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红楼之王家宝玉
  4. 第17章 王宝玉顿悟寻转变
设置

第17章 王宝玉顿悟寻转变(1 / 1)


馥儿和雁儿被打了板子撵出去,像一口钟一样,提醒了王宝玉,在这时代主子是不会错的,尤其是受当家人疼爱的主子。

主子如果错了,遭殃的都是奴才。

其实早前琉璃她们被清算,王宝玉就该想明白,馥儿和雁儿又何尝错了,她们只不过小丫头间吵几句嘴罢了,说到底是王宝玉自己拍桌子割了手,倒霉的却是她们。

王夫人借题发挥,把不安定因素,邢夫人的两个漂亮丫头赶走,防止自己家的侄子胳膊肘被大房那里拐去。

之前其实王夫人已经在搞小动作了,经常叫探春去她房里,然后又让她单独来看望王宝玉,却不通知住在一起迎春惜春姐妹。

回想起来,若想少连累几个,王宝玉就必须谨言慎行,决不能再惹是生非了。

王宝玉暗中命翠果拿了一包银子和几件原本就是给馥儿和雁儿做的,来不及拿走的新衣,去外面探望两人。

其实早点离了贾府也好,将来万一自己救不了,她们也不必跟着被卖。

是了,看着忙里忙外的袭人等人,王宝玉也想着,苗头不对,就把丫头们全找个由头赶走罢了。

王宝玉的伤并不要紧,只是晕血让他回想起来有些丢人。

本来想着毕竟身为穿越者,谁都有过把瘾当将军的梦,何况自己还是朝中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王子腾的儿子,以后要去兵部,或者外放地方做武官也是轻轻松松的。

没想到自己居然晕血,这还当个什么劳什子将军,别说到时候亲自参与指挥战斗,临阵指挥将士们搏杀,就是平时练兵,执行军法,监斩之类的,一见血就晕倒,这还不被底下人嘲笑死。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破船没多少年就要沉了,这会子要是躺平,无非是跟着一起陪葬罢了。

王宝玉经历这么久,终于意识到必须琢磨对未来的打算。

首先就要保住王子腾和元春。

王子腾和元春,四大家族在朝中和宫里最大的两个靠山。

原著里,两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去世。

而且王子腾还是在馆驿中突然去世,元春又是在宫里,毫无征兆地传出病死消息。

接下来很快,四大家族被抄,官职在身的全部斩监候,其他人都被官府当成物品标价售卖。

王宝玉对封建统治者的尿性那是相当了解的,如果说这里没有皇帝的推波助澜,那是绝对可能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自古不变的真理也。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跟皇帝表示,自己家还有用,让皇室能够继续忍受一些不起眼的小动作,不至于立刻发难。

四大家族被抛弃的原因之一就是后继无人,没有一个人能撑得起大梁来,子弟全是空有爵位,却没有才干的。

等到最后一位顶梁柱王子腾去世后,皇帝也就不需要给这样的米虫家族什么好脸色了。

再看看自己那枚玉上写的是什么?什么福禄寿至,乐至人间?

讽刺这吃人的社会倒是真的。

所以,王宝玉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了。

这是没办法的,王家的那帮斗鸡走狗之辈,王子腾去世连个主持葬礼的都没有,只会争夺家产,什么用都没有的猪队友。

贾府的贾政是个自命清高的书生,贾赦更是个老淫棍,贾宝玉贾环不堪大用,贾琏贾珍贾蓉等更是只会偷鸡摸狗。

那边的史家早已败落,全家都针线活儿居然要靠史湘云她们娘俩自己做。

薛家更是一言难尽,出了薛蟠这样的呆霸王,到处惹是生非,连最后皇商的名号都丢了。

数来数去,四大家族居然只靠着女人们在维持。

就像探春说的,但凡她是个男儿身,早就走了,那时候自有一番道理。

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探春姐妹,但凡她们是个男儿身,四大家族也不至于这么快败落呢。

这躺在床上休养的十几天里,王宝玉看到了贾母,王夫人和薛姨妈在床边掉了无数眼泪,那无微不至的关心,远在他乡的父母一封封饱含思念的信,兄弟姐妹们的发自内心的担心,房里丫头们尽心尽力的服侍。

这一切,王宝玉怎么能不动容?

可叹自己在十六岁前,居然无法走出这贾府一步,不然凭借自己的先知先觉,自己所处的地位,借着家族还强盛的时候抢先布下些后路,怎么样也不至于家族在未来的结局太过难堪。

在现有的条件下,王宝玉必须积极行动起来。

在这个时代,要出人头地无非两种,一种是从文,一种是习武。

考科举,或者去地方上做武吏,一步步靠着军功往上爬。

毕竟自己还是武勋贵族,到军队里供职才是最好的选择,背靠王子腾,以及兵部任职的王子腾故友,升迁的速度必然很快。

科举么,毕竟不确定性太多,自己不能确定到底考不考得上进士。

以前还会犹豫,现在加了晕血这个负属性,看来也只能走科举一条路了。

自己是有老师的,是王子腾府里供职的一位年纪颇大的先生,王甫曾是进士出生,在朝中国子监任职,先帝时因为直言不讳为皇帝不喜,罢官险些被杀头,后来在其他大臣的力保下被罢官夺职,抄家流放。

王子腾因为敬重的为人,便向先帝求情,先帝准了,又因为王甫也信王,属于同宗,全家就被收留在了王府,负责教导王府其他的子弟。

可见王子腾当时多么受皇帝宠信,连这样本应该抄家流放的罪臣,都能留在家里教子弟们读书。

现如今王甫也渐渐地不去太学里面教学生,一方面是年纪大了,教学都交给了他儿子,同为进士出身,被革去官职的王笠。一方面也确实,王府的后代们实在不争气,只会天天斗鸡走狗,老夫子实在不想在这样的学生身上浪费时间。

直到看到了衔玉而生的王宝玉,此子天资聪慧,三岁便能过目成诵,通晓道理,总算是让老夫子看到了希望,报答王子腾收留他们一家,不至于被流放平安州全家饿死的恩情。

王甫这辈子都愿望就是培养王宝玉成材,一向不爱出门,十分鄙视贾家这种庸碌门楣的老夫子,宁愿客居贾府,也要亲自教导王宝玉的功课。

王宝玉也十分敬重夫子,因为身体实在坚持不住的原因,他只能每周去王甫处请教几个时辰。

这样的进度原本也没什么,毕竟王宝玉身体不大好但是却十分好学,天资聪慧,很多东西一点就通,王甫也教的很耐心。

现在王宝玉觉得必须加快进度,起码在十六岁的时候,能够立刻出贾府参加科举。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