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万年做厨师
  4. 第12章 捏陶盆
设置

第12章 捏陶盆(1 / 1)


晚上,十月向石头介绍了钻木取火的几种方法。

还再三叮嘱,钻木取火这个东西,别看人家钻个十几秒、几十秒就钻着了,你钻上两天也不一定能钻着。这个很难,需要一定的速度和耐力,也需要一点技巧。你还是没事儿多练练,别等急用的时候抓瞎。

第二天,族长起挺早,找到石头,把他摇醒问道:“石头,你做的那个腊肉冬瓜汤,真不错,今天能不能再做一点儿?”

石头揉揉眼睛说:“能啊,也可以做点新鲜的,看您。”

“做啥新鲜的?”

族长一脸期待的问。

“比如鲫鱼茭白汤,我看到湖里鱼很多,湖边还有很多茭白,可以用来一块儿做汤,也很好吃。”

石头寻思着,昨晚大家鹿肉没少吃,火力都有点旺,今天来点鲫鱼茭白汤,刚好清清热。

“行啊,不过这两个也能做汤?”

族长表示怀疑。

“能,还很好吃。只是洞里本来就只有三五个陶盆,昨天还弄打了两个,还有两个不能用的,陶盆不够用了啊。”

石头也是刚想起没陶盆用了,于是说道。

“那简单,烧呗。”

族长并没把烧陶放在心上。

“您让我跟彪子他们几个一块儿烧陶吧,烧一些适合做汤的陶盆。”

石头向族长请缨。

“烧陶器你也会?”

族长看着石头问。

“慢慢学呗,做了这么多锅汤,也烧坏了两个陶盆,多少有一点体会,知道什么样的陶适合做汤。”

石头诚恳的说。

“也是,那你们这几天就烧陶吧。做不了汤,咱们今天吃啥呢?”

族长已经把石头当厨师了,向石头问菜谱。

穿越四天后,石头从一个标兵转职成了厨师。

“今天就吃烤鱼吧,换换口味儿,腊肉不容易坏,不着急吃,不好打猎的时候可以救急,您看行吗?”

“行啊,今天就吃烤鱼。”

族长爽快的同意了石头建议。

吃过早饭,族长还是把族人分成四组。

族长他们去打渔,猴子他们去拾柴,石头他们去烧陶器,还有一组去采摘野果野菜。

也有不同,手串和小芳来到石头他们组。

几个人投脾气,配合也越来越默契,班子就这么固定下来了,齐活。

几个人先把松蘑晾到了洞外,接着开始商量烤陶器的事儿。

“烧陶简单啊。去小溪里翻石头挖点泥,捏一下,晾干,再放火堆里烧一下,完事儿。”

了然于胸,看来彪子没少烧陶器。

“咱们做汤用的陶盆,就是这么做出来的,太不结实了,一晚上烧坏了两个,还容易烫伤人。”

石头说道。

“确实容易坏,昨天我就烧坏一个,不过你有什么办法吗?石头。”

小芳昨天就差点被烫伤。

“大伙儿一块儿想想办法呗。这是昨天烧坏的那两个陶盆上的陶片,大家看看。”

石头说着拿起两块碎陶片。

“这块儿是小芳那陶盆上的,烧两锅汤就坏了,这个就烧了好几锅。”

大树指着两个陶片说。

“这片用的土,比这一片要细一些。”

手串拿过两块陶片,仔细对比着。

“这细土陶好像更禁烧一些。”

石头说。

“那我们去找细土来烧呗。”

小芳提出建议。

“去哪里找细土呢?”

首串将问题进一步细化。

“是啊,这山上全是石头,小溪里的泥已经是最细的了。”

彪子说道。

“那就去山下看看呗。”

石头提议。

“好啊。”

大家都同意。

想要烧出好的陶器,第一件事就是找细黏土,高岭土当然最好,只是可遇而不可求。

胶泥也很好,但也不好找。

前两者都没有的话,红黏土也凑合。

红黏土颜色越红越好,颜色越红,含铁量越高,高温之后越结实。

实在不行,黄黏土也能用。

细黏土要去哪里找呢?

