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问出来了。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从清末开始给李渊讲述了之后发生的事情。
"您现在所看到的的这个富强的国家,不是顺其自然就走到了这一步的。"
"想要更好的生活,哪能没有抗争呢。"
"这个庞然大物,也曾在风雨中不停的飘摇。"
"如今的繁华盛景,是无数鲜血和白骨堆砌起来的。"
李渊听着李世民的讲述,时而握紧了拳头,时而不着痕迹的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为什么?为什么清朝的那些帝王会在别人打上门来的时候,选择了关上门躲起来?"
"努尔哈赤不是满族人吗?不是马背上的民族吗?"
"当初说什么都要入关,入了关就是这么当皇帝的?"
"还有那个什么慈禧太后又是哪里来的,她只不过是一个太后,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权利?"
李渊都快气死了,说到底,哪怕是女真人,也还是华夏子孙。
打来打去,还能说一句是窝里反。
但放任那些蓝眼睛的外人打进家门,李渊还是无法接受的。
"说起慈禧太后,我之前听过一件事,说的就是这个。"
李世民突然看了看四周,微微压低了一点声音。
"什么事?"李渊看着李世民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有种看到村口老妇的感觉。
"叶赫那拉的诅咒!"李世民再次压低了声音。
李渊对这些鬼鬼神神的事情还是有一点点相信的,加之天色已晚,李世民又是这种语气,李渊突然有种背后发毛的感觉。
"好好说话!"李渊毫不犹豫的给了李世民一巴掌。
"你刚刚说的什么诅咒?我也听听!"李世民一转头,嚯,是黑着脸的皇太极。
"来来来,都坐。"李世民才不虚呢,招呼着大家落座,"我泡壶茶给你们慢慢说啊。"
又是一顿折腾,李世民才咳嗽两声清了嗓子开始讲述。
"说起这叶赫那拉的诅咒啊,不得不提起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慈禧太后。"
李世民刚刚说完这一句,才站起来还没有一分钟的咸丰帝等,又跪了一地。
那熟悉的动作,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心疼了。
【下跪的动作这么熟练吗?】
【慈禧太后真的是把奢靡的定义推上了顶峰啊。】
【讲道理,清朝会走向灭亡还真不全是慈禧的锅。】
【老太太虽然非常的奢侈,但是单说政治手腕其实是很可以的了。】
【可以在那里?慈禧罔顾礼法,无视朝纲,玩弄权术,把控朝政,杀慈安,杀光绪,杀珍妃?】
【你不能只看慈禧的这一面啊,她做的正确的方面你们是一点看不见啊?】
【怎么其他的皇帝都是一生清清白白的,没有一点点污点吗?】
【没有人说慈禧没有功,直说她的一生是过大于功的。】
【不是,按照清朝那会的状况,就是把秦始皇送过去都无能为力啊,大环境已然那样了,说句回天乏力都不为过。】
【那你说不是慈禧的锅,还是是谁的?】
【一定要找个人背锅吗?他就是刚好发展到了这个时候啊,没有办法了,内忧外患的,里里外外都是一团乱麻。】
“其实我个人认为啊,如果非要说是慈禧直接导致的清朝灭亡,还是多少有点牵强了。”
“这个叶赫那拉的诅咒,也就是个巧合,是信不得真的。”
“那你提了干嘛?”皇太极一脸无语,“你要说就说,不说你一开始就别提!”
“你管我呢!”李世民白了皇太极一眼,“我和我爹闲聊呢,你自己非要来凑热闹。”
“你一来,还带着你家这些子子孙孙,上来就跪了一地!”
“有很多事情,就是他们造成了,凭什么要让一个女人给他们背这个骂名?”
“我本来就是和我爹闲聊,你们这一过来捣乱,事情就不一样了啊。”
“有些话,我不得说在前面啊?”
“省得你一会想找人晦气的时候,找错了对象怎么办?”
