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五感
  4. 第112章 打造感知场景的供应商
设置

第112章 打造感知场景的供应商(1 / 1)


且说回冯志敏,当初在北京北漂的冯志敏,因互联网的技术变革,他所在的跨界车网经营到第8年时关停,最后,他以主编身份离开,当时公司几位高管闹得一地鸡毛,这也让他意识到,在金钱面前人性可以低劣的程度,尤其在公司没钱的时候。

志敏存款十万的目标,工作第5年实现,之后定的是百万元存款目标。他在朋友的推荐下,加入了一家短视频公司,开始了细分市场内容运营岗的职业生涯。不过在这个公司时间更短,不到5年,就因为共享模式被诟病,公司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双重压力下,技术转型为AR视频制作平台,运营岗位成了首先被裁撤的部门。因为共享理念盛行,他并没有买房,而当共享被诟病后,高房价已经成常态,以他的经济能力,也无力在京买房。

在接下来5年,他又回到汽车媒体平台从事编辑工作,经营自媒体帐号,不过,他要从传统文字编辑的固化思维转变成当时以短视频为主的流媒体,很难实现,所以他的收入朝不保夕,也让他认清了一个事实,当初鼓吹互联网技术改变世界的真相——用低成本圈住高强度劳动力,他成为世界数字化前的数字民工,不比在城市搬砖打零工的农民工兄弟好多少,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己。而当他知道,与他同期的编辑,记者,新媒体人都因产业走下坡,一个个走上打零工的生存状态,他又有那么一点,比上足比下有余的意思。

百万存款希望泡汤,而且到了40岁左右的职场年龄,冯志敏被互联网公司排斥在门外,只得选择返乡发展,好在父母在家里为他能回家发展,买了一套小两居的经济适用房,让他回家能有个自己的房子住。

如果给志敏北漂生涯做个总结,除了得到存款30几万元和因加班留在身体上的毛病,最大的收获,可能是从第二份工作结束那年,回老家看父母时,再次遇到也还单身的林艾星,当时,他和小月近6年的恋情,早已因一些琐事和生活的平淡如水,导致无疾而终。他和艾星两个多年在外打工的人,共同语言很多,因为都是单身,渐渐互诉衷肠,半年后两人就结婚,因为艾星是大龄怀孕,在2年多时间的折腾下,才有了个女儿冯宝宝。

志敏选择返乡,是在做自媒体不太如意后,想到去打造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生活场景,一部分创意来自当年接触过的旺北房地产开发公司提的——造一座楼,造一处景;他尤其记得他爸的一句话:我们这代人生活的场景和物品都快消失了,等我们老去,再下一代可能无法理解我们的生活。另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因为当时林艾星怀孕,想回家乡发展。

在回到家乡后,志敏先后考察了一些做娱乐、亲子旅游主题的民宿,都感觉以合作形式参与不太理想。

后来,因为退休后的大伯回到老家双桥镇养老,作为党龄最高的党员,从中做些工作,给志敏介绍了双桥镇分管规划的副镇长,让志敏有机会把发展特色场景的思路和他沟通。经过他邀请当初在外认识的一些投资人参与,这才有了打造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场景的机会,不仅解决父母养老问题,还让当地一些老人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受到当地政府鼓励。

当地的生活场景,经过志敏掌握的营销活动手段运营,组织多样的老幼互动活动,十几年的时间,陆续把双桥镇几个村子场景搭建完善,还有了不小名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体验记忆数据的上传,使一些分享内容成了热门话题,而四处传播的记忆数据,也宣传了那些独有的体验场景,志敏的家乡也借势成为热点项目。

赶上场景热后,志敏也成功转型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场景打造的供应商,吸引来全国各地有想要效仿的村镇考察学习,甚至有部分地区高薪聘请他去主导项目。

当然,也有很多举一反三的项目,类似高端体验场景打造,不同年龄段生活场景的打造,甚至还有太空生活场景等等。还有很多偏门项目,类似“名媛”“名人”生活体验场景。很多人是基于自己对所有新鲜事物初体验的感觉记忆上传,以此换取更多记忆数据的下载权。

因为苗儿科技与冯志敏有项目合作,借用他六十年代生活场景做研究课题,有一次难得的实地考察机会,徐永强看儿子徐文泽放了清明节假,为了能让儿子亲身感受爷爷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于是把他也带上了。

从上海到冯志敏运营的村庄,坐高铁,只用两个多小时,徐文泽在车上玩了两局脑控策略类游戏,就听徐永强说“宝贝儿,我们到了,收拾下行李。”

“哦,这么快就到了么?我还想再玩一把呢。爸爸,我能不能带着这支脑控游戏机?”文泽不甘的问。

“那可不行,来之前就告诉你了,要去体验生活的场景,你要把所有内接设备断网,外接设备留家里,这脑控游戏,下车后我也先给你收着。你可不能到地方了反悔。”永强坚持原则的道。

“好吧。没有连接的世界,该多不可思议呀。”文泽嘟囔着。

下了高铁,徐永强带着儿子,在车站坐上了去往旅游区双桥镇旺北村的定制大巴。得益于三十年前的乡村振兴政策,如今到各地村庄的公路,都是省道标准,所以一段快速路用了不到半小时,他们就到了旺北村的迎宾车站。站在车站出口,呼吸着带着泥土味的空气,他们被这里春天的朝气湿润着身心,感受着从钢铁城市的嘲杂,投入青萃乡村的清新世界。

