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前提下,江东率先对徐州动了手。
我也不得不佩服周瑜拿捏的好时机。曹操太强不能打豫州,徐州太长时间没经过战火,士兵操练上多少都会有些生疏,而且我主力一直在平原,即便回防徐州,长途跋涉下人困马乏,估计也没有多少战力了。
欧阳云在北海坐镇中央,朱武在乐陵与关胜配合,诸葛瑾刚刚成长起来守在辽东。一时间我竟找不到完全放心得下,能独守一方的人。
本来呼延灼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被一场大水冲走失去了性命,我现在也只能是独自哀伤了。
最后我把目光停在了乔蕤身上。乔蕤单论进攻还是防守,都不是上佳人选,但胜在忠实可靠,不至于犯错,配上一些得力大将,应当无虑,或者至少能坚持到我赶回徐州。
命令随即传达到徐州:乔蕤为主将,穆弘、淳于琼、吴敦、成廉、郝萌领兵四万,星夜赶往徐州。
配合徐州的孙立、孙观的二万二千徐州驻军,再加上驻守在徐州的太史慈等人,水军还有两万人,这些兵力应该够抵挡住江东了。
除了这些命令,我还单独给太史慈写了一封信。言明现在徐州的水上军事力量还是有些不够强大,在长江上能造成杀伤最好,如果不能,以骚扰为主,放江东上岸,上了岸的江东军,不值一提。但在总体方针上,还是要听乔蕤的。
乔蕤那边其实是不想领兵出征的,他自己现在就已经是新军步军的总大将了,而且还是外戚,最近两年自己主动的低调,就是不想被有心人利用。
而且说实话,他自己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出战周瑜这个层次人,他自己也没有把握。
最后欧阳云再三劝说,让他不要有心理压力,只需要防守就好,不需要进攻,而且青州军现在多事之秋,需要他站出来。乔蕤最后才勉强同意。
跟乔蕤想这想那比起来,穆弘就开心多了,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给我任务!不管简单困难!我要行动起来!”
我以前咋就没发现,他还是个活宝呢?
江东出军兵分两路,一路出九江,攻江都,领军大将周瑜,副将甘宁、潘璋、陈武,共计四万兵马。另一路走吴郡,绕海路在盐渎强行登陆,主将程普,副将黄盖、吕蒙、蒋钦,同样领兵四万。
当时得到这个准确的消息时,管宁和孙立很是头疼了一阵子,太史慈不可能在长江上同时拦住两路人马,必须要放弃一路让江东军登陆,然后在陆上决出胜负。
于是二人找来了太史慈,想听听他这个水战专家的意见。
太史慈经过深思熟虑,递上了自己的意见。
水军还是留在长江比较好,徐州水军不适合在海上作战。太史慈领水军在江都驻守,孙观领一万人守城内,自己领两万水军驻守在江面上。
孙立的压力会比较大一点,除本部徐州武猛校尉的二千人外,领剩下的一万徐州新军,守住盐渎城。
同时太史慈也说明了,主公不会弃徐州不顾,大家只需要坚守即可,万万不可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