李世民一顿不顿,直接把皇太极说的没脾气了。
“是我的问题,是我的问题!”皇太极连连告饶,“我知道不全是慈禧的问题,我就是气这几个不争气的。”
“但您说的那个什么叶赫那拉的诅咒,我也是闻所未闻的。”
“所以,我这不也是想听听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嘛!”
“哎!你要这么说的话我就明白了!”李世民点点头,“我就是随便说说,你也别太当真,就是一个戏言。”
“知道知道!”皇太极连连点头。
“相传,在努尔哈赤统一叶赫城之战女真的战争中,努尔哈赤数次进攻叶赫,均因明朝干涉而不果。”
"于是,努尔哈赤转兵伐明。"
"经过数次大战,明军在辽东实力受到毁灭性打击,叶赫部也因此陷于孤立状态。"
"后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数万,大举进攻叶赫部,直逼叶赫城。"
"努尔哈赤分兵两路:一路由皇太极、代善率领进攻布扬古所据之西城。"
"另一路由努尔哈赤自己亲率,一路进攻金台石所据之东城。"
"努尔哈赤加紧进攻叶赫城,后金兵拥入城内,将金台石及妻子围困于城内高台。"
"金台石闻救援无望,纵火自焚。"
"西城布扬古闻东城失守,开城投降,努尔哈赤大获全胜,终于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
"这不是胡扯嘛!"皇太极大怒,"这些都是谁说的!"
"这简直就是胡编乱造!究竟是谁啊啊啊啊!"
李世民看着暴怒的皇太极耸耸肩。
"你看,他才听到一个叶赫那拉的诅咒就那么生气。"
"我当初听了那么多后世对我的编排,我都没他那么生气。"
"还得是我啊,心胸多宽广。"
【所以造谣这个事情,是自古就有的?】
【众所周知,古代造的谣,放到现代,一般被称为野史。】
【哈哈哈,楼上的我怎么感觉你说的有点道理。】
【那一些因为被野史误会的人,其实就是谣言的受害者了?】
【也不定野史都是谣言吧?小道消息不也可以被称为野史吗?】
【楼上的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些什么?小道消息?多少小道消息最后都被证实是谣言了?】
【反正我是觉得,野史就看个乐呵,有没有的还真的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而且古代很多小道消息都是口口相传,传错了...也挺正常的吧?】
【正史有时候都做不得真,你们还去相信野史。】
【怎么说呢,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东西。】
【千古一帝的花边新闻,无论真的假的,谁不想去看看。】
李世民才不会说,他当初看到自己被后世造的那些谣,气得把御书房的案桌直接砍成了两半。
"不管他,儿子你接着说!"李渊听得正开心呢。
"布扬古投降后,见到努尔哈赤后傲而不拜,努尔哈赤大怒,下令将其绞死。"
"代善因对布扬古劝降时有誓言在先,虽极力相劝,但没起作用。"
"布扬古在临终时发狂誓说:{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
"至此叶赫两位贝勒双双殉难,历二百余年十一位贝勒的叶赫国从此寿终正寝。"
"不是这样的!"皇太极气得血气上涌,脸上一片涨红,"明明在叶赫被吞灭之前,许多叶赫的主要将领就已经归顺了。"
"什么发誓说{必覆满洲}我更是听都没听过!"
"这都是哪里传出来的!"
"然后呢然后呢?"李渊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吃瓜人了,丝毫不被正主的情绪影响。
"然后?还有什么然后。"李世民看向李渊,"这就是叶赫那拉的诅咒由来和内容啊!"
李渊一副吞了苍蝇的表情,这怎么感觉不上不下的呢?
