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追寻理想的路是孤独、苦涩、看不见希望的。
即便是朱宣伊,在成为皇帝的路上得到那么多人的政治支持,依旧有孤独的时候。
何况是得不到亲朋好友支持、放弃所熟悉一切的海龄?
朱宣伊敬佩海龄的勇气,她由衷地为海龄高兴,真心希望大胤能有更多勇敢追寻理想的女子。
【开明六年,海龄与老师到鸣州出诊,恰遇地震,房屋倾倒,死伤无数。
地震之后,出现了瘟疫。】
“开明六年!对上了!”
之前评论区就曾说过,欧阳珂死在开明六年的地震中,众臣还担心这场地震是不是发生在洛京,原来不是。
鸣州是欧阳珂的祖籍,欧阳珂出现在那里亦在情理之中。
地震之后遭逢瘟疫,真是多灾多难啊!
人力无法阻止地震的到来,一时间,众人无不神色凝重。
鸣州的百姓像是知道了死期一般惴惴不安,有的人则已经决定要在地震发生前搬离鸣州。
【事情是这样的,地震之后刚好发生了据说是百年不遇的大暴雨,整个鸣州都被淹了。
好不容易雨停了,马上出了大太阳。
地震、暴雨中死去人、牲畜还没有处理好,这样艳阳高照,再加上水源污染,以古代的医疗卫生水平,很容易滋生病菌、发生瘟疫。
当时鸣州真的很乱,包括州刺史在内的好几位高级官员要么死在地震里,要么死在洪灾里,最后主事的官员是司法参军钟灵韵。
钟灵韵为什么没有死呢,因为地震和洪涝发生的时候,她到隔壁州交流学习去了。】
鸣州真的很乱——地震、洪涝叠加,只要有过一点地方工作经验的人都能想象流民遍野的场景。
面对重大灾害,中央朝廷和各州县都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可灾难总会有各种意外出现,应急预案不能完美处置一场灾难。
而如果处理不好,恐怕又是一场起义。
这时,急需一个人站出来,重建鸣州的法度和秩序,为灾民带来生存的希望。
钟灵韵,这个擅笔墨的小姑娘,她能行吗?
朝臣在怀疑,鸣州百姓,天下黎庶也在怀疑。
同僚怀疑的目光落在钟灵韵身上,她坦然接受,丝毫不惧。
她既然做到了司法参军这个位置,就表明她由相应的能力。
事发突然,责任在肩,她一定不会辜负百姓的期望和陛下的信任!
太极殿的气氛有一些沉重,朱宣伊开口道:“灵韵此前从未去过鸣州,不曾想,鸣州天灾还与你息息相关。看来,你需多学习、关注地震、洪涝以及鸣州了!”
钟灵韵的眼睛亮起来了,这话是说,将来陛下会将她调任鸣州!
还是司法参军吗?
不,她希望这一次,她能以刺史的身份出现在鸣州!
“是!”
青橘又开始讲,钟灵韵觉得自己越来越有干劲了!
【听到消息后,钟灵韵火速赶回来,立刻安抚民心,团结官民,召集人手,人命第一,救人最重要。
她不仅给朝廷去信说明情况,还向周边的州请求支援,粮食、医药甚至是救援人员——朝廷和周边的州反应都很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因为地震和洪涝本身就有很多人受伤,钟灵韵非常重视医疗问题,安排专门的官吏负责医疗,并每天向她汇报工作情况,所以瘟疫一出现,钟灵韵马上就知道了。
她成立了一个医疗专家组,听从大夫的建议,划定隔离区,征选愿意进入隔离区的大夫。】
太医令点头:“合该如此。”
钟灵韵是会办事的。
遥想当年,太医令还在地方工作,也遇上了一次洪涝。
那地方主官不想着如何安置灾民,竟然去搞什么祥瑞,说大水冲来了一块刻有“国泰民安”的玉碑,是上天在表示对皇帝治国成果的肯定。
……
果然,什么样的主上什么样的臣下。
爱好丹药追求长生偏信祥瑞的主上,会培养出一批阿谀逢迎、疏于实事的臣下。
励精图治的主上则会培养出一批追求实绩的能臣干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将天下人心聚为一处,让五湖四海尽是一家。诸卿,下朝后便去写一个关于凝聚人心及灾害支援良策的奏折吧!”
众臣:……太励精图治也不一定好。
【海龄和她的老师都去了。
她们顶着感染的风险,夜以继日地救治病人、尝试新药,终于研究出治疗这种疫病的药方。
鸣州的瘟疫可以解决了,但是海龄的老师却牺牲了。
这位有仁爱大慈之心的医者,毅然决然入隔离区,尽心尽力救治病人,舍身忘己研究药方,在感染之后毫无犹豫地试药,在病痛缠身的时候坚持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她这样的人,或许史书上没有属于她们的传,我们无法知道每一位大夫的姓名,但她们的医者仁心感染着我们,她们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对医道的追寻照亮着我们。
当然,这种精神先照亮了海龄。
此后,海龄开始游历四方,在实践中学习进步。】
“没了?”
太医令不可置信,鸣州天灾就讲完了?
青橘,你不要重点讲一下疫病的症状,详细讲一下治疗的药方吗?
钟灵韵亦是意犹未尽,她还想多听听未来的自己是如何处置鸣州天灾的呢。
鸣州的百姓安慰自己:没事,天灾嘛,听天幕的意思,鸣州天灾能得到妥善解决,没事……
没事什么啊没事,那可是地震加洪涝加瘟疫!
人一辈子遇上一次就不得了,鸣州百姓一下遇到三,还是集中遇上。
救命啊!
“天幕有办法阻止地震、洪涝、瘟疫吗?我不想死啊!”
鸣州百姓瑟瑟发抖。
“天幕不是万能的,没救了,等死吧!”
有人高喊:“病还没有来,就要放弃治疗了?何必如此!我看诸位且乐观些,陛下与朝廷难道会对此无动于衷?这可是昭文陛下啊!”
鸣州的百姓被安慰到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