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基本是初版25章。)
【严控加班是昭文初期官场风气革新的第一步,在实行这个政策过程中发生的光禄寺卿加班案进一步推动了改革。
还记得我之前说的,光禄寺卿加班是为了写公文,而他那篇公文,洋洋洒洒几万字,尽是废话。
宣伊陛下痛心疾首啊,朝廷官员的时间都花在写这种废纸一般的公文了吗?
话不能讲清楚,事不能办清楚,还频繁加班,这怎么能行呢?
于是,宣伊陛下推出了她官场风气革新的第二步。
公文文风改革。】
天幕,几个黑色的楷体字从米黄色的纸张上跃出。
“……浮艳冗长、虚词失实,朕深厌之。举凡公之文翰,弃绝华艳,朴实简明,悉从典雅……”
朱宣伊:!!!
惠帝:!!!
惠帝觉得自己又有发言的资格了!
他可太能理解女儿为什么出台这道政令!
从年轻到年老,他做皇帝将近三十年,阅过官员们呈上来的奏折等类型的公文无数。
公文华靡轻薄,辞藻有余而义理不足,用典繁多而才思欠缺。
想要从公文里找点实在的东西难度堪比在清澈见底的河流捞鱼。
朱宣伊亦有同感。
自执政以来,她常常奏折等公文至深夜,不止一次对钟灵韵感慨,为什么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写的那么花哨复杂?
简直头疼!
恰好天幕谈到此事,她定要乘这股东风提前把改革文风的事情做起来!
【这道政令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就事论事,精简准确,废话少说。
我们今天有文山会海的烦恼,古代也有文风不正的问题。
从惠帝时期开始,大胤朝的公文文风一直有文字华丽虚浮,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这种文风的公文不仅消耗广大官吏和上位者的精力,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惠帝也想过改一改这文风,但是,大家都知道,惠帝就不是那种有魄力能坚持的人——何况这是改革!
惠帝这辈子唯一改革成功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公主登基吧!】
惠帝:……
扎心。
太扎心了!
说什么我没有魄力不能坚持,你个小姑娘,改革是像你早起画娥眉、对镜贴花黄那么简单的事情吗?
大胤朝大小官吏千万,更有文坛领袖在那巍峨不动。
不是我不能坚持没有魄力,是这事情太难,推不动啊!
青橘你这么说我,真的……真的不公允!
【改革当然不是一件容易,但宣伊陛下对这种浮华不实文风真是深恶痛绝了!
她下了大决心。
发布改革公文文风的诏书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她开动了法律和官员考核两大机器,将文风简明朴实写入法律,多次将那些繁冗乱真的奏折扔到御史台以及吏部。
御史台发布措辞严厉的文书申斥文辞不实的官员,并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同时,吏部也会在官员考核的时候扣分,从而影响官员晋升。】
众官员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考核可是晋升的关键!
天幕说的不错,惠帝缺乏决心和魄力。
看看宣伊陛下,一动手毫不留情!
一下抓住他们的命脉。
【洗州刺史头铁,在给宣伊陛下的诏书中长篇累牍,一篇汇报疏通河道工作的公文,两万五千字,最后八百字才讲到正题,把宣伊陛下气的,用朱笔划掉那些废话,写上“直奔主题,废话少说”。
还把这八个字圈了起来,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最后这刺史被“有司治罪”了。】
时任洗州刺史忐忑不安脸色苍白:那时候的洗州刺史应该不是我了吧?千万别是我啊!
长定殿内,朱宣伊对王皇后说:“有时候,我真想把那些文章撕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
说罢,她看向礼部尚书,眼中露出几分赞许:“郭卿之文风倒是辞气蔼然,深厚尔雅,当为典范!”
宦海沉浮,心性磨砺,从年轻时的急躁张扬到现在的稳重内敛,是惠帝频繁的贬谪,是人生数十年的光阴,是这些造就礼部尚书如今的文风。
礼部尚书微微一笑,谦逊地表示:“殿下谬赞。殿下可知秋山居士苏泊,此人曾上奏陛下改革体裁,奈何人力微薄,难逆大势。”
“略有耳闻,此人本宫记下了。”
她现在正需要人才的辅佐。
【有了洗州刺史这个前车之鉴,公卿大臣纷纷钻研改变文风。
但是用朴实简练的语言把事情讲清楚对习惯了浮华文风的一些官吏来说,也是一件难事。
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明明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的事情,他就是颠三倒四讲不清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宣伊陛下可是煞费苦心,你们猜她做了什么?】
青橘故意停顿了一下,大胤朝的人有了思索的时间。
朱宣伊笑而不语,不会写,那就学呗?
怎么学?
找老师学,多看好的文章。
王展身为国子监祭酒,平日里写文章就喜欢长篇大论,他学识渊博,惯会扯东扯西。
青橘说起文风一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
天幕结束后,舜阳殿下势必要掀起改革文风之风,身为殿下的外祖父、国子监祭酒,他不能固守陋习。
此时也认真思索。
“约莫是扶持培育几个文风崇实的大家,如那秋山居士苏泊,以大家引领。”
【她请来苏泊、曾还春等文风简明朴实、逻辑清晰的学者大家给官员们上课!
亲们,这是什么?
这不就是培训吗?
像我们现在的宣传稿件写作培训、调研报告撰写培训……
宣伊陛下在洛京和几个重点城市开启了培训班。
分级培训。
在洛京的、在那几个重点城市的、在洛京和重点城市附近的都去参加培训班,培训班分期举行,公家包食宿路费。
如果地方官吏进京述职,还要参加完培训,培训考试合格了才能走!
哈哈哈!笑死,惠帝就不会搞这些。】
惠帝:青橘,不把我拉出来对比嘲讽两句,你就不舒服吗?
不管你舒不舒服,反正我听了是不太舒服。
然而,无人在乎惠帝。
且不说地方官吏,洛京能够写奏折上呈天听到官员们一边感到压力如山,一边眼含热泪——
舜阳殿下也太好了吧!
怕他们不会写,还找人来教他们!
忆往昔,多少出身普通甚至贫寒之家的官员在少年时纵然不为拜师束脩烦恼,也要为难得良师指点苦恼。
有很多人,即便在朝中已经是个不大不小有些地位的官员,去拜见苏泊、曾还春之流的名家时还是会被拒绝。
即便没有被拒绝,得到交谈的机会,在请教之时,对方也未必愿意悉心指点。
倒不必苛责苏泊、曾还春等人,一来他们的精力有限,二来收徒讲眼缘资质,交友也要看脾性是否相投。
现在,舜阳殿下——未来的昭文陛下下,甚至有可能亲自和那些人谈过,要他们传道授业,这对官员们来说是多么珍贵的机会?
什么?你说分级培训?官职太低上不了苏泊、曾还春的课?
没关系,宣伊陛下安排了适合我这个级别的老师,那我认真学。
等我升上去了,也就可以上苏泊、曾还春这个级别的老师的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