生命所组成和携带的能量/信息有同步认知,接下来,我要展开说说数字生命问题,让我们深入探讨背后的价值。

数字生命其实不是近两年的话题,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兴起了一股创造新的生命形式的研究热潮。这种新的生命形式就是所谓“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

此后,对人工生命概念和人工生命其他问题的探讨,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领域的兴起,引出了有关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哲学以及伦理学等方面的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是:人工生命如何定义?人工生命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如何?人工生命研究包括哪些研究领域?什么是数字生命?数字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数字生命研究有何意义?如此等等。

以下简单介绍下人工生命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数字生命的本质。

数字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呢?数字生命是人造的生命,可实现记忆数据存储和修改,且可还原可刷新的生命形式。它是具有自然生命特征或行为的人工系统。

数字生命是生物生命与物质世界共处的桥梁媒介,数字生命是具有特定载体的生命形式,数字生命不是“克隆”生命,它只是去构造或合成生命。这一点非常重要,请大家记住,在地球上,是我们生成数字生命,在未来,探索遥远的宇宙时,或许要借助数字生命,培育人类生命。

当下,数字生命已经渐渐融入人类生活,几十年的脑神经研究说明,人类大脑适合处理叠加的复杂因素,不善于长记忆,所以,我们把巨量数据存储在外脑存储器等第三方介质上。

我随身的记忆存储设备,难道不是另一个我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堆外部设备,这些记录个人的所有行为数据,难道不是另一个我们么?

近几年,我们的研究发现,随着人类记忆体验数据的分享,人们之前的小众圈层,如今同质化严重,圈内人不仅兴趣爱好统一,习惯统一,语言风格统一,甚至记忆都开始统一,像是多人变成一人的趋势。这就形成多元人生单一化问题。

第二个是记忆错位问题。世界各地的计算中心,出现人类下载体验记忆数据时,大脑原有记忆被覆盖的问题。举个韩国的例子,有一位朴姓男子,原本是一名图书馆普通职员,在一次下载过一名陆姓飞行员的体验记忆数据后,一直坚称,自己是飞行员,而且姓陆。还有个例子,已经出现一些人,他们下载过同一个人的记忆数据后,最后与原数据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超大家庭的问题等等。

第三是伦理问题,在越来越多的数据量背景下,每一代人都会遗留下巨量的体验记忆数据,原数据的权利人死亡,相关记忆数据归属谁?以及继承人得到数据后产生的诸多纠纷现象。

以上问题的深入影响,将对世界产生不可逆的破坏,甚至崩坏,最终或早或晚导致人类毁灭。

我认为,解决办法要在宇宙中寻找。

一是,基于信息/能量的生命本质,以数字生命为辅,创造更多生命形式,应对日渐崩坏的碳基生命世界到来。

二是,更多的将人的思维能力应用到创造地外文明。如今,大家在虚拟世界构建的众多环境中,也许将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最后,也是我所期待的,需要下一代科学家去实现的,用数字智能推进科技进步发展。

谢谢,以上是我的发言。

“谢谢张老的发言,您的思想让人深受启发!您关于现实问题的研究,值得我们警惕;关于数字生命的未来,我们也坚信,会如您所说,随着人类的步伐,走向宇宙。让我们用掌声,再次感谢您的精彩发言。”秦云金总结,主持串场,引导下一位演讲人:“接下来的嘉宾,将从数字智能角度,为我们介绍脑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有请,徐文泽博士。”

各位行业领导,专家上午好!

我是徐文泽,来自苗儿科技集团脑神经控制研究院。研究院联合国防科大,中国量子研究中心,国知局高精尖知产扶持组及十余省市的计算中心,共同组建,我负责其中一项目统筹。非常有幸受邀,与各位学术大咖同台演讲,介绍我们做的一些研究。

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着一些小研究项目,恰好这个研究方向如今还算热门。

随着前二十年,前辈们在超导新材料的发现,量子技术的应用及脑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下的能量传输效率,信息传输效率都获得极大的提升。

而脑神经研究方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形成存储计算中心主导,围绕数据管理,数据传输,能量支撑,数据应用平台,数字孪生,虚拟数字生活等的完整生态,也激发了全民的创新创造热情。

我们研究所做这方向的研究,是基于苗儿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分级分层处理技术,十几年的积累,已经将大脑神经电生理运行路径研究推进了一小步,当然,也得益于神经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的协同发展。

而经过多项交叉的研究项目,以AI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加上植入的脑机接口效能提升。相关脑控技术在这基础上,可说是获得一些成果,在此也向各位专家汇报。

在深入了解大脑控制行为前,一般的脑控操作可分为3个步骤:

第一步是读脑。即通过某种手段识别大脑头皮电流变化和血液流动信息,把微弱的脑电波放大,利用计算机分析人的意图,读取人的想法。

第二步是指令转换。“脑控”系统通过计算机将人的想法转换成机器控制指令。

最后一步是指令传输。系统将转换后的机器人指令通过无线装置发送给机器人,让其按指令完成动作,从而实现由人的大脑意念输出控制信息。

以上是传统的脑信息处理方案,在大脑神经元解构之后的十余年,借着脑机接口的技术进步,已经可以直接进行简单通信,但存在诸多盲点,毕竟,人的很多动作都存在无意识和本能的刺激。这是因人的五感,和身体协调是一个整体的缘故。

