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故事在民间
  4. 第345章 更夫走夜路,见女子鞋不沾泥有蹊跷,撒把糯米逃过一劫
设置

第345章 更夫走夜路,见女子鞋不沾泥有蹊跷,撒把糯米逃过一劫(1 / 1)


明朝末年,南京府定海县有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子里住着一户姓高的人家,男主人高全德是一个更夫,妻子李氏温柔贤淑,儿子高子明勤劳孝顺。

高全德是一个更夫,夜晚打更,白天只睡两三个时辰,然后去山上打柴卖钱。

李氏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子,在家里纺线织布,做鞋子去集市上卖,补贴家用。

高子明聪慧伶俐,五官清秀俊朗,而且心地善良,也很孝顺,从小就知道心疼父母,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他还会时常帮助村子里的孤寡老人砍柴,收庄稼,打水等,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一日,高子明去河边割草,看见几个放学的孩子在过桥,其实那桥就是一根木头搭建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独木桥,孩子们摇摇晃晃的走在上面,看起来让人胆战心惊,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河里。

这里的河水虽然流淌很缓慢,但是有两米多深,几岁的孩子掉进去也会很危险的,高子明看到这种情况,就想着在河上搭建一座木桥,这样孩子们过河就容易多了,也不会有危险了。

他是一个行动派,想到的事就会立刻去做,从不拖泥带水,于是他每天上山砍木头,然后一根一根地背到河边,村民们不解,问他干什么,他就说了自己的想法。

有人劝他还是不要浪费力气了,那个独木桥走那么多年了也没有出事,他这是杞人忧天,还有人嘲笑他自己又没有孩子要过桥,干嘛多管闲事,不过也有一些好心的村民,主动过来帮忙。

高子明为了架桥,起早贪黑地忙碌,高全德得知儿子在架桥,也很支持,抽空去给儿子帮忙,两个月后,一座崭新的木桥已经坐落在村东的那条小河上,那些有孩子的人家都说高子明干了一件大好事,以后刮风下雨他们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会掉进河里了。

高全德夜晚打更,白天砍柴,睡眠时间很少,高子明心疼父亲,多次要求替父亲打更,可父亲心疼儿子,又怕夜里招惹不干净的东西,所以不同意他代替。

一日,高全德卖完柴火,就往家赶,可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大雨,他浑身都湿透了,秋天的雨水是冰凉的,回到家里就染了风寒,浑身发冷,身上滚烫,高子明见状,赶紧去邻村给父亲请来郎中诊治。

郎中开了几副汤药,临走时重点交代,一定要避风,不要到外面去,高子明送走郎中,又给父亲熬药,吃过晚饭外面的雨还没有停,不过下的不大。

天一黑,高全德就要起床去更房,却被高子明制止了,说道:“郎中说让爹爹避风,不要出去,这样身体才能快些恢复,打更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打更看似简单,其实不是一个轻松活,更夫不但要胆大心细,还要能吃苦耐劳,为了能给村民们报告准确的时辰,不能有半点马虎,一般都是用点香的方法来确定时辰,在一定的时间内要走完自己负责的区域,才能到更房里休息一下,但不能睡觉。

打更人除了要准确地给村民们报时外,很多时候还会帮助村民们干一些其他事情,如果有人半夜生病,尤其是男子生病,女人外出不安全,就会让打更人帮忙去请郎中,高全德做更夫二十多年了,够胆大心细,时辰掌握的也非常准确,干起来得心应手。

他担心儿子太年轻,没经历过事情,夜里有什么状况怕吓着他,也怕他把时辰报错了,于是就说道:“不行,今天还下着小雨,你就不要去了,以后我带你几次,你才能单独去。”,说着,高全德就去拿雨衣,准备穿上出门,却感觉眼前一花,差一点晕倒。

高子明赶紧扶住父亲,把他扶到床上躺着,不由分说,戴上斗笠,拿起雨衣就出了家门,他来到更房,拿起铜锣和梆子就开始走街串巷,给人们通报时辰。

高子明在管辖的区域转了一圈后,就回到了打更房,点了两炷香,就到了二更天,他嘴里喊着:“关门熄灯,小心火烛”,又点了两炷香,就是三更天了。

此时雨越下越大,高子明把灯笼挂在胳膊上,一手拿着铜锣,一手拿着梆子,口里喊着:“三更已到,平安无事”,他走到一个房屋拐角的时候,一阵冷风吹过,他不由的打个冷战,继续往前走。

