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宣伊将一些本该陪葬在帝陵、不见天日的金银用作薪金招聘大批的木匠、雕刻师、画师等富有技艺者制作陪葬品。
收集一些日常的器物,并不需要多少钱。
比起成吨陪葬的金银玉器,招聘画师工匠的费用并不算多,且完成陪葬品制作的同时也能让画师工匠得以温饱。
皇帝陛下的一举一动总是被时刻关注,非常容易便掀起一股潮流。
自舒若天、时颂、高成玉三位画师开始作画起,自得知宣伊陛下喜欢收集展现国朝风貌、百姓生活的物品时起,以洛京为中心,越来越多的画师开始描绘社会风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收藏一些具有时代特色、时间意义的物品。
这导致许多画师、手艺人获得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促进经济发展。】
“就业机会、经济发展?”
朱宣伊对关系积分增长的指标总是特别敏感,虽然尚且不能把握“经济”之真义,但似乎是说,更多的人有活——有工作,经济就会发展得更好?
目光移至新任户部尚书方知清。
“关于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便交给方尚书了!”
方知清出列:“是。”
“经济”、积分系统与评论区,是方知清入京履新后才知晓的。
仕宦多年,惠帝也认为他是一个有才干有品行的臣子,但他就是因为各种原因被惠帝升了贬、贬了升。
升贬贬升反反复复,方知清一度心灰意冷,打算随遇而安,谁知人生的转折突然出现,舜阳殿下将她擢升为位高权重的户部尚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金子总会发光?
总之,就业与经济关系研究,是他履新后从舜阳殿下那里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方知清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
他不想再被贬了!
【由于朱宣伊的后宫只有靖亭君越观唐一人,宫室多有空缺。
据说,这些从四面八方年年收集的东西便被收藏于其中一座宫殿。
由此可以看出,朱宣伊想要的陪葬品,不是简单的金银玉器,而是她的昭文时代——她希望自己的昭文时代能永远陪伴着自己。
那一幅幅描绘昭文时代的画作,那一件件体现百姓生活的物品,那一樽樽栩栩如生的陶俑木偶,让昭文时代的声音与景貌围绕在她的身边。
幽暗寂静的山陵墓穴,她长眠不醒却永远不会孤寂。】
朱宣伊的眼中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这是我想要的事死如生!”
我不要黄金,不要宝玉,我要这些代表国朝几十年来变迁的物品。
小如一只碗、一把梳,看似微不足道变化的背后,是国朝国力和思潮的变更,是我在数不清的日日夜夜里投入的无数心血,是我一生的见证。
昭文盛世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黎民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一生里。
青橘懂我,后人懂我。
有这些东西陪着我,我永远富足,永远不会孤单!
在朱宣伊和群臣、黎民的心神感动震撼中,视频进入下一部分。
【陪葬之臣】
仅仅是看到这一个标题,不少臣子便立刻又期待又紧张。
【与其他帝王一样,朱宣伊的郁陵自然少不了陪葬的臣子。
陪葬制度处处体现着统治者的政治意图,无论是陪葬者的人选还是陪葬的位置,皆是统治者深思熟虑的结果。
陪葬帝陵,是统治者对臣子功绩的认定,是臣子生前荣光的延续。
郁陵位于九黎山的主峰,朱宣伊与越观唐合葬于此。
朱宣伊早夭的儿子葬入越氏祖坟,她的女儿景帝则有自己的帝陵,陪葬墓中的皇亲寥寥无几。】
“竟然不让自己的长子陪葬帝陵?”
《郁陵千秋》令人讶异的事再加一。
“长子姓越,是昭文陛下未登基时所生,葬入越氏坟......”
问的是方月璃的书生丈夫,答的是方月璃。
说到后面,方月璃却不说了,只是微微笑着,拿着扫把继续扫地。
不改长子的姓,将长子葬入越氏坟。长子既无法陪伴母亲,也无法陪伴父亲,越氏祖坟里,只有他陌生的越氏族人。
对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否太过残忍了呢?
方月璃相信,昭文陛下深深爱着早逝的长子,但很抱歉,生而为男,是这个孩子最大的遗憾。
昭文陛下在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世人——她只要女儿做为继承人。
方月璃扫地的动作愈加轻快。
【陪葬墓群分布在郁陵的东南侧,根据《胤史》记载,一共有81座,其中女性墓四十九座,男性墓三十二座。】
“四十九!”有大臣当众惊呼出声。
伴驾于朱宣伊身侧的朱雀卫首领林芝桐不悦地看了这位臣子一眼:为什么大惊小怪?这不是还有三十二座男性墓?够多了。
其余臣子虽未言语,却也暗暗心惊。
天幕已说,陪葬的皇室成员非常少。
那么,四十九座女性陪葬墓,一定有非常多是属于女性官吏——真难想象,未来将有多少本该在家相夫教子、洗衣刺绣的女子与他们同立于朝堂之上,天下有这么多出众的女性吗?她们在朝堂上的力量又会有多么强大?
有人淡然。
他们自身才干出众,自认不会因为女性官吏的出现而使自身光芒黯淡。
有人则惶恐忐忑。
其中有些人想到家中精明强干、长袖善舞的母亲、妻子,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母亲、妻子做了官会是什么场景?自己本就微弱的光芒,将被她们的耀眼强势湮灭......
上天为什么要赋予女人智慧?
有一位官员这样想着,他站在离朱宣伊较远的角落,悄悄地抬头打量朱宣伊,不经意间,却被林芝桐捕捉到目光。
他仓皇地低下头,转移目光。
林芝桐,不会看出我心里的想法了吧?
【郁陵陪葬墓的数量及女性陪葬墓的数量在整个大胤朝皆位居第三,皆是仅次于朱宣伊的女儿景帝及朱宣伊的来孙女明帝。】
看到这里,众人总算锻炼出面对多位女帝的淡然。
只见朱宣伊又微笑着,道:“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思虑果远曰明;保民耆艾曰明。诸卿,我的来孙做的也不错呢!”
诸臣再贺,心中发狂:中间没有再出男帝了吗?如若有男帝,哪怕只有一个,除非他生不出儿子或者生出的儿子是个扶不起的废物,否则,皇位怎会再落于女子之手?
朱氏男子怎如此无用?
罢罢罢,女帝便女帝吧!
只是,女主天下必然有心提拔女性官吏,如此,男性官吏的升迁竞争岂不愈加激烈?
难,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