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内。
刘春花和石头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扒拉着手指头学数数,拿着一根小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的,其余的下人们虽然忙碌,也会在休息的空档里,练习一下刘桂花教授的数字。
刘桂花坐在树下的凳子上,看着院里院外忙忙碌碌的人们,又抬头看了看远处的山坡,心中虽然感到一丝安慰,但也是着急的很。
现在虽然人多了,开荒的速度也快了不少,但眼下还没种庄稼呢,等种了庄稼,再到庄家收割,又要等上几个月的时间,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山庄上这么多的人,人吃马嚼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总不能这样坐吃山空吧。
可是眼下做点什么好呢,得赚些银子或是米粮才行,她虽有空间在手,但也不能太过于依赖空间,那样她会很累很累,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她在养这满山庄的下人。
继续去卖药材?可是药材也没那么值钱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急需炼制丹药的啊。
继续写话本?前段时间,那些话本可是卖了不少银子呢,可是这个时代没有打印机,要是叫她天天拿着毛笔去抄写那些长篇,她还真的做不到,真的是累人啊,一个字一个字的用繁体字去写,太累了。
再说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时代没有版权法,前段时间她去给青云书肆送最后几回稿子的时候,她可是亲眼见到了那些盗版的可怕。
“嘿,姑娘,要书吗?最新的红楼!!”
“姑娘,姑娘,我这里有最新的白蛇!”
一个个身穿长衫书生打扮模样的人,小心翼翼的从书箱或是怀中,拿出一本本线装的小册子,有的干脆就是几张稿纸,连装订都没有。
至于书名嘛?像什么《刘姥姥和贾宝玉的约定》《贾宝玉和王熙凤不得不说的事情》《贾雨村和王熙凤的房间秘闻》《白娘子和法海不可描述的事情》《小青和许仙的闺中往事》更有甚者:《梁山泊和许仙的故事》《祝英台和贾宝玉的往事》,你看看这都是些什么鬼,什么乱七杂八的玩意儿,都是哪跟哪啊。
可就是这样的,一些落魄书生胡乱编撰的‘小黄本’,却也是有市场的,例如那些经常去青楼风花雪月的书生们,那些吊儿郎当的富家公子们,他们无比嗜好这些本子。
“我等读书人岂会看这种污人双眼的东西?哼……”
一个身穿长衫的中年人接过来一个‘小话本’,随意翻看了几页后,一甩衣袖气哼哼的说道。
刘桂花原本还以为见到了正人君子呢,哪知道,下一秒!
就见那人悄摸摸的将‘小话本’塞入了衣袖,并偷偷的递过去了手里的铜板,随后佯装生气的愤愤离开……
对于外面大街上的那些小商小贩,青云书肆也没有任何办法,毕竟人家在大街上买卖,又没进入它书肆的范畴。
刘桂花想来想去,也没想到什么好的主意,去镇上卖菜,卖吃食?暂时她还没这个打算,要是去镇上将那城南的铺子开启的话,家里这点人手显然又不够了,也只能是先将山庄运行起来再说,至少等这边的地种上的。
刘桂花拿着纸笔写写画画,将接下来的计划一一罗列,又重新规划了一下山庄内的布置,将整个山坡分为了种植区、养殖区和工业区,并在纸上分别做了标记。
随后她又发现,这样分布似乎不是那么合理,别的都好说,唯一不足的就是种植区,这本就是山地,并不是所有的地段都适合种植同一种作物,土壤湿度、厚薄都各不相同,眼下也就只有因地制宜,分片实施了。
但分片的唯一坏处就是不能集中管理,不能使用大型机械,想到这个朝代本也没什么大型机械,也是释然了,反正最大的机械就是牛和耕犁。
想到耕梨,刘桂花取来自制的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修修改改,没多大的功夫,一架构造精巧的曲辕犁跃然纸上,虽然这个朝代也有耕梨,但都是传统的直犁,无论是重量还是使用方面,都远不及这曲辕犁来的方便精巧。
看到远处墙角处的几株黄豆,此时也已经挂满了饱满的豆荚,她顿时心灵所致,又有了一个想法。
取来新的纸张,拿起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反复的修改来,修改去,最后用了接近一个多小时,她才将这个新的东西以及相应配套设施给画完,趁着现在脑子里的印象深刻,急忙取来新的纸张,将最终确定下来的东西给誊抄到了新的纸张上,若是不然,她手里的这张初稿,一般的人还真是琢磨不透呢。
你要问,她新画的这东西是啥?
嘿,那当然是好东西了,这东西可厉害的很啊,现代很多的农村地区也还是有人在使用的,而且这东西生产出来的产品,那才是厉害,几乎咱们家家户户都有!
说了这么多废话,那到底是个啥呢!!
榨油机,木榨榨油机!
相信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都有印象吧,即便是现代的小鲜肉,相信也在某些视频上见到过吧。
就是远远的看起来,像是一大堆的木头,有工人在不断的撞击,一根根的木楔子,看起来有点像和尚撞钟的那么个意思……
要说赚钱,那还是这东西来的实用,远比那小磨香油的效率高,而且花生、大豆,这些都可以使用。
等过段时间就在山庄里建作坊,大量收购大豆,压榨大豆油,至于花生油,她暂时还不想去弄,因为花生只有她自己有,她可以用来做菜、做麻汁,这样利润相对会高一些,当然她也不反对压榨一些花生油自家人使用的。
而且眼下就到了种植大豆的时候了,等到秋收的时候,刚好收一波,到时候自己镇上的酒楼想来也应该开张了,到时候这大豆油又是一笔不少的财富。
想到收购大豆的事情,她又想到,这个朝代的大豆品相,跟前世的新品种可没法比,颗粒没有那么大、没有那么膨胀,这出油率自然也就低的多了,关键问题是,这时代的大豆不值钱,去粮店购买也才十文钱一斤罢了。
相对于大豆而已,村民更喜欢种植秫秫,也就是高粱,这高粱米既可以自己吃,也可以换钱,虽然粮铺价格一样,但这秫秫却是更受人们欢迎。
刘桂花合计着,是不是去找一下里正呢,到时候自己出豆种,跟村民们签订契约,然后按照契约回收那些黄豆,但是如此以来,这收购大豆的银子从哪里出呢?
愁人啊,此路不通!!
刘桂花扶额,冥思苦想间,门外传来了一阵骚乱和阵阵叫嚣声,有下人急匆匆的跑进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