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孤受教了,以后孤会多想想的。”
朱标向着高鸿生深深一礼。
高鸿生连忙将他拉住:
“好了,你可想到了此题的解法?”
“没有,请先生解惑。”
“好吧,那我问你,你把自己当做考官,你出了这么一道题。”
“你希望在你阅卷的时候看到什么答卷?”
高鸿生继续引导着朱标。
朱标微微思索:
“嗯,那肯定不能是脏杯子。”
“孤要是出题的话,孤希望是好的东西。”
“那就不能是脏杯子。”
“那是不是不和别人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
高鸿生微微点头:
“殿下果然聪慧。”
“真的吗?孤答对了。”
朱标高兴的快要跳了起来。
“好了,殿下,保持作为一个太子的庄重。”
高鸿生连忙制止。
朱标这才收敛了自己激动的情绪。
“‘污卮’一词源于晋朝傅咸所写的《污卮赋》,其大意是人要出淤泥而不染。”
高鸿生将这一词出现的地方告诉了朱标。
“原来是这里,看来孤还是读书读的少。”
朱标恍然大悟。
“先生果然还是厉害的。”
“这有什么厉害的,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值一提。”
“再说了,这样的考题能选出什么优秀的人才?”
高鸿生满脸不屑的看着朱标。
朱标闻言一怔:
“先生,这是何意?”
“历朝历代都是通过科举来选拔人才的,这难道也是错的?”
“没错,我没有说科举选拔是错的,我只是说通过八股选拔人才是个错误。”
在高鸿生看来,八股文就是个错误。
当然也不是说八股文完全没有优点。
八股文的格式要求比较严格。
就像把人关在一个划定好的笼子里,你还能指望能有什么好的东西出现。
懂得八股文的考生自然可以熟练的掌握这项技能。
而不懂的考生,只得在这个框架里瞎编乱造。
虽然看上去是行文工整,但是仔细一看却是狗屁不通。
不仅如此,此后的题目更是稀奇古怪。
考官们为了为难考生,往往会刻意的出些稀奇古怪的题目。
从论语中随便找出一句来,然后插头去尾,这样就成了一道考题。
更有甚者会把四书五经的一些东西混搭在一起,就这样成为一道题。
没有丝毫的逻辑性,只是单纯的难为人。
就这么出的题还指望着能有什么好的人才。
选出来的只不过是些读死书的书呆子罢了。
你要指望这些人能有什么大才,这不是痴人说梦嘛。
而寒门学子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不可避免的要在这个框架之中仔细思索技巧。
整个人就一直在这个框架之中,没有一丝自我的创新性。
思想都被禁锢了,又怎么能做好官呢。
因此,高鸿生一直以来都对八股取士极不认同。
而八股文起源于大明洪武年间。
此时的大明因为刚刚建国。
朱元璋为了朝局稳定,试图通过控制士子的思想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因此,八股取士因此而生。
而这一形式也一直持续下去。
到了后期,八股文越来越变态。
朱标很是惊讶:
“听师父的语气,是觉得八股取士有问题?”
“这不仅是有问题啊,这可是极大的问题。”
“诚然,陛下此举有利于此时的朝局稳定。”
“但是,此举的发展只会使得文人的思想禁锢在这一个小小的框架之中。”
“而寒门学子为了能够出人头地,只会更加刻苦的研究八股文。”
“我就想问问殿下,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你可以放心的交给他们相关的事务吗?”
高鸿生语气严肃的看着朱标。
朱标艰难的摇了摇头:
“但是,先生,这科举制度就没有一点优点吗?”
“优点,当然有。”
“你看,历朝历代有名的大臣哪个不是通过科举选出来的?”
“而科举制度也打通了寒门学子向上的路。”
“那些优秀的诗人,不也是由于科举的盛行才应运而生的吗?”
“只不过,我说的是八股取士这一形式。”
“它虽然稳定了朝局,但是却变成了统治者稳定朝局的工具。”
“而统治者可以通过这一手段来控制考生的思想。”
朱标大惊失色。
“先生何出此言?”
“这可是父皇亲自下的国策,先生切莫瞎说。”
高鸿生却不以为意:
“瞎说?”
“八股取士的弊端刚才臣只是说了一部分。”
“臣接下来的话,殿下要仔细思考,看臣说的这些有没有道理。”
朱标点点头。
“这八股取士,是不是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去研究那些四书五经?”
“对。”
“而这是寒门子弟当官的唯一途径。”
“而这些学子当官之后,只认识四书五经,对其他的却一窍不通。”
“我就给你举个例子,你让一位从科举选上来的学子去当官。”
“他对律法一窍不通,你怎么能相信他能够正确的判案呢。”
“还有,你若是让他在行军打仗中去管理后勤。”
“他连数都数不清,你怎么能放心他能管好后勤呢?”
朱标闻言一怔。
是啊,确实如此,若继续下去,那以后的官员只会是越来越无能。
他此时已经了解了父皇的意图。
父皇通过八股取士来控制士子的思想,稳定朝局。
但是,此举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父皇能不知道这些弊端吗?
肯定知道,但他为什么还要选择八股取士的。
那肯定是对于此时的朝局来说,八股取士利大于弊。
官员不懂律法?
没事,可以在当官之后慢慢学嘛。
不懂算学?
不要紧,又不是一定要他去从事有关算学的事务。
可以给他配一个精通算学的随从吗。
这都不是大问题。
只要朝局稳定,一切都是小问题。
朱标心里想着,对此不以为意。
毕竟,与大明王朝可以可以长治久安相比,其他的都不重要。
至于学子思想的束缚,这不是他们对大明王朝做出的牺牲嘛,这是他们想要为官所要付出的必要代价。
朱标此时深深的领会了自己父皇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