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故事在民间
  4. 第92章 女子成亲,道士装醉误入新房,悄悄说道:熄灯后再洞房
设置

第92章 女子成亲,道士装醉误入新房,悄悄说道:熄灯后再洞房(1 / 1)


沈员外是苏州城有名的丝绸商人,家中已经积累了万贯家财,其实沈员外今日的成就都是他白手起家干出来的,是妥妥的富一代。

沈员外的父亲只是个走乡串户的货郎,但他长跑四外,见识多广,儿子十三岁的时候,他就把儿子送到苏州府最大的丝绸庄里做事,加上沈员外聪明好学,几年时间就掌握了做买卖的秘诀,于是就辞工单干了。

他从摆地摊开始,经过十几年的辛苦拼搏终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就在苏州府买下了一个店铺做门头生意,那年沈员外已经三十岁了。

他一直为生意打拼,婚事也就耽误了,三十岁的时候才娶了一个小商贩的女儿梅如兰,梅如兰虽是小家碧玉,但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她不但生的貌美如花,还知书达理,温柔娴淑。

夫妻成亲一年后,梅氏就为丈夫生了一个粉嫩可爱的小女儿,取名沈诗雅,沈诗雅从小就随了她母亲,活脱脱一个小美人。

如今的沈诗雅已经一十六岁,她美目流盼,玉颊樱唇,身材也是玲珑有致,美的不可方物,这样的绝世佳人,可谓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沈员外夫妇把女儿视若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沈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生意日进斗金,可天有不测风云,正德十一年,盗匪猖獗,沈家一夜之间家破人亡,钱财被抢劫一空,沈员外为了护住妻女被盗匪杀害,梅氏也受了重伤,母女二人躲在地窖里才逃过一劫。

因为伤势过重,梅氏还是离开了人世,好好的一个幸福之家就剩下沈诗雅一人,梅氏临死时拿出一个玉镯和一封婚书交给女儿。

说道:“你父亲年轻的时候救过一个书生,那书生考取功名之后就来到家里,为了报恩,把他儿子与你定下了娃娃亲,有手镯和婚书为证……

此人姓陈,如今在洛阳府任知府,你拿着这些去找他……”梅氏还没有说完就断气了。

沈诗雅举目无亲,只能远赴洛阳府去找那陈知府,她一个年轻女子实在是不安全,于是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叫花子,一边讨饭一边朝洛阳府而去。

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千里之外的洛阳府,此时的沈诗雅头发凌乱,衣服破烂,脸上也是脏兮兮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叫花子。

经过打听,她就来到了知府衙门外面,守门人看见一个脏兮兮的叫花子,就要赶她走,沈诗雅说道:“求您通融通融,让我见一见陈知府吧……”还没等她说完,就被看门的一脚踹开。

无论沈诗雅怎么恳求,那人就是不愿意去通报,她没有办法,只能躲在不远处的大树后面等着,等到天黑的时候,陈知府的轿子终于从衙门里走了出来。

沈诗雅一看赶紧去拦轿子,因为身体极度虚弱,竟然一下子晕倒了,陈知府从轿子里走出来,让手底下的人掐沈诗雅的人中,她才缓缓的醒了过来。

陈知府以为她是来告状的,就问她有什么冤屈,沈诗雅就把自己的身份说了,陈知府一听大惊失色,他本来就打算到苏州府商量婚期,没想到沈家却惨遭灭门。

沈诗雅除了是他恩人之女,还是自己的准儿媳,陈知府就把她带回家去了,并叫丫鬟带她去洗澡更衣,洗干净的沈诗雅又变得楚楚动人,美不胜收。

如今沈家家破人亡,与陈家已经是天壤之别,沈诗雅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女子,她就主动拿出婚书与镯子还给陈知府,感谢陈家收留,说自己如今已经配不上陈家公子,恳求退亲。

陈知府没有想到,沈诗雅居然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心中很是感动,但他并没有答应退婚一事,说道:“家父是我陈某的救命恩人,他的遭遇陈某也是痛心不已,陈某已经没有机会报答于他,只能把这份恩情补偿在沈姑娘身上,这门婚事早已定下,怎能退呢?要是那样,我陈某不就成了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人吗?”