好像听到了什么,似乎又什么都没有听到。
"哈哈,然后因为慈禧和隆裕都是出自叶赫那拉氏,宣统退位的诏书又是由隆裕皇后签发的。"
"所以,大家就联想到了那个所谓的{叶赫那拉的诅咒}。"
"说清朝是终结在了叶赫那拉的手里。"
李世民怕自己的老爹被噎死,也不继续逗他了。
【这个确实是巧合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就是因为这个诅咒,清朝皇帝有祖训:“叶赫氏不得备椒房。”】
【哈哈哈哈,你们有没有听过那个,说是皇太极在建沈阳故宫时,在一个墙基下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有"灭大清者叶赫那拉"。】
【比起祖训,你说的这个更离谱一点。】
【话说这些谣言都是哪里传出来的,真的好离谱啊,那些人脑洞那么大的吗?】
【大概是觉得造这种谣,正主又是名人,又没办法找上门来,所以怎么离谱怎么来吧!】
【话说这个叶赫那拉的诅咒貌似是一本的设定,然后被越传越离谱。】
【啊这....只能说那些先断章取义,然后添油加醋骗点击量的媒体是懂的造谣的。】
"听上去确实是无稽之谈!"李渊听完后一脸嫌弃,"和高句丽说你瞎了一只眼的那个谣言离谱程度不相上下。"
李世民:?
"我怎么没听过这个谣言?"李世民黑人问号脸,"您又是从哪里听来的?"
"你们听过吗?"李世民转头看向溥仪。
"没有!"溥仪回忆了一下,确定自己没听过。
"刚刚和一个工作人员闲聊,说问问后世对你的评价。"李渊开口,"他说的时候顺便提了一嘴。"
"说还好你现在已经把高句丽给收服了,不然你瞎了一只眼的谣言怕是又要被到处传播了。"
李世民:......
"您具体给我说说。"李世民很想知道,自己是怎么瞎了一只眼的。
他听过自己的无数谣言,还真就没有听过那么离谱的。
皇太极一副好整以暇的样子,诶,又到了听故事的时间了呢。
"这是一本高句丽人写的话本子。"
"大概就是说你在征讨高句丽的时候,被一个高句丽的将领一箭射瞎了左眼。"
"然后这个说法就被那些高句丽的文人给延续下去了。"
"所以,后世的高句丽人就真的相信...我瞎了一只眼睛?"李世民满眼的不敢置信,这怎么会有人相信呢。
"是吧。"李渊若有所思,"他们看上去是深信不疑的。"
"听说还有一部高句丽的电...电什么的东西,讲的就是你不但瞎了一只眼,长安也被攻破了,你跪地求饶,割让了大半江山给高句丽。"
李世民一副地铁老爷爷看手机的表情,就这他们也敢信?
是忘记了,当初是怎么俯首称臣的了吗?
李世民坚信,即使是在那段没有被改变的历史中,自己也绝不会是这个下场。
【我去,我还真看过这部剧,剧名叫《帝国的早晨》,是我一个棒子同学安利给我的。】
【所以你看完了吗?】
【必须没有啊!什么垃圾也配浪费我时间。】
【这部剧是真的离谱的,棒子还觉得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我整个大无语。】
【我记得我似乎在哪里看过,他们抹黑唐朝是为了隐晦的表达对清朝的不满,但实际上他们心里对这段历史还是有数的。】
【李世民:你清朝的锅我唐朝来背?】
【但是如果说清代时他们对于太宗的贬损更多是因为清朝压制所做的无奈之举,那么现代之后棒子对于这段错误历史的转播可就是别有用心,有意为之了。】
【加一,同意楼上的说法,我看了一下《帝国的早晨》是02年的剧,他们就是故意在抹黑。】
李世民和皇太极看完弹幕后大眼瞪小眼。
"您放心,我回去就处理了。"皇太极看向李渊,"您知道是谁写的吗?时间大概是什么时候?"
"不知道,我没问那么细!"李渊摇摇头。
"等着,我现在查!"李世民拿出平板,熟练的打开浏览器搜索了起来。
"查到了,那本书叫《三渊集》,作者是..."李世民怕说一遍他们记不住,还找了纸笔写了下来。
"胤禛!谁是胤禛!"李世民问道。"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他就是在你在位的时候写的,记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