突然,他听到有一个女人声音在叫他,“更夫!”,这三更半夜的,怎么会有女人的声音,高子明立刻警惕起来,他听父亲说过,半夜三更容易撞到不干净的东西,想到这,他浑身的汗毛都竖立起来了,头皮子发麻,心里念叨着,“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他强作镇定,继续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喊:“三更天到,平安无事。”,刚走几步,那个声音就又响了起来,“更夫,等等!我丈夫病了,你可否帮我请个郎中来?”,这下,高子明听清楚了,这是村里赵老太的声音。

高子明回头,就看见赵老太站在雨里,头上戴着一个斗笠,朝他走了过来。赵老太说她丈夫病了,让他帮忙去找郎中。

高子明说道:“你赶紧回去吧,我去替你请郎中。”赵老太赶紧道谢,然后就跑回家去了。

高子明大步朝更房走去,一边走一边报着时辰,他放下铜锣和梆子,提起灯笼就去了邻村,走到村子西头那座破庙的时候,雨下的就更大了,然后就是一阵阴风吹过,不知怎么的,他心中有些发慌,不敢往周围看,目视前方,大步往前走。

突然,一个人出现在他的视线内,他仔细一看,一个白衣女子站在路边哭泣,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冻得瑟瑟发抖,那姑娘见到提着灯笼的高子明,哭着说道:“我家乡遭受灾难,我已经无家可归,小哥,求求你救救我吧!”

高子明见她冷得发抖,赶紧把头上的斗笠取下来给她,说道:“下这么大的雨,你赶紧戴上,要不淋坏了身子。”

那女子并不接斗笠,而是说道:“我一个人孤苦无依,如果小哥不救我,我也不想活了,淋坏了岂不更好。”一边说,一边用手摸着脸上的水。

高子明是一个心善之人,无论遇到谁有困难,能帮一把他肯定会帮的,见这姑娘说得如此可怜,他就掏出身上仅有的几文钱递给那姑娘,说道:“我身上就这么些钱,你先拿着应急。”

谁知那姑娘并不要钱,说道:“我看出小哥是个善良之人,我愿意嫁给小哥为妻,伺候你一辈子,这样我就不用再四处流浪了。”

高子明没想到她会这样说,自己虽然很想娶妻,但一个来路不明的女子,怎么能说娶就娶呢?但又不好直接拒绝,说道:“我还有事,先走了。”那女子赶紧就拉住了高子明提着灯笼的手。

高子明被这女子拉住,感觉有一股寒意传遍全身,身体好像掉进了冰窟窿,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突然,高子明感觉到脊背发凉,头皮子发麻,因为他看见面前这个女子的脚上没有泥巴,那两只脚根本没有沾地,而是悬在空中。

高子明听父亲说过,脚不沾地的是鬼,而不是人,他用力想甩开女鬼的手,却被她抓得更紧了,她悠悠说道:“难道小哥嫌弃我不够美吗?请小哥仔细看看,我可是美若天仙啊!”那女子的脸就要凑到他脸上。

高子明从更房出来的时候,为了以防万一,他抓了一把糯米揣进了兜里,此时,见到女鬼得寸进尺,他急中生智,掏出一把糯米就朝女鬼的脸上撒去。那女鬼惨叫一声,变成了一个骷颅头,随后又恢复了人形。

女子跪在高子明面前求饶,说道:“我没有害你之心,我刚才是试探你的,你是一个好人,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

原来,此女名叫刘莹儿,苏州人氏,生的是貌美如花,很多人都想娶她为妻,一个大户人家的老爷拿了很多聘礼到她家中,要娶她做小妾,父母为了钱就答应了,而她根本不愿意,因为她早已和一个穷书生私定终身了。

那个大户人家的老爷得知她和那个书生有染,就派人害死了书生,书生死的时候,她已经珠胎暗结,为了保住腹中胎儿,她就从家里逃跑了,不知走了多久,就来到了这里。

在一个时辰之前,她在这旁边的破庙里拼尽全力生下一个女婴,自己却离开了人世,如今她变成了鬼,无法抚养孩子,就来到路边想找一个善良之人抱养她的孩子。

三更半夜的,又下着雨,她没有看到一个过路的,正当她想去其他地方找寻的时候,就看见高子明提着灯笼走过来了,她不知道这人是恶人还是善人,于是就上前试探……

刘莹儿跪在地上哀求道:“通过我刚才的试探,知道你是一个大善人,求你收留下我的女儿,我下辈子会报答你的大恩大德的。”