神级沙盒游戏《我的世界》告诉石头,细黏土要去河边找。

河里有多年沉积的淤泥,经强压、潮湿的环境,可能形成胶泥。

而且河流下切河床,岸边土层更容易分辨。

几个人拿着筐,顺小路下山来到湖边草地,一会儿看看这儿的土,一会捏捏那儿的土,都不太理想。

穿湖而过的小河,上游满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流水清澈见底,下游河床明显多了些泥土。

石头故意把他们往河下游领。

“大伙儿小心点儿,河中心为界,那边就是泥人的地盘,别看他们大脑袋啷叽的,撇石球老准了,还会用草绳兜着扔,扔的又远又准!”

来到下游河岸边,彪子提醒着。

气候转暖,湖两边大山里又多了几个部落,河这边石头他们独大,毕竟“坐地户”、“地头蛇”。

河对面有几个部落,上游有虎族,河中游是水族,泥人在河下游。

三族之中,这个泥人部落最为凶狠。

两个部落也碰过几回,互有伤亡,就形成了隔河而治的默契。

顺着河岸走,在一处河床下切比较深的地方,石头发现了红黏土层,土很红,也很黏,但里边还是有些小石籽。

这红泥经过处理,应该能用。

再往前,手串他们还发现了胶泥,就在一个回水湾。

雨季已过,胶泥干涸龟裂在河床上。

这河岸上的胶泥呈灰黄色,应该是涨水时候冲来的,没有任何杂质,细腻如面粉。

这些胶泥好是很好,就是不多,只有几块儿,估计只够做三四个陶盆。

至于高岭土,暂时就不要想了,现在已经是运气爆棚,还要啥自行车。

在哪儿捏陶,又在哪烧陶呢?几个人展开了讨论。

“直接把土装回山洞吧,去那边捏陶烧陶,有水有火有山洞,都方便。”

彪子提出建议。

“在山上是方便,就是太沉了,这可比拿盐上山沉的多,也远得多,还要来回几趟。不如直接在这捏,在这儿晾,在这儿烧。”

大树提出了新建议。

“在这直接捏确实方便。可陶盆晾干要三五天时间,在这里晾的话,下雨了怎么办?”

手串提出了疑问。

“在那边土坡掏个洞,把陶器晾在里边。反正捏完的陶,最好也是阴干,晒干的容易裂。”

大树把建议进一步细化。

“我觉得行,这里取水也方便,烧成陶器拿回去也轻便不少。”

小芳当然赞同大树的说法。

大家也都认同大树的主意。

石头又暗自感慨:他们真的很聪明。

主意打定,开始捏陶。

石头他们仨糙老爷们儿捏红黏土。

两个姑娘手巧,捏胶泥。

之后,每个人找了一块石板,之后把红黏土和胶泥用小筐装到身前。

胶泥是干土块状,得用石块碾碎,再加水。

俩姑娘在石板下垫了一层杨树叶,防止胶泥土落地上。

红黏土很硬,石头他们仨把红黏土里的石头挑了一遍,一块一块捏,一块一块的挑,很仔细。

为了增加耐热性,在一部分陶土中加入了河沙,很细的河沙。

也有部分没加,想看一下差别是不是很大。

接着就是盘条法制陶。

石头先压出一个圆泥片,薄厚尽量均匀,这就是陶盆底。

然后把泥搓成泥条,盘在盆底边缘,粘接处捏实,把盘条捏薄,再接下一根泥条。

盘旋向上,高度合适收口。

筛黏土挑石头很费时间,捏陶器很快,不一会儿,一个陶盆就完成了。

石头又找了根树枝,比较直的那种,剥去树皮,沾水之后,把盆内外壁尽量刮平。

“讲究哇,石头,还用棍儿刮一下。”

彪子看着石头捏的陶盆说。

“那必须的。”

石头也不客气的说。

彪子他们很快也学着讲究起来。

两个姑娘很快捏完四个陶盆,还用剩下的胶泥捏了几个小陶碗。

石头他们这边陶盆也捏好了,一人捏了两个,一共六个,加上胶泥陶盆,一共十个,应该够用了。

姑娘们怕烧坏的太多,又用红黏土多捏了两个陶盆,还捏了几个陶碗。

他们他们三个各找了一根粗树枝,去山坡掏洞。

好在是土坡,石头不多,土方施工难度不大。

没多久,三个洞就掏好了。

土洞不小,足够装的下这些陶盆、陶碗。

大家把陶盆、陶碗捧到这三个土洞,盖好树枝,完活儿。

收工,回家!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