陈知府的妻子赵氏得知沈家的遭遇后,就想退掉这门婚事,她正不知如何开口时,沈诗雅却主动提出,这让她很欢喜,可听到丈夫这样说心里就很不爽,但当着沈诗雅的面也不好说什么。

晚上夫妻来到卧房,赵氏就对丈夫说道:“以前沈家家财万贯,对咱们还有些好处,可如今沈家败落,对咱们一点好处没有,再说了她一个落魄小姐,哪里配得上咱们的儿子?我不同意这门亲事,你看着办吧!”

其实陈知府心里也很纠结,他也想为儿子物色一个门当户对的官宦人家,可他又怕背上不仁不义的骂名。

就说道:“你以为我想这样吗?我这也是迫不得已,如果真的把这门亲事退了,人家会怎么看我?我不就成了人人唾弃的不仁不义之人了吗?”

赵氏说道:“咱们的儿子前途无量,只有大家小姐才能配得上,若是娶了沈诗雅,那就太亏了,京城黄太傅不是很欣赏咱儿子的才华吗?咱儿子与黄小姐才是天生绝配呢,明年科考要是能一举成名,咱们就去黄家提亲,定能促成这桩好姻缘,若与黄太傅结为亲家,以后对你对儿子都有好处!”

陈知府也是心乱如麻,说道:“这事急不得,容我好好考虑考虑再说!”夫妻二人商量到半夜,决定一切等儿子陈天宇参加殿试之后再说。

赵氏看见沈诗雅就郁闷,因此对她也不待见,陈家的丫鬟婆子们眼皮子浅,见主母不待见沈诗雅,她们也狗眼看人低,话里话外总是充满讽刺的意味,沈诗雅冰雪聪明,哪里不知道这些,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她也只能忍耐。

再说赵氏有一个远房侄子,名叫赵路鸣,赵路鸣是个苦命的孩子,从小父母双亡,赵路鸣从七岁开始就寄住在陈家做陈天宇的书童。

赵路鸣每天给陈天宇整理笔墨书籍,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十来年的耳濡目染,加上他勤奋好学,也熟读了四书五经,还能做得八股文章,学问并不比陈天宇差。

赵氏也没少讽刺她这个远房侄子,说他想考取功名纯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除了赵氏,家里的丫鬟婆子也没少说风凉话,但赵路鸣并不在意,夜深人静之时依然是挑灯夜读。

赵路鸣看的出,赵氏并不喜欢沈诗雅,他也听到下人们对她的嘲讽,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就要安慰她,但是男女有别,沈诗雅又是陈天宇的未婚妻子,他就压制住了心中的想法。

几个丫鬟婆子在一起议论沈诗雅,一个说道:“咱们少爷是未来的状元郎,她一个叫花子也想嫁给少爷,真是痴人说梦!”

一个婆子冷哼一声说道:“我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没有一点自知之明,还把这里当做她的家了,到头来也是一场空,还不如早些离开,要不到时候难堪的是她自己!”

“我看呀,她与那个赵路鸣倒挺般配,两个人都得了妄想症,痴心妄想……”

几人的对话正好被路过的赵路鸣听到,就停住脚步说道:“你们说我无所谓,沈小姐是公子的未婚妻,你们怎么可以这样说她呢?”

那个婆子说道:“嘴在我们身上长着,我们想说谁就说谁,你管不着……”几个人说着就散开了。

其中一个叫小翠的丫头是赵氏的贴身丫鬟,她就在赵氏面前添油加醋的把赵路鸣损了一番,还说赵路鸣看沈诗雅的眼神不一般。赵氏听了心中恼火,但她并没有说什么,心里却已经有了主意。

这日上午,陈知府去了衙门,赵氏和儿子带着几个下人去了寺庙,家里就剩下沈诗雅和两个丫鬟,有一个老道士就上门讨水喝。

两个丫鬟一看就说道:“我们家主人不在家,你赶紧走吧!”

老道士说道:“贫道路过此地,口渴能耐,前来讨碗水喝,就请两位姐姐发发善心吧!”

两个丫鬟还要说什么,沈诗雅听到声音就走了过来,她见老道士嘴唇都干裂了,而且满头大汗,就说道:“就让这位道长进来歇歇,喝口水吧!”

两个丫鬟一听就更不乐意了,一个丫鬟说道:“老爷夫人都不在家,怎么能让陌生人随便进屋呢?要是丢个花瓶痰盂什么的,你担当的起吗?”

“就是,你以为你是谁呢?你没有这个权利!”两个丫鬟一唱一和开始讽刺沈诗雅。

老道士见两个丫鬟这样,就说道:“好了,贫道还是到别家去吧!”