高子明本就心善,喜欢助人为乐,听了女子的遭遇,他非常同情,恐惧心也没有了,说道:“你起来吧,带我去抱孩子。”女子赶紧作揖感谢,带着他就来到了附近的破庙里。

高子明用灯笼一照,果然看到一个女子已经死亡,那个小婴儿就被她紧紧地抱在怀里。

那婴儿被紧紧抱住,她看见亮光,突然就哇哇大哭起来,高子明轻轻一掰,那女子的胳膊就松开了,他把孩子从女子怀里抱了出来。

孩子一到高子明怀里,就停止了哭泣,这个小婴儿浑身冰凉,高子明赶紧解开衣服,把她揣进怀里,又对那刘莹儿说道:“我现在要去请郎中,你先在这里呆着,明天一早我就会来埋葬你,让你入土为安。”刘莹儿赶紧跪下谢恩。

高子明想到赵老太的丈夫还等着郎中去看病呢,就一手抱住孩子,一手提着灯笼,一路小跑地来到郎中家里,郎中见他抱着个刚出生的婴儿,就问他是怎么回事?高子明怕郎中害怕,就说是在路边捡的。

郎中跟着高子明来到赵老太家里,已经是五更天了,高子明就抱着那个女婴回家去了。高全德夫妇一看儿子的怀里抱着一个小婴儿,就吓了一跳,赶紧问他缘由?

高子明就把昨夜三更遇到刘莹儿鬼魂一事说给了父母,他们一听也是感觉不可思议,高全德说道:“这个刘莹儿太可怜了,既然我们知道了,就不能让她曝尸荒野,要赶紧入土为安,也好让她早日投胎转世。”

高全德就买了棺材,和高子明一起把那刘莹儿安葬了,村子里的人知道此事之后,无不竖起大拇指夸张,说高家父子真是大善人,积了阴德了。

不知为何,高全德的病情本来很严重,可他去埋葬了刘莹儿之后,身体一下子就好了起来,也不怕冷了,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高全德夫妇就生了高子明这一个儿子,他们一直渴望有一个女儿,如今得到这个女婴,心中就十分欢喜,给女婴取名高枝枝,希望她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高德全病好了之后,高子明就不让他去打更了,说让他在家里好好歇歇,可高全德不肯,他都干了二十多年了,要是不让他干,他就觉得浑身难受,高子明拗不过他,只得让他去打更。

如今家里多了一个婴儿,李氏每天都要照看婴儿,白天就没有时间纺线织布,做鞋子了,只能等到晚上,婴儿入睡之后再做,高子明心疼母亲,就不让她熬夜,说道:“我白天多砍些柴就够了。”可李氏并不听他的,依然是起早贪黑地干活。

一日,天降大雨,电闪雷鸣,高子明就让父亲在家里休息,自己去打更,这一夜,好像是谁惹怒了了天公,雷声震耳欲聋,暴雨如注,狂风暴雨一直下到第二天早上才停歇。

李氏做好早饭,却不见儿子高子明回转,高全德就去打更房找儿子,结果让他看到了这一辈子最难忘,最痛心的一幕,此时的高子明躺在地上,身上的衣服已经成了碎片,皮肤又黑又紫,脖子上还有一道道伤痕,一看就是被雷劈而死。

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就这么突然没有了,高全德夫妇的天都塌了,李氏几度哭晕过去,高全德好像是痴呆了一样,一句话也不说,默默的为儿子办理后事。

由于高子明是年轻人,又是以这种方式离世的,所以尸体不能在家里过夜,当日就要埋葬,高全德忍住悲痛,去给儿子买了一口上好的棺材,就把他入殓了。

埋葬高子明得时候,周围村子里的村民都来观看,高子明的死让大家惋惜不已,说高家一家人都是好人,不明白为啥会遭此厄运?这老天爷就没有长眼睛吗?

这时,有一个老道士走进人群,说道:“人各有命,富贵在天,天命不可违啊!”。

众人不解,便问老道士,说高子明修桥补路,帮助孤寡老人,埋葬一个外乡女人,收养女婴……好事做了一箩筐,为啥年纪轻轻就被龙王收走了?这也太没有天理了?

