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替他儿子寒窗苦读十年,感到高兴,似乎他儿子已经进榜,高中状元一样。
“太好了,终于可以去参加科举了。”白书生激动开口,旁边的女人也跟着激动。
但很快,白书生就平静下来,脸色煞白,浑身颤抖。
科举是再次开了,但他根本就没有钱去考试。
敢往京城的途中,需要吃喝拉撒,需要很多钱才能支撑,但家里真的已经穷的叮当响,再也没有半点钱。
“相公,你怎么了?是不是身体哪里不舒服?”女人满门心思都在白书生身上,立刻就看到了他神情上的变化。
老头子也很好奇的看着白书生,不明白为何自家儿子就这样了。
白书生叹息摇头,“科举的确重新举办,但咱们家当前情况根本就无法支撑考试。”
直到此刻,他才真正察觉到穷是多么的罪恶。
穷,就像是一座泰山,压在他的身上,让他没有办法前进半步。
有很多人,生来就会被这种泰山压倒,即便愚公移山似的推开这座大山,也还有“失败”这第二座大山。
以为读上书去参加科举,就一定能高中么?
要知道,全国有多少读书人?失败的终归是多数,不能用区区高中的幸存者偏差去努力奋斗,总归还是要看现实状况,有没有那个能耐和试错资本。
出生贫困的人,是不存在试错机会的,只要错了一步,往后余生都将为犯下的错误去弥补。
比如像白书生这样的人,假设到处借钱进京科举,倘若高中,那钱财慢慢还便是。
若没有高中,被刷了下来,会因此欠下巨额钱财。
而且,寒窗苦读十年白费,最后依旧是回去种地的命。
穷人,是没有试错资本的,穷人的人生,是多么艰难。
“相公,别担心,我去求求娘家,请他们帮忙资助一些。”女人咬牙,坚定道。
不管怎样,死马当成活马医,一定要支持白书生去试一试。
虽然只是试一试,也不知道究竟会不会高中,但试一试总会是好的,万一高中了呢?
只有读书高中,才能彻底改变贫穷的命运,才能让全村的人每次路过她家,不再朝白书生鄙视。
“不行,让娘子回娘家借钱,太憋屈了。”
“你们在胡说八道什么?天子特意追加一条,此次科举资助盘缠,由天子个人出资,给天下学子提供平台,免除负担。”
老头子看他二人这样,半天才反应过来。
他也是因为太激动,太兴奋,太高兴,所以一时间忘了这重要的事情。
“什么?”白书生喜极而泣,眼睛都睁大了,对老头子的消息震惊到不敢相信。
“我说天子特意追加一条,此次吃喝拉撒将由天子承包,给天下考子提供平台,免除负担。”老头子笑呵呵的又说了一遍。
他懂得他儿子的激动,对他儿子的激动深有体会。
他家里那么穷,他也很担心朝廷重新召开科举之后,儿子没有钱去考试怎么办?
现在好了,天子万岁,天子慧眼,知道贫穷人家也有很多读书人,所以才提供帮助。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白书生浑身颤抖,之后面向东方扑通跪下,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他的内心在想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是怎样的心情。
总之,他对赵宣相当感激,在心里打定主意,日后要为赵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老头子和女人见他这样,也纷纷面向东方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赵宣的举动,是在给天下寒门天大的机会,这机会等同于再造之恩。
这边的事情,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还有很多穷苦地方,也有类似的事情,都在面向东方感恩赵宣的政策,愿意为赵宣赴汤蹈火。
消息迅速席卷大严,不管是贫穷的还是富贵的考子,都欢呼雀跃,当场感恩赵宣,感恩朝廷。
当地政府,也很快把消息传遍各自管辖范围内,告诉所有读书人,前来县衙领钱。
为了防止诈骗,领的钱只够坚持到规划路线中的下一处县城,然后再由原归属地颁布的通关文件以及开具的读书证明,在当地衙门领取下一个路程的钱财。
由于是赵宣亲自下的圣旨,再加上赵宣打出来的威望以及驿站一事,根本就没有官员敢在在这件事情上去贪污搞事。
当然,谁也不能保证,现在他们所看不上的寒酸穷苦人,将来会不会突然高中状元。
万一在一些小事情上将未来的状元得罪了,以后将成为巨大政敌,吃力不讨好。
所以,官老爷们对待一群考子还是相当和气的。
这次科举,像以往一样,有专门设置考场,需要前往京城考试,在吏部举行的考点考。
同时,京城的客栈也被朝廷征用,用来给考子居住,并且保证每日的伙食,相当丰富。
很快,距离京城比较近的考生,先来到京城,在官员的指引下,进入客栈休息。
由于科考时间未到,所以大家就都等着,等时间到了之后,统一开考。
若到时间,还有考子慢慢吞吞的,没有来,那将会被取消资格。
由于朝廷包吃包住,不管是远还是近的考子,在接到通知之后便立马启程。
到现在,京城已经抵达了很多读书人。
京城的本土百姓,显然察觉到随着科举召开,京城内部出现很多手持擅自,身穿儒雅服饰的文人出现。
一时间,好像风气都变了。
“呦,今天好像又来了一堆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温柔书生。”
“对呀,有不少跟小娘们儿似的书生到来,显然都是参加科举的。”
“据说,陛下此次要招很多很多的人才,真羡慕这些读书人,会背几句诗,会写几个字就能功成名就,和武举完全不能比。”
“瞧你这酸不拉几的话,有本事你也去背几首诗,写几个字啊,看看能不能考得上状元。反正朝廷支持全民读书,多好!”