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想法在陆平脑海里迅速形成,依靠嵌入芯片的强大计算能力,很快就得到完善。
这个办法到底能不能成,还得先做个简单的试验,进行一番验证。
陆平暂时没有通知其他人。
如今有了智能芯片的辅助,他有什么想法,只需要通过后土直接发出命令。
地球号的制造车间内,一个流水线自动启动。
原材料很快被送到一个加工中心里面,开始按照陆平勾画的蓝图制作样品。
几天后一艘无人驾驶的飞船,脱离了地球号,向着空旷的星际急速驶去。
飞船疾驰了半个小时,与舰队和雨星保持着一光分的距离,然后开始减速,停在了某处空间。
这时飞船的一个舱门打开,从中飘出了一个略显奇特的试验样机。
这个样机造型古怪,外表看起来由两部分独立的部件组成。
中心是一个鸡蛋大小的球体,在这个球体十几米以外,有一个小型的聚变发动机。
两者并没有直接接触。
发动机开始点火,强力的高能粒子流迅速喷出,发动机开始逐渐加速。
与此同时,十几米以外的那个球体,竟然也开始同步加速。
从数据反馈来看,两者的加速度完全一致,仿佛发动机的推力直接作用在球体之上。
很明显,发动机的推力并没有直接作用在小球上,可是小球还是产生了加速度。
这就是陆平想到的办法。
两个物体之间不发生接触,还能实现相互作用力的办法有很多,电磁力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磁悬浮技术就是具体的表现形式。
只要将这种方式结合人造引力技术,加以改良,就可以带动物体运动。
陆平造出的这个样品,中心的球体可以当做雨星,离中心十几米以外的发动机,其实也并不是悬空的。
中心的球体是一个宏观原子的聚合体,发动机的位置正好处在它的视界边缘。
发动机强大的推力,全部转化成了电磁力,与宏观原子的引力相互作用,从而推动小球的引力视界产生加速度。
从而带动小球一起运动!
这是集合了电磁力与引力技术,一种非常简单的组合应用,形成的新的驱动方式。
其核心是宏观原子的引力场被推动了,连带着小球同步运动。
实验数据很快就反馈到了地球号上,陆平将这次试验的各种参数进行了记录,然后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
再将雨星的相关数据代入模型之中,很快就得到了他想要的数据。
陆平的计划就是在雨星的防护罩上,安装大量的超大功率聚变发动机。
驱动雨星的整个地磁场和人造引力场,然后带动着雨星进行亚光速飞行。
这个办法也不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借鉴了人类以前构想的超光速飞行设想。
由于时间膨胀效应的存在,物体自身不可能达到绝对的超光速。
因而人类的科学家构建了一种模型,那就是飞行器本身只以亚光速飞行,然后以强大的外力弯曲飞行器所处的空间。
假设一艘飞船要从A点飞往B点,AB之间的距离是十光秒。
如果以强大的引力将AB之间的空间进行弯曲,从而让AB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一光秒。
然后飞船本身以绝对的亚光速,只花费一秒的时间,就能跨越弯曲以后的距离。
飞船继续进行空间弯曲,飞往下一个十光秒之外的C点,然后AB两点之间的空间,没有了外力作用,将会重新恢复原样。
这样飞船本身的绝对速度还是亚光速,却在一秒之内就跨越了十光秒的距离,其相对速度就达到了10倍的光速。
这就是超光速飞行的一种实现方式,也称作曲率飞行。
继续假设,如果引力强大到能够将AB两点直接重合,这就不是空间弯曲,而是折叠空间。
相当于变相的打通了时光隧道。
这样会产生什么结果,目前还没有定论。弯曲空间还是有实现的科学依据,折叠空间二级文明连构建模型都做不到。
这些就是陆平构建模型的参考依据,他不能做到弯曲空间,但是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将雨星拉胯的飞行速度提升一个档次。
雨星文明之前已经给雨星构建了引力护罩,如今只需要将这个护罩好好利用起来。
这样能够建造的发动机矩阵,绝对比雨星表面的发动机数量,高出几十倍都不止。
最大优点就是不用担心环境问题,无论多么暴力加速,都不会对雨星产生直接危害。
这技术没什么保密的必要,在陆平的模型中,以雨星的引力护罩强度,最多也就只能加速到50%的光速。
而这种技术对于飞船来说,简直是脱裤子放屁。能直接一次做功加速,为什么还要多转化一次做功方式。
力的转化就相当于能量的转化,每转化一次形式,必然都会有损耗,所以堪称鸡肋!
这个飞行方式目前来看,只适用于本体脆弱的大型目标。
陆平将自己建立的模型,以及之前的试验数据,全部发送给了古伽罗。
古伽罗组织雨星的科学家进行验证,证明这种方式科学有效。
模型相关的技术,对雨星人来说没有任何技术壁垒,只是一种全新的的应用方式而已。
雨星文明制造这些发动机的难度倒不是很大,只是他们如今没有多余的空中力量,去太空中安装发动机。
这项工程的的安装需要在太空中进行,而且新的发动机体量庞大,安装精度要求也非常高。
雨星文明如今的空中力量基本接近于全灭,只能向陆平求助了。
陆平有强大的星际舰队,又有二十万机械军团,实在是干这苦活的好长工。
收到对方的请求,陆平只能苦笑。
没办法,他只能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当一次免费劳动力了。
为了提高效率,陆平也开动了自己的生产线,与雨星文明同步进行发动机矩阵的生产工作。
就这样,陆平的舰队与雨星在星际中一边龟速的行驶,一边给雨星进行着发动机矩阵的安装改造工程。
时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一年以后,这一年他们飞行的距离,在星际尺度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好在,雨星的行星发动机矩阵已经逐步加工完成,进入了紧张的安装调试阶段,接近了尾声。
在雨星文明的全球瞩目之下,终于迎来了发动机矩阵点火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