“你好!是徐永强总么?”从迎宾休息室走出来一位面容削瘦,上身休闲西服,下身牛仔裤,大头工装鞋的中年男子冲徐永强问道。

“是的,您就是冯总吧!久仰大名,幸会幸会!这是我儿子文泽,跟着来体验体验生活。文泽,叫冯叔。”徐永强边走边搂过文泽道。

“冯叔叔好,我爸说您建了一个没有连接的新世界,是么?”文泽按自己的理解,直言道。

“哈哈,冯叔叔可没那么厉害,我只是按老一辈人的生活场景,重新还原这里罢了,等你熟悉了这里,你一定会喜欢的。走,我带你们参观参观。”冯志敏拿过他们的行里箱,在前引导。

从用当地红石块围建的特色车站出门,转过一条水泥小路,走上几十米长的小石岭便能眺望整个村庄。由近及远,近处从几个在石岭中开凿的小鱼塘,和一小块一小块菜园子铺开,与菜园隔着一条砖石路,能看到错落的红石青瓦搭建成的房子。

稍远处的一座房子边,散落着小黄狗、小鸡随地追嬉。

再远眺,能看到瓦房与瓦房的过道间隙,有三三两两或坐或站的老人,正在闲聊。

冯志敏拿着行李走在前,不时回头道:“你们慢些哈,这条进村庄的路,以前是给修了条水泥路,但是我为了凸显进村子后的直观差别,把原硬化路面重新挖走,改成现在的沙石路面了。晴天看着不错,不过清明节前后,会有雨,昨天刚下完,这沙石路小雨一下,和旁边的泥水一混合,真是没办法走了。”

“哈哈,原生态嘛,我们慢些没关系。”徐永强笑着回应,顺手搂过文泽。

“村里就这一条主路,往前有500米一直到村庄东口和一条河道相接,从这条主路,有三条南向的小路延伸向村内。我先带你们去预订的村舍,办下入住。”说着,志敏引着他们走入第一条南向岔路。

“小敏嘞,喔两个新来体念个客不?”走过几家人门口,从一个满是桔子树的院子里走出一位头发花白,精神饱满的老头冲他们比划着。

“是哦!福哩伯伯,嬷嬷你们忙完出来散步啊!”冯志敏客气的招呼。

“恩恩,刚吃完午饭,你们没吃吧!来来来,新来的客人带我屋里吃。”说着就要抢夺冯志敏手上行李的意思。

惊得志敏快速摆开行李,嘴上紧说道:“要不得!要不得,伯伯,个是屋里重要客人,我要先带去办入住,我屋里准备了饭菜的,下次!下次尝嬷嬷的手艺。”

“哦哦,是不哦,那先去办入住。”听到是重要客人,他才放下像铁钳子一样握住志敏手臂的粗糙大手。

冯志敏像摆脱了束缚的小鸡一样,一边快步向前一边说走了走了。回过头有些尴尬的道“嘿嘿,村里人还是很热情的,小文泽,你留在这的几天时间,见到本村人,老的都叫冯伯伯,年轻的都直管称呼冯叔就没问题,这个村外姓比较少。”对于村民之所以这么过度热情,志敏也负有责任。因为村里接待顾客的奖励制度,是他制定的,村民除了固定工资,按接待量增加,是有提成的,这才有见客就往家里拉的事发生。

回到志敏的住处,那是他原本祖屋,经过还原,已经修复成红石墙青瓦的农舍结构,房子虽不大,但有厅有堂,墙面经过刷白,房顶做了透光处理,显得明亮洁净,大堂正对门的香案上,摆着香火盆和一些贡品,老式的财神贴纸是贡献的对向。香案左右都是开放的敞开式后门,背后放着粮食及备用桌椅板凳等杂物,回到大厅,正面向明堂天井时不时有鸟儿吧声传入,大厅左右侧,有前后正对的四间卧室厢房,从左侧的饭桌前进到主卧东厢房,内部是现代化的酒店式床位,水泥地面倒也干净整洁。

正当徐永强要带着儿子再往里走,从隔壁传来声音:“徐总,主卧厢房您住,隔壁的厢房给文泽住哈?我把你们的行李放这边了。”

“好的,谢谢啦,你放那我们自己收拾就好!”徐永强出了主卧道。

“你们不用客气,有需要随时告诉我,现在是淡季,都不会太忙。”冯志敏补充“午饭就过来,菜都是咱们村民自己种的,你们一定要尝尝鲜。”

“好的,好的,不急。随便炒几个家常菜就好。”

“哈哈,您是贵客,一会我也陪你喝些,我去催催中央厨房准备的午餐。你们休息一下哈。”

在冯志敏离开后,徐永强带着文泽收拾了一下行李,在房子前后又转了圈。原来这个房子南边隔着一条路就是村池塘,他们刚才从北门进的房子,绕过了西厢房背后的后宅,才进的正厅,所以没看到池塘。刚才他们走的东门才是正门,出来后视野开阔,是一片正对池塘的小操场。深吸一口清草泥土味的湿润空气,让人神清气爽,再向远眺,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其中有条河将广阔的农田分成两边,延着河水下游的位置,有一座不高的山岭,将南向的河水推向了东边,消失在了视野。

“爸爸,那边有只小牛呢!”兴奋的文泽,说着正要冲向操场不远的泥泞农田。

“哎哎!文泽你等等,我们等会儿就吃午饭了,别瞎跑了。”永强一把拉回文泽,差点把自己带出几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