“老道长,你等一下!”沈诗雅叫住了转身要走的老道士,然后就去屋里端来一杯茶水递给老道士喝,两个丫鬟心中恼怒也没有办法,老道长喝完茶水就离开了。

等赵氏回来,两个丫鬟又添油加醋的给赵氏告状,说沈诗雅让一个陌生男子来屋里坐,二人还聊了很长时间,但并没有说是讨水喝的是个老道士。

赵氏本来就不喜欢沈诗雅,又听丫鬟这么说,虽然她也知道丫鬟有添油加醋之嫌,但她还是选择了相信,就在沈诗雅面前敲打她,还说什么男女授受不亲,沈诗雅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她并不想解释。

明年陈天宇就要参加三年一次的殿试考试,为了与京城的黄太傅家结亲,赵氏就催促丈夫尽快处理沈诗雅的事情。

陈知府说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门亲事要是退了,我的名誉会受损不说,要是传到京城,对儿子也影响不好,黄太傅要是知道了,他会怎么看?你想过没有?”

“可这事总得解决吧,必须在殿试之前解决,到时候咱儿子高中了,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娶黄小姐了……我有一个办法,不知老爷意下如何……”赵氏就把自己酝酿已久的想法对陈知府说了,陈知府听后若有所思。

再说陈天宇是个书呆子,在沈诗雅来到陈家之前,他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沈诗雅来了之后,他就被她的美貌深深折服,读书时有些心不在焉,还幻想着婚后甜蜜的生活。

赵氏对陈天宇说出了他们的计划,陈天宇一听很是吃惊,说道:“沈诗雅虽是落魄小姐,但她生的国色天香,又知书达理……”

还没等他说完,赵氏就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你以后前途无量,是要在京城做官的,要是娶了沈诗雅,以后你怎么做人?在同僚面前根本抬不起头,对你的仕途也没有好处。

京城的黄太傅很欣赏你的才华,有意把女儿许配给你,你要是娶了黄小姐,你的仕途定会一帆风顺的,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尽管陈天宇很爱慕沈诗雅,但他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什么事都听母亲的,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个典型的妈宝男,他就同意了赵氏的建议。

晚上,赵氏一改往日的冷脸,笑容可掬的来到沈诗雅的房里,拉着她的手柔声说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和天宇也都到了适婚年纪,我和老爷已经商量好了,尽快把你们二人的婚事办了,也好让你的父母在九泉之下安心!”

沈诗雅本来就没有奢望要嫁给陈天宇,就说道:“多谢老爷夫人的美意,可我一个孤女怎能与公子相配?公子应该另择良缘才好……”

赵氏说道:“沈员外是我们陈家的大恩人,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门亲事既然已经定下就一定要履行,否则我们不就成了不仁不义之人了吗……”

在赵氏一番情真意切的劝说和开导下,沈诗雅就点头同意了,很快,吉日到来,陈家里里外外披红挂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在众人的见证下,二位新人就拜了天地,新娘子被丫鬟们簇拥着送入洞房。

酒席正在热火朝天进行的时候,就有一个老道士前来,说是路过此地想讨口饭吃,今天是陈家大喜的日子,来者都是客,陈知府就安排老道士上桌吃饭。

老道士也不客气,就坐下来大吃大喝,酒过三巡,老道士就有些醉意,他起身说去要方便,谁知却误入新房之中。

沈诗雅听到响动,心中一惊,问道:“是谁?”

老道士说道:“我就是是那个讨水喝的老道士,今日是小姐的大喜之日,我来送小姐一句话!”

沈诗雅说道:“老道长有什么话就请指教,小女子洗耳恭听!”

“今晚熄灯后再洞房,切记切记,一切都是天意,不可违抗,将来必有后福!”老道士说完就走了。

沈诗雅想着老道士的话是百思不得其解,但她知道有很多道士都不是一般人,这个老道士说的不能不听。

夜幕降临,新郎就来到了洞房里,但迟迟不肯掀开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沈诗雅想到老道士的话就娇羞的说道:“相公,天色不早了,把蜡烛熄灭了吧……”

