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就算再猖狂,再牛逼,在朱元璋面前也得夹着尾巴做人。
没办法,这就是血脉压制!
而暂时压住了汤和之后,刘三吾环视太学学生一圈,
太学的学生们也纷纷低下头,
纵然此时心里再激动,
但是谁也不会傻到直接去和刘三吾发生冲突!
刘三吾见已经完全掌握住了局面,转头看向徐辉组说道,
“这就是姐夫弄出来的东西?呵呵。”
随后,刘三吾单手拿起了这盏煤油灯,徐辉组和徐敬组二人对视一眼,
心中生出了一阵不好的预感,下意识就要伸手抱住煤油灯,
可刘三吾根本没给两人反应的机会,拿起煤油灯直接就掷在了身前的空地上,
只听啪的一声!!!
煤油灯竟然被刘三吾摔了个稀碎,
顿时全场万籁俱寂!
所有人都傻眼了!
谁也没想到,刘三吾竟然敢这么做,直接就把煤油灯给摔坏了?!
汤和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显然刘三吾给他也给弄蒙了!
汤和就连这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
刘三吾就把他给砸了?!
这分明是打汤和的脸啊!!!!
汤和脸色极其难看,
但毕竟这里是太学,他也不好发作,但他还是狠狠的瞪了刘三吾一眼,
方孝儒更是手足无措的站在一旁,
刘三吾直接就把整个氛围降至了冰点,
所有人面面相觑,
而朱允炆,朱权,李景隆,朱柏等人更是直接愣在了原地,
这么好的东西直接就让刘三吾给摔了?!
就算这个东西不是他们的,也让他们不由得一阵肉痛,心里充满了可惜!
“哇!!!!”
只听哇的一声,徐辉祖大哭了起来!
“哇!!!!”
“你凭什么砸我的煤油灯?!”
“这是姐夫送给我的…我就连碰都不忍心碰…我很宝贝它的…”
“你凭什么给他砸了…”
“你凭什么给他砸了…”
“你凭什么给他砸了呀?!”
徐辉祖一屁股坐在地上,痛哭了起来,
哭得满地打滚,极其伤心!
其实,徐辉祖也是一个很坚强的孩子,
如果不是伤心到了极点,他也不会这么崩溃的,
这个煤油灯他宝贝得紧,
昨晚他甚至都是抱着煤油灯睡觉的!
醒来之后第一一件事也是擦拭煤油灯,生怕这个东西会突然离开它一样,
可没想到转眼到了第二天,这个煤油灯就被刘三吾直接摔成了碎片,
听姐夫说这可是很珍贵的东西!
而就这么被刘三五这么直接给打算碎了!
徐辉祖如何不痛心?!
徐敬祖在一旁安慰着弟弟,同时双拳紧握,眼神狠狠地看向刘三吾,恨不得上去就给刘三吾一拳,
刘三吾注意到了徐敬祖的目光,俯视着徐敬祖,讥讽道,
“哼!你还要打先生啊?你要敢打先生的话,我马上就把这件事上报给皇上!
你看皇上怎么处置你!”
徐敬祖低下头,眼中挣扎片刻,只能缓缓的松开了拳头,
他再傻也知道,
他可以得罪刘三吾,
但是绝对不能得罪刘三吾背后的皇上!
这是他爹对他强调过不知道多少遍的事情了!
朱允炆惊讶的看向刘三吾,他显然没想到,一直让他极其尊重的大儒,竟然会是这副模样?
一时间不由也让朱允炆对自己所推崇的四书五经也产生了些许的疑惑,
莫非自己熟读四书五经之后,最后也会变成这样的人吗?
这个疑问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一样,开始种在了朱允炆的心中,
太学内一片寂静,只剩下了徐辉祖的哭声,
刘三吾得意洋洋地俯视着徐辉祖,心里已经爽到了极点,
可是这神色哪还像是先生,倒像是路上与人好勇斗狠的小瘪三,
汤和在一旁脸色非常不好看,不由沉声说道“刘大儒是不是做的有点过分了?”
刘三吾抬高声音,尖声道,
“是吗?过分了吗?我倒是没觉得呀!
我倒是觉得过分的是这个徐辉祖!
好好的课不听,非要弄一些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还要把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带到学堂上,岂不是玷污了我的学堂?!
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和 张牧那样的人搅和在一起,能是好东西?!
世风日下啊!”
刘三吾心中暗爽,他已经顾不得别人是怎么看他了,
看似是他和一个小孩子过不去,已经落了下乘,但刘三吾此刻也完全管不上这些,
因为这件煤油灯实在是太危险了!
它的存在甚至已经隐隐威胁到了刘三吾的地位,
因为时至今日就算洪武爷大开科举鼓励寒人考试,
但说到底,科举这东西还是掌握在世家的手中,还是有钱才能玩的东西,
那些突然乍起的寒人也不过是少数中的少数罢了,
毕竟科举是一件极其花钱的事情,买书买纸用蜡烛哪一个不是花费巨大?!
同时,你认真读书,便不能从事农业生产,你这里的生活花销又从何而来?
所以,那些能读出来的寒门子弟,绝大多数都是家中有人在默默付出,支持着他们脱产考试,他们一考出来还好,是鱼跃龙门,能彻底的改变命运,
可若是考不出来,就会把一家人活活拖死!
但是,对于世家而言,他们垄断着书,垄断着纸,垄断着蜡烛,便是对科举的垄断!
而煤油灯的出现,便是直接对蜡烛的冲击!
刘三吾就算再不懂眼前的东西,但是他能看出一点!
蜡烛是不断消耗的,你用掉一根就要买一根,
而眼前的煤油灯确实可以一劳永逸的存在,是永久性的东西!
这代表着什么,不言而喻!
可以说,这盏小小的煤油灯,只要问世,就会改变无数韩人学子的命运!
能让这群寒人学子省下一大笔钱!
那么,大量的寒人学子就会占到了更多科举的名额,
与之相对,那岂不就是世家的名额就会少了许多?!
刘三吾只一眼,就看到了这里,
因为他也是世家的子弟。
试问一个人在元末战乱年间,他带着书去深山,隐居了十几年都没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