老道目光扫过众人说道:“善恶到头终有报!”说完,就飘然而去。

此时,丞相府里灯火通明,丫鬟婆子们都忙忙碌碌,气氛十分紧张,一间屋子里传出女子痛苦的叫喊声,稳婆急得满头大汗,孩子就是不出来,原来是丞相夫人难产,已经几个时辰了,依然没有生出孩子。

老道士来到来到丞相府外面,就看见房顶上飘着一团黑影,他轻轻吸了一口气,那黑影就站在了他的面前,老道对黑影说道:

“你前世欠下的孽债太多,本来你要还五十年才能解脱的,不过今世你做了太多的好事,已经抵消了剩下三十二年的孽债,而且还积下了很厚的阴德,所以玉帝开恩,让你投胎转世到丞相之家,一生下来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为何迟迟不去投胎?”

那黑影说道:“我今世的父母失去儿子,肯定会悲痛万分,我舍不了他们啊!”

老道说道:“你和他们今生缘分已尽,来世再续吧!”,黑影听老道这么说,就飘然而去,丞相府里终于传出孩子洪亮的哭声。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夫人生了,是一个大公子!”稳婆兴奋地给守在门外的王丞相报喜,王丞相冲进产房,抱住儿子喜极而泣。

王丞相五十岁喜得贵子,文武百官都来贺喜,大家见这孩子眉目清秀,天庭饱满,纷纷夸赞将来必成大器,听得王丞相合不拢嘴,给儿子取名叫王天赐。

转眼十八年过去了,王天赐已经长大成人,他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又高中状元郎。

此时南京府定海县三年大旱,饿殍满地,民不聊生,皇上钦点王天赐去定海县赈灾,救助灾民,他来到定海县,看着饥荒挨饿的百姓,很是心痛。

王天赐下令免除徭役,开仓放粮,对那些囤积粮食,坐地涨价,大发国难财的奸商和各级官员严惩不贷,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人们都说王天赐是老百姓的父母官。

一日,王天赐去下面体察民情,天空突降大雨,他就敲开了村子里一户人家的大门,开门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女,长得清秀可人,不知为何,他的心头猛然一紧,这个女孩子似曾相识。

女子把他带进屋里,屋中有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女子说是她的父母,王天赐赶紧作揖行礼,令他奇怪的是,这两个老人也好像在哪里见过?但又想不起来,感觉很是蹊跷。

回到县城之后,王天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眠,他怎么都想不通,那一家三口怎么会如此面熟,还有一种亲切感。一直到三更天,王天赐才迷迷糊糊地睡着,这时,一个老道士站在他的床前说道:

“那户姓高的人家就是你前世的家,两个老人就是你前世的父母,那个女子是你前世救下的女婴,月老已经把你俩的名字写在了一起,今生注定你要与高家再续前缘。”老道士说完就不见了,王天赐也从梦中惊醒,感觉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王天赐赈灾有功,皇帝让他留在南京府定海县做了县令,命他在三年时间内把定海县治理好。

他上任之后,就立刻去高家提亲了,村民们得知此事,都说这是高全德积了八辈子阴德换来的,女儿居然被知县大人看上,而且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前途不可限量。

高全德夫妇开始推辞,说自己一个普通老百姓,怎么能攀上这样的高枝?可最终还是被王天赐的诚心所打动,答应把女儿高枝枝嫁给他。

二人成婚之后,夫妻恩爱有加,把高全德两口子也接到了县城一起居住,一年之后,高枝枝生下一个女儿,又过了两年,高天赐把定海县治理的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皇帝就把他调回了京城,官升二品。

高全德老两口也跟着女婿女儿来到京城生活,夫妻二人对高家,王家四位老人都非常的孝顺,为他们养老送终。

王天赐和高枝枝一生孕育四子一女,四个儿子都是三品以上官员,女儿贵为娘娘,夫妻二人一生荣华富贵,无疾终老。

各位看官:本故事与迷信无关,主要为了宣扬民间文化,教人为善。

故事中的高家一家三口,他们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按理说应该得到好报,可是高子明却在十八岁就意外去世,很多百姓都不解。高子明上辈子孽债太多,可他这辈子做了很多好事,不但提前还完了孽债,而且积累了厚厚的阴德,老天爷就开恩,让他到丞相家里投胎,从此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高全德夫妇失去儿子,看似是很不幸,但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的养女高枝枝嫁给丞相之子,老两口老有所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一切都是有因果的,不能强求,总之,好人最终会得到好报,大家觉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评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