进一步研究后,我们把目标转向了人的五感。能过接收五感信息,同步将脑控反馈行为协调,达到行为本能的控制实现。另外,以脑神经信息的辅助,进行动作控制的精准度。

原理大致如此,不过背后的付出还是很惊人的。下面以味觉为例:

味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膝神经节( VII)和上神经节( IX)内的节细胞,周围突分布于舌和会厌的味蕾。中枢突组成孤束止于孤束核。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脑干的孤束核。发出纤维:通过中央被盖束投射到同侧的丘脑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为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发出纤维:投射到顶叶岛盖和岛周皮质。

通过实验,我们能将不同味道元素数字化编码,让元素信号最后直接作用在孤束核,结果是试验人员作出味觉反应,如呕吐,吞咽,及非自主的流口水等应激动作反应。

在我的图片演示中,大家可以看到,通过重复实验,我们已经将离散的数据编码训练结果,提升到85%以上的真实度,也就是说,通过数据反馈刺激,就能传递味觉。

这些复杂的实验,验证了我们对脑控制机理的猜测,并有了重要的编码数据。

另外,在嗅觉、视觉、听觉、平衡觉等方面,我们也在做类似研究。以上,我用几张图片数据,展示我们的研究内容,不做更细节的解读了。

当下,经过我们深入的研究,把人的多种动作,生成模拟信号,应用在智能机器人上,通过做数据融合,最终,希望实现机器的无延迟精准脑控制,让人能通过智能机器人的感知,获得同步丰富的体验记忆数据,供人们使用,减少数据生产成本。

当然,我们的目标不止于此,我们希望探索未来的智能控制场景,让人类可远程控制智能机器人,去探索未知领域,不仅能实现多种感知反馈,也让人与机器的感知真正同步,就像拥有一个分身。

我们相信,智能机器人能以人的姿态,和适应能力,实地独自应对环境,改造环境,记录所感知信息的同时,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提供必要力量。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感谢徐博士分享,从技术细节上,让我们对脑控技术情况有更多了解,希望有更多技术成果发布,期待您描述的未来早日实现。下面,让我们有请社会学家,倪雪娇博士,从社会层面,分享她对新技术应用的现状与趋势。”秦云金介绍下一位演讲者。

倪雪娇是秦云金早年的旧识,只不过,当年的《新科技》报社副主编,之后尝试创业两年失败,选择了返回学校考研,连续读了个社会经济学的硕博,之后留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各位专家,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京大人文学院的倪雪娇,与秦秘书长是老朋友了,此次有幸受邀,分享关于数字智能带来的若干社会伦理问题,希望大家指正。”倪雪娇略表谦虚的道。

她通过调查,列举了在共产经济初级阶段的几大现象:1、少子化与人工代孕问题;2、生产资料再垄断与个体价值弱化问题;3、丰富虚拟世界内的伦理滞后问题。

关于少子化,已经是持续十年的社会问题,世界人口,自从五年前达到峰值100亿后,今年已经下降到95亿,如果不考虑人均寿命的延长,以每四年少一亿人的比例,世界人口回落到80亿,用不了五十年时间。

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问题正在突出,近日新生人口统计数据中,由家庭自然增长的比例连年下降,今年已经在90%以内,其他10%由代孕产业而来,这一比例已突破人口自然增长

第一曲线,之后,第二曲线阶段,不排除自然孕育人口比例进一步快速下降。取而代之的,除了商业化的代孕,还有诸如人工培育的参与,男女中任一方,通过自主选择匹配精子或卵子,在受精后,交给培养机构完成后续十个月的培育。

随着体外人工培育的技术进步,这一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方式降生的人类将占较大的比例。

当然,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血脉传承的伦理崩溃,人的出生增长将是因防止人类断绝延续的需要而产生。

第二个问题,在人的大脑被高度开发,运算及记忆成为生产资料之后的十余年,生产方式由物质化向数字化转移,当下,人们已经没有生存困扰。

不过,近年,一些组织通过掌握的丰富生活记忆数据资源,吸引了大量围绕其产业运营的人。其中不乏人身控制,精神控制的违法行为。但更为突显的问题是,随着十余年人类记忆的上传积累,人类个体的大脑资源价值,已经渐渐被压抑到仅供个人维持生存。

最后,关于虚拟世界的伦理问题,当大多数人沉浸在构筑虚拟世界时,虚拟世界丰富的社会生态得到最大开发,虚拟世界的伦理建设从简单几条,开始丰富起来,但因存在加密虚拟场景和个性化服务,存在大量反数字伦理问题,那些场景,成为像是阳光无法照进的隐蔽角落。

倪雪娇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遭遇瓶颈必然,需要更多科技的突破,将人类从大阳系文明,拓展到更广阔的宇宙文明阶段,实现智能生命更广的发展。

她的发言引起了文泽的兴趣,因为产生的社会问题如此严重,对文泽这种,一直沉浸在自己研究方向的社会小白,这些问题他从未观察过。其实,另一方面看,也正是这些问题,助推科技进一步发展。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