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二十年,在陆宏远下楼的第一刻,云梦秋便敏锐察觉到他神色之中的那一抹异常。
递给他一个询问的眼神,陆宏远只是不着痕迹地摇摇头,并未多说什么。
同一时刻,陆家养心阁内。
陈默和老九正端坐书房之内,手捧茶盏,品着香茗。
一旁,陆家家主陆震天正伏于古朴书案之后,挥毫泼墨。
不过今夜或许是有些心绪不宁,上好的宣纸已经堆了一摞,却还没写出一副令自己满意的字。
书房内寂寂无声,只有陈默和老九偶尔的啜饮之声。
“仔细说说,见秋身上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良久,陆震天搁笔,两指夹起最后写就的那张宣纸,随意在空中抖了抖,好让上面的墨迹干得快些。
见状,陈默放下手中的茶盏,端起一旁另一盏泡得刚刚好的茶,走到书案近前,轻轻放下。
顺手,又开始整理起那摞已经老爷并不满意的废纸。
“回来后,查了些古籍,结合见秋的症状,可以断定,确实是死人脉。”
老九紧随大管家陈默步伐,走到书案另一边,将自己的诊断结论说出。
“死人脉?”
这已经是陆震天今天第二次听到这个词。
闻言,他的眉头不由再次皱起。
“不过,见秋情况特殊,应该没有大碍。死人脉,这个名字虽然很不好听,但并不是说有这种脉象就一定会对性命有威胁。”
老九见家主脸色略有凝重,不敢托大,赶紧又补充解释了一句。
“应该?老九,你有几成把握,我可就这么一个孙儿。”
听出老九语气之中的不确定,陆震天并没有因为他之后的话而变轻松,一双虎目不怒自威,直射老九双眸。
“家主放心,我有九成把握见秋无碍。再者,即便有什么突发情况,有那颗回天丸在,短时间内见秋也能无虞。大喇嘛虽然神神叨叨,但那回天丸确实是个好东西,只是可惜现在凑不齐药材。”
老九将情况稍稍分析了一下。
而他话中的“回天丸”,就是大管家陈默带给陆见秋的那颗药丸。
人们常说无力回天,而这回天丸,却是在逆天。
听他这么说,陆震天微微点头,皱起的眉头稍稍舒展。
“见秋的脉象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
眼下虽然死人脉不会对陆见秋的性命产生威胁,但陆震天还是很在意他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
只有恢复正常,才算是真正没了隐患。
“不好说!有可能随时就恢复正常了,也有可能以后就一直保持这样。见秋这种情况着实罕见,就连医书都未有过记载。”
老九继续回答,只是他并没有说出医书未有记载的原因。
几千年来,死人脉只出现在临死之人死前那短短的片刻,双脚都已经踏入了阎罗殿,无法挽回,无法改变,所以根本不值得记载。
陆震天刚刚舒展的眉头有了再次皱起的迹象。
“不过,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样的脉象,意味着见秋身体的消耗将会变得极少。而消耗变少,又意味着脏器的负担及使用程度将会减少。”
老九没等陆震天再次开口询问,已经紧接着继续说道。
“人的脏器,就有如机器一般,是有使用寿命。同样的使用寿命,用的更少、破坏更少的机器,使用的时间自然会越长。”
“见秋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他的生命长度很有可能会得到大大的延长。也就是世人梦寐以求的长生。”
老九抛出一枚重磅炸弹。
即便强悍如陆震天,在听到他口中的“长生”二字后,瞳孔也不由猛地一缩。
长生?这种逆天之事真的可能实现吗?
出生,便意味着死亡。
几千年来,即便有人命长,能够比一般人多活个几十年,但仍然没有谁能够彻底逃脱死亡的命运。
即便如已经近神的彭祖,活了八百多岁,最终也难逃一死。
“老九,你莫不是在蒙骗我?”
陆震天的眼中现出一丝戾气。
治不好自己的孙子,陆震天并不责怪老九。
但老九如果企图妖言惑众,那他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家主,在您面前,老九不敢有半点虚言。当然这个长生,并不是真正的永生,而是比正常人要多活在这个世上很多年。”
“这并不是毫无根据。有史记载的华夏最长寿之人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六年,卒于民国二十二年,终年二百五十六岁。其人之所以寿元如此漫长,除了其本身是医武双修之外,更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不为人所知一点的是,他的身体机能比寻常人慢上很多。”
“而这,也是我当年行走各地之时,无意之间在川滇的一本古籍中所看到的。由于太过离奇,所以即便过了几十年,仍旧是记忆犹新。”
“见秋目前这种状态,与李庆远相比,纵使在医武两道都不如他,但也绝对超过普通人许多许多,所以我才会有此结论。”
说到自己的专业范畴,即便面对家主陆震天,老九亦是振振有词、丝毫不惧。
陆震天那双洞察过无数人心的锐利双眸,没有离开老九身上半刻。
直到老九讲完,他也未曾从他的神情与动作之中看出丝毫破绽。
“见秋身上的自愈之事,又有怎样的说法?”
陆震天没有瞧出破绽,神色稍微,转而又问起了陆见秋身上另一件足以震惊世人的奇异之事。
对此,老九亦是百思不得其解。
沉思片刻,很是有些光棍的推说很可能是过量使用肾上腺素引起的身体机能变化。
陆震天也不追问,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相比之前的长生,陆见秋身上的自愈能力反而显得有些没那么惹人眼球了。
“此事就此打住。只有天地及你、我、阿默三人可知,老九,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陆震天语气严厉,变相的给老九下了封口令。
“是,家主!”
老九对此并不意外,沉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