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曲是2/4拍,且没有复杂的重唱,所以指挥起来并不复杂。
陆清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手势即可。
前奏中的弦乐演奏带有一股恢弘之势,涌动着一股激扬人心的力量。
让人身临其境。
陆清高高举举的双臂,向前一挥。
战士们低沉有力的歌声迅速填满了整个操场: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
“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
“在征服未知的大军里。”
“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
“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当歌声出来的那一瞬,陆清的眼角湿润了。
这首歌曲的感染力是那样的浓烈。
军人队伍里的个体,永远都是默默无闻的。
但是当他们的血肉之躯汇聚在一起时,就会组成一道钢铁洪流。
这道洪流是祖国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他们在雪域的高山哨所前坚守着每一寸土地,他们在孤寂的荒原日复一日升起那面耀眼的红旗。
他们的歌声,向天空传递着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他们的歌声抚慰了高原中吹动万年的冷风。
寒风从他们身边刮过,似乎被驯服了,变得温柔而有力量。
它卷起了操场上飘扬的红旗,然后在壮丽山河间回荡,最后登向高原上的哨所,把此刻的歌声,带到5318的上空。
他们的歌声震撼人心又充满力量。
他们身躯挺拔、目光坚定。
他们坚不可摧。
他们用生命守护红旗下的铮铮誓言。
他们热忱。
他们奉献。
他们忠诚。
他们是时代的英雄。
但是他们。
没有观众。
“不需要你认识我。”
“不渴望你知道我。”
“我把青春融进。”
“融进祖国的江河。”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上千人的合唱,气势非常雄浑。
他们发出的声音划破天空,直插云霄。
但他们的豪言壮语不是杀破日月星河。
而是——不需要你认识我。
没有观众,我不在意。
祖国不会忘记。
足矣。
无论听到多少次,陆清都会被这首歌感动。
这首歌,为祖国坚守与付出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寻到共鸣。
忽然,陆清想起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一封信的主人。
这封信,是一封老兵的信。
他在5318哨所的最后一个夜晚,沈班长给他看了一封信。
那是5318哨所第一任老兵袁安成寄来的信,他这样描述建哨之初的生活:
那里的风大雪也大,常年冰雪不化、空气稀薄、环境恶劣。
我们住的是帐篷、睡的是地铺、吃的是夹生饭、喝的是冰化水。
高原反应非常严重。
五年里,我们没有吃过一次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没有看过一场电影。
没有洗过一次澡。
由于天气太冷,很多人的腿都被冻紫、冻肿、冻成残疾。
甚至有的人不得不将冻坏的双腿锯掉……
陆清被狠狠地触动了。
他无法想象60多年前的5318哨所,到底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在如此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哨所的前辈们凭借着人定胜天的信念。
以孤独作酒,与风沙为伴。
与高寒缺氧斗、与天寒地冻争。
一锹一镐,在这片贫瘠荒凉的土地上建立起哨所。
陆清看到的,是一颗红心。
而如今,60多年过去。
他看到这一颗红心传承了下来。
哨所第一任班长袁安成。
裴章勇的二叔,因为高原缺氧而导致视力模糊的二叔。
面相比年龄苍老十岁的营区李政委。
服役16年,依然没有一丝懈怠的沈班长。
在哨所度过11年,每日到凌晨两点才能入睡的李班长。
饱受脱发困扰,却依然坚守的哨所指导员吴辰。
入伍只有1年,不善言谈的新兵刘浩。
还有李政委柜中的那一摞摞请战书,背后是一个个边防团的兄弟们的一颗红心。
谁不知那里苦闷,谁不懂那里孤独。
他们没有观众,他们不会表演。
他们毅然递交请战书。
他们是军人。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
“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
“在征服未知的大军里。”
“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
“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不需要你歌颂我。”
“不渴望你报答我。”
“我把光辉融进。”
“融进祖国的星座。”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不会忘记我。”
“不会忘记我。”
操场上,红旗迎风飘扬。
上千名官兵肃然而立。
他们穿着军装,他们的红帽徽熠熠闪光。
他们的歌声犹如排山倒海般咆哮而出,歌声中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激情。
磅礴之势,盖过天地。
他们的诉求很小,不需要歌颂,不需要报答。
他们的情怀很大,守祖国一方净土,坚定而激昂、壮丽且豪情。
他们的歌声又一次穿过了天际。
飘向了海拔5318的哨所里。
围住了祖国22000公里的边境线。
落在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点缀了神州大地的壮丽山河。
歌声又去过每一座城市的楼房,护住了万家灯火里的温馨岁月,新人父母可以轻轻摆弄女儿的小脚丫。
去过每一个宁静的村庄,抚过村庄前面流过的小溪,以及庭院里可以夏日乘凉老槐树下的躺椅。
他们守护了所有的岁月静好。
但是他们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