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与太妃在前两个月才刚刚成婚,太妃是吏部尚书陈贵的孙女。
这场婚事是王庆一手安排的,本来王庆想让太子在世家中挑选一嫡女成婚,结果一场大病,拖延了时间。两位王爷入京述事,也惊醒了他。立马给太子安排了非世家豪族出身的吏部尚书孙贵的孙女来做太妃。
太子听到这话,当即两眼发光。
太子穷啊,婚后两个多月了,除了成婚时,之后也没给她几件像样的首饰。
按照大夏俸禄制,太子一年十万两白银的俸禄。对于底层官员跟乡间士绅来说一年十万两是个很高的收入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更是一个不能想的数字。
但是对一位太子来说,十万两一点不够。毕竟大夏的祖制要求,皇室子弟的亲兵与内侍的俸禄都是皇室子弟自己发放的,不走帝国财政。
这样做有两点好处。
其一,国家只需要正常发给皇室子弟俸禄即可,节省了财政压力。
其二,每一位皇室子弟的亲兵与内侍不再因为他们是皇室子弟而奋勇保护,而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与家庭来保护他们。毕竟一个主公被刺杀的亲兵是没有人再愿意启用他们。
更何况,大夏皇室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这些亲兵内侍为了保护主公而战死者,每家抚恤不得低于一百五十两,其子有资格可进入太学或禁军。
太子的东宫中有内侍一百三十人(包括太监、宫女、煮饭的、做菜的,喂马的等),亲兵二百人。这些人每年的俸禄加起来每年就五千两。
再加上东宫每年的饮食花销也超过六万两,剩下的三万来两银子还要在皇帝过生日的时候送礼,每年过年的时候还要给上京外城六十五岁以上老者送点米面肉菜以及布匹,上京外城孤济院的孤残等人员也要送米面肉菜布匹。
要不是随太子封号下来的还有一座在皇城郊外皇庄,每年让太子收入三万两。太子一年就得亏个万把千两白银。
有了皇庄每年还能攒个一万多两白银,辛辛苦苦攒了十来年
这次太子大婚,就全干进去了。
当然婚礼的费用不是很高,但是按照大夏礼治,太子成婚是要普天同庆的,外城的流水席就摆了三天。
现在的太子那是见到钱财就眼红。特别是这一库房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的白银黄金箱子,遍地的珠宝首饰古玩字画。
现在王凌让太子随便拿点,太子恨不得自己力能扛鼎,将库房搜罗一空,可惜他没有这个能力知道吧。
而且太子也知道王凌就藩,需要大量的金银来稳定一郡的政治稳定与治安稳定。
所以太子王蒙收敛了自己的红眼,将几个大件古董以及十几件首饰搓成一堆,“三弟,大哥不贪心。我就要这几件古董跟首饰了,古董可以充充门面,危机时刻还能拿出来卖了顶一下。首饰的话给太妃,毕竟成婚几个月了我还没送过她东西呢。”
“这样啊,那你多挑几件首饰带回去呗,反正我除了当钱使也没别的用处。”
王凌又拿起几件玉制首饰放到太子的那堆东西里面。
“你留着吧,毕竟汉王妃还没有着落呢。”太子坏笑着说,“要不要让太妃帮你找找。”
淮阳王与汝阳王也各自挑选了几件古董跟字画。
三人没有动那摆满库房的金银,都想着留给王凌作为在青阳郡的花销。
等三人挑选完各自喜欢的东西后,王凌大手一挥,全部的金子跟玉器,跟一半的银子被收入到储物戒指中,储物戒的空间瞬间就被占据了一多半的空间。
王凌立刻让人将管家叫来,指着剩下的百万两银子,“我初三会带走这些一部分的白银,剩下的六十万白银你在京城找一些大商人,用这些去他们手中购买大米。到时候太子会找人把粮草给我送来。”
虽然大夏此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粮食价格还不是很高,一石糙米一两银子,一石大米二两银子。
六十万两银子可以购得大米三十万石大米,再加上王凌拉着的四十万,去青阳附近的郡购买粮食。五六十万石粮食,加上戒指中上百万的白银,拿出其中一部分就足够在青州堆出一支不怕死敢搏命能打仗的部队了。
……
六月初三,就藩之日,这一天千盼万等终于是到了。
这天上午,一支长长的队伍在京城郊外等待着太子与他们主公聊天。
由于王凌以前不喜欢豢养亲兵,到头来能与他一起就藩的队伍只有百余人,三十位技击士、五十名亲兵,二十位内侍。
但是在郊外这是太子带来给王凌的人马,是京城禁军。
王凌初二的时候便去找了一下自己的父皇,因为人手实在不足,只好向皇帝要了一支二千人的禁军队伍。
当然要了这支队伍是要放血的,这支禁军每在藩地一个月,王凌便要向皇帝缴纳五千两银子。当然禁军的俸禄也是要王凌负责的。
二人在郊外紧紧握着手。
“大哥你放心,在外面有我呢,放心的在朝堂上跟世家干便是。”
两人分别后,王凌便率领这一支长长的队伍向着帝国北部而去。
很快队伍便消失在远处,太子摸了两把脸,在亲兵的护卫下返回了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