蜡烛熄灭之后,新郎迟疑了一会儿,就去给新娘宽衣解带,二人颠鸾倒凤,一夜缠绵自不必说。

次日一早,沈诗雅醒来,却发现身边躺的男子不是陈天宇,而是赵路鸣,她又羞又恼,正要质问赵路鸣,却想到了老道士的话,到了嘴边的话就咽进了肚子里。

赵路鸣看到娇美的沈诗雅就躺在自己身边,这一切好像是一场梦,但他知道这不是梦,就恳求沈诗雅原谅他,他也是迫不得已的……

原来,陈知府夫妇为了让儿子娶黄太傅的女儿,就想到让赵路鸣代替陈天宇入洞房,这样生米煮成了熟饭,沈诗雅心中委屈也不能说什么。

二人做了夫妻之后,自然没法在这个家里再待下去,他们会主动离开,外人要是知道了,他们就给二人安个通奸逃跑的罪名,这样不仁不义的就不是他们陈家,而是赵路鸣与沈诗雅。

明年殿试陈天宇若能高中,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把黄太傅的女儿娶回家,陈家父子的仕途也会势不可挡,一路高升。

赵路鸣根本不愿意做陈家的帮凶,但他想到陈家人根本不会接受沈诗雅,若他不同意,他们还会找其他人,于是就同意了。

陈诗雅得知真相后并没有责怪赵路鸣,而是说道:“如今我已经是你的人了,相公以后有何打算?”

赵路鸣说道:“陈家是呆不下去了,今日我就带你离开,去临县投奔我的一个远房表叔,随后再做打算!”

“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陈知府和陈天宇没有与他们打照面,只有赵氏来到他们的房间,拿出一包银子说道:“……事情已经出了,我也不想追究,为了我们陈家的名声,你俩拿着这些钱走吧,走的越远越好……”二人并没有要她的银子,拿着自己的换洗衣服就离开了。

他们来到临县的一个小村子,见到了赵路鸣的远房表叔王老汉,王老汉是一个孤寡老人,他见到二人非常高兴,就让二人住了下来。

从此之后,赵路鸣白天砍柴,下地干农活,晚上刻苦读书,沈诗雅在家里做饭洗衣,照顾王老汉和丈夫的一日三餐。

次年,当地的知县选拔文书,赵路鸣在沈诗雅的鼓励下就去应聘了,知县看了他写的文章大为赞赏,觉得赵路鸣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把他留在了身边。赵路鸣把沈诗雅和他的表叔王老汉也接到了县里居住。

再说陈天宇不负父母期望考中了榜眼,于是就去黄家提亲,黄太傅就把女儿黄秋菊嫁给了陈天宇,并在京城举办婚礼。

陈天宇心中十分欢喜,但他掀开新娘子的红盖头时,却惊得下巴都要掉了,原来黄小姐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美好,而是大饼脸,小眼睛,大嘴巴,塌鼻子,脸上还有很多麻子坑,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丑八怪,陈天宇的肠子都悔青了。

如今拜了天地,后悔也是无济于事,想到自己的仕途,他只能硬着头皮与黄秋菊圆了房。

黄秋菊挤着三角眼,嗲声嗲气的说道:“相公,你要答应我一件事,这辈子只准你爱我一个人,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纳妾!你要是不同意,我就让我爹摘了你的乌纱帽,你信不信?”

陈天宇心中就像吃了一只苍蝇一样恶心,他不想与她多说,就敷衍的说道:“知道了。”然后便翻身睡去。

陈天宇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才俊,怎么甘心娶一个如此丑陋的妻子,心中就很不是滋味,但也不能表现出来。

后来,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陈天宇认识了一个叫杨翠柳的小家碧玉,二人一见钟情,就苟合在了一起,二人为了长相厮守,就暗中加害黄秋菊,结果被明察秋毫的黄太傅抓住把柄,就以谋杀罪把二人打入死牢。

陈知府夫妇得知儿子被打入死牢是悲痛万分,悔恨不已,要是当初让儿子与沈诗雅成亲,也不会有今天的下场,可一切都不能重来,他们只能自食苦果。

再说赵路鸣在县里任劳任怨,为知县排忧解难,得到了知县的信任,知县清正廉明,被朝廷提拔做了知府,知府大人就推荐赵路鸣接任知县一职。

赵路鸣也是一个好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后来步步高升到正三品,荣华富贵自不必说。

赵路鸣和沈诗雅夫妻恩爱,一生孕育三子一女,他们的子女也是非富即贵,有的做到了正一品。夫妻二人一辈子平安顺遂,活到八十多